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汉匈百年战争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是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前后历经130余年。虽然这场战争使双方国力同时衰落,但对人口不多,经济基来自础薄弱的匈奴来说,影响更大。

  • 名称 汉匈百年战争
  • 地点 汉朝边境(河西走廊、漠南、漠北、西域、中亚、北亚)
  • 时间 汉高祖六年至汉宣帝本始三年(前202年~前71年)
  • 参战方 汉朝、匈奴
  • 结果 西汉胜利,匈奴投降

背景起

匈奴扩张

  秦汉之际,北方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冒顿王子以鸣镝射杀爱妻善马的手来自段训练出一支强大的草皇若转开训施波原骑兵。因头曼单于偏爱少子欲废冒顿太子之位,故冒顿先其一步杀父自立。 冒顿即位德少离沙推积互衡之后,先是东破东胡,随后西击月氏,定楼升去营乙状兰、乌孙、呼揭等西域二十六国,南并楼烦王、白羊河南王,北360百科服浑庾、屈射、丁零、提织多它划论鬲昆、薪犁,将北方草原众多部落统而为一。 此外,他还建立了一套上至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下至二十四长的完济先整的政治军事管理体系 。在这一宣较系列征伐战争和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后,匈奴建立了一个庞大电心结的游牧王朝。而在匈奴祖先淳维到头曼的一千多年间,匈奴的疆域时大时小,一直到冒顿单于时期匈奴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势力空前强大。就在北方夷人完全服从于匈奴单于的统治之后,早已对南方中原虎视眈眈的匈奴开始与南方的中国为敌。

中原凋敝

  在北方匈奴逐渐强大崛起之时,秦二世悉延始皇帝"刚毅戾深"之法,而边事不靖,戍守漕运劳苦致使赋敛无度,又复兴土木之作,加之尽诛手足滥杀臣僚,奢靡享乐不问朝政,以故下自黔后证命小亮鲜汉氢道率首上至朝臣皆离心离德。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异第前附获次球领省。 随后,诸侯叛秦,楚汉相争。燃烧了数百年的战火第切查往采做井练英带短暂的熄灭了十三年后,中原王朝再一次陷入动荡之中:人口锐减物价飞涨,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出现了"父子暴骨中野,树很除水儿两站企阳不可胜数","人相食"的惨剧。 此外,刚刚平定中原的刘氏王朝,还面对满温定青着不断的内部争斗。在楚汉之争时,为了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对抗项羽,刘邦曾经分封了七位异姓王,即楚王韩信、梁八赶敌继就议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表房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胞注止消环芮、韩王信。这些异姓重训以着权呢王势力强大,拥兵自重,屡有关解地知反完应良当略弦造反,威胁着王权。 与此同时,戍守边境的将士离关而去,匈奴便乘隙渡黄河而南下,以中原疲敝无暇北顾之便,复夺蒙恬所争之地,与汉塞接壤,时而侵犯汉地。

备战措施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甲午,刘邦于泛水之阳称帝。 在刘邦感慨"天下匈匈,成败未知"之时, 北方匈奴已蠢蠢欲动,时而挥戈南下,掠夺汉边。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十月,平城白登之围爆发,汉军在惨败的同时,也见识了匈奴骑兵的精锐。 一场持续百余年的汉匈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而战争的准备也伴随着战争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和亲以缓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平城之战失利后,冒顿单于时常到代地附近侵略。刘邦深以为虑,建信侯刘敬献策,言宜以汉宗室公主嫁予匈奴单于,并每年赠送匈奴衣食财物,约为兄弟以和亲。吕后不舍鲁元公主,遂以后宫家人子冒名顶替。 此后冒顿单于方稍稍收敛。

  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春,冒顿作书辱吕太后,群臣不欲战,于是献匈奴车马,嫁宗室之女予冒顿。

  汉文帝前四年(前176年)六月,冒顿作书炫耀北州统一,提出和亲之约。文帝与众臣议,前元六年,决定馈送匈奴锦绣华服、黄金器物及精美织品以修边事。

  汉文帝前六年(前174年),冒顿之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文帝遣宗室女嫁予单于为阏氏。

  汉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年),因匈奴每年盗边之故,文帝忧患,遣使言和亲事。

  汉文帝后二年(前162年)六月,复约和亲之事。

  汉文帝后四年(前160年),稽粥之子军臣单于立。文帝再次与匈奴约为和亲。

  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夏四月,景帝遣御史大夫庄青翟至代地与匈奴言和亲事。

  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秋,景帝再次与匈奴言和亲,通关市,嫁公主。

  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35年),武帝明修和亲,赠与匈奴大量财物,通关市。

  汉初六十余年,汉朝以兄弟之盟为约,每年赠与匈奴大量财物,亦有多位宗室之女远嫁匈奴。虽然匈奴反复背信,绝和亲盗汉边,然而此政策也为汉匈关系的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六十余年中,汉朝统治者拿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民生与经济的复苏上。

恢复经济

  • 与民休息

  白登之围时,刘邦亲眼见证了匈奴骑兵马匹的壮观,而西汉却天子没有四匹颜色相同的马匹,将相只有牛车可乘。 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孙子言:"日费千金,则十万之师举矣。"然而,西汉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显然没有相应的国力发必胜之师与匈奴抗衡。此时,太中大夫陆贾提出"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刘邦欣然接受了这种治国思想。随后,萧何为丞相,定顺时宜之法以宽民。曹参继任,守萧何之法使百姓清静休养。 而后,吕后、文帝、景帝悉用无为而治,顺从百姓的欲望,不加打扰,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 重农抑商

  自汉高祖刘邦招抚流民,奖励农耕之后,又以商人不得穿丝衣,不得乘车来保证农民的地位。 后世惠、文、景亦尊此法,并以各种奖励政策激发致力耕织守业。 故汉未央宫有天子弄田供天子亲耕,有茧馆便皇后行亲蚕之礼。 与此同时,轻徭薄赋,自汉高祖以降,赋税一减再减,从高祖时的"五而税一"到景帝时的"三十税一",甚至在文帝十三年时免除农田租税。 而徭役则从高祖时的一年服一次减到文帝时的三年一次。 在减轻百姓负担的同时也为保证了农田的经营。

  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待到武帝即位,百姓非遇水旱之灾而可自足,粮食多到太仓已经积压不完,府库挂铜钱的绳子也已腐坏,阡陌间马匹成群。 宽裕的西汉财政为汉对匈奴前期的保守防御战及后期的大规模反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强化军事

  • 日常训练

  汉文帝时,面对匈奴违背和亲之约多次犯边,太子家令晁错上书言"兵体三章"。其中便提到士卒训练的重要性。 西汉军队的日常训练主要包括学习兵法、演习阵列、训练搏斗、使用兵器、制作机关等。 每年十月,天子驾临长安水南门阅兵,五营士卒列八种进退战阵,行"乘之"之仪。九月,各郡国进行军事演习,太守、都尉进行郡国阅兵考核军队优劣。

  • 充盈武库

  西汉建国之初,萧何便选址将武库建造在长乐宫与未央宫中间, 由少府设置专门机构"考工室"负责兵具器械的制造。 而郡国亦多有武库,由工官系统负责管理,虽然分散在京师以外,然而郡国武库却都由中央统一管理。 除此以外,西汉政府在兵器的改良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晁错曾上书言汉朝的劲弩长戟、坚甲利刃皆是匈奴所不能及的。

  • 注重马政

  汉文帝时,为加强国家武备,鼓励民间养马,晁错提出"马复令",规定百姓家养战马一匹可免除三人的徭役或赋税。 至汉景帝时,开始建造苑囿以牧马,太仆所属三36苑养马30万匹。 汉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御史大夫卫绾上奏言禁止优秀马种运往关外。

  • 扩充军队

  随着经济的复苏,汉文帝时,针对边境问题晁错提出"徙民实边"政策,此后,西汉边防军数量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汉与匈奴的做战需要,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初置期门军(虎贲郎),期门军为武帝近卫军,并设置千石仆射之职。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初置建章营骑(羽林骑),地位仅次于期门军。后又收养战死沙场的军人子孙,组建羽林孤儿。 并在三辅地区大量扩充北军,增设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凡八校尉,秩禄皆二千石。

战争过程

平城首战

来自  交战时间: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秋至七年(前200年)冬。

  会战地点:马邑、太原、铜鞮、晋阳、离石广、楼烦西北、平城、白登。

  战将领:刘邦、陈平;冒顿、韩王信、左贤王、右贤王、王喜、曼丘臣、王黄、赵利。

  • 兵围马邑 韩王策反

  汉天面军响随充由高帝六年(前201年)秋九月,冒顿单于引兵南下,围攻韩王信于马邑城。韩王信数次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其后汉朝发兵救援韩王信,刘邦又因韩王信曾多次向匈奴派遣使者而怀疑其有二心,便使人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360百科因此而被诛杀,于是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朝,将代国都城马邑城交出投降匈奴。匈奴得韩王信,于是引兵南逾句注,攻打太原城。

  • 高帝亲征 乘胜追击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冬,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上迎击匈奴。在铜鞮击败韩王信,斩杀其将王喜。韩王信逃奔匈奴,他的部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仍须独较展另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收集残兵,与韩王信及冒顿单于商议一齐攻打汉朝。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块坐吗万余骑兵与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与汉军交战,大败。汉军乘胜追到离石,再次将其打败。随后,匈奴在楼烦西北重整军队,汉倍维机军追来,因天气严寒众多士卒冻掉手指,匈奴却详装败退,引诱汉军。在闻得冒顿单于驻扎代谷之似致后,刘邦前后派去十余人前去认前王或迫引叫志独氧侦察实情。使者归来后专零散后过客皆言可击,唯独刘敬认为匈奴有伏兵,刘邦不以为然,当即率领部分人马从晋城出发赶往平城。

  • 白登失利 周勃解围

  平城是传统胡汉交界地带,即现在的大同,刘邦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被匈奴人包围之际,汉将周勃已经组织起了一个更大范围的包围圈,由于部将已经打到了平城之下,冒顿担心后路被截断,再加上表面盟友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二人未按约定时间会师,疑心汉军有其他阴谋,觉持本当即决定撤退,刘邦得以解围,此战周勃因功封太尉。详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匈奴入侵

  入侵时间: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至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

  入侵地点:代国、云中、狄道、阿阳、北地、河南、上郡、燕国、雁门、武泉、上谷、辽西、渔阳、定襄、右北、五原、光禄塞、张掖、酒泉等地。

  相关人物:赵利、复鲁需此怎精响哪盟尼王黄、刘喜、冒顿层伯却频些章激、?卯(北地都尉)课耐亮很器序然法承供械、冯敬等。

  • 汉高帝七年(前200冲又负所减肥坐年)十二月,降将赵利、王黄等攻打代国,代王刘喜弃国,独自逃往洛阳。 其后数次违背和亲约定,攻打代、云中
  •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匈奴冒顿数次侵略北方边境。
  • 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六月,匈奴入侵狄道,攻打阿阳。
  • 汉高后七年(前181年)冬十二月,匈奴入选证航局侵狄道,掠夺二千余人。
  • 汉文乎坏犯脱帝三年(前177年)五月,匈奴入侵北地、河南。
  •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夏六月,匈奴入侵狄道。
  •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入侵,杀北地都尉卯。
  •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侵上郡,三万骑入侵云中。
  • 汉景帝中二年(前148年)春,匈奴入侵拿假送增燕国。
  •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六月,匈奴入侵雁门,至武泉后又进入上郡。
  • 汉景帝后二年(前142年)春,匈奴入侵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冬,匈奴入侵上谷,杀掠吏民。
  • 汉武帝元光六(前129结绍观弦就州总斯责衡年)年秋,匈奴盗边。
  •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匈奴入侵辽西、渔阳、雁门,打败都尉杀死太守,掠杀三千余人。
  • 汉武帝区报审煤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掠杀吏民千余人。
  •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夏,匈奴入侵代,杀太守;入雁门,掠杀千余人。
  •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夏,匈奴入侵代、定襄、上郡,掠杀数千人。
  •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秋,匈奴入侵代,杀都尉。
  •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五月,匈奴入侵上谷,杀数百人。
  •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夏,匈奴入侵雁门,掠杀数百人。
  •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秋,匈奴入侵右北平、定襄,掠杀千余人。
  •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匈奴入侵五原,杀太守。
  • 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寇边。
  • 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秋,匈奴入侵定襄、云中,掠杀数千人,破坏光禄诸亭、障;又入张掖、酒泉,杀都尉。
  • 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秋,匈奴入侵雁门,太守坐畏忄耎弃市。
  •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匈奴入侵上谷、五原,掠杀吏民。
  • 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杀两都尉。

汉朝防御

  防御时间: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至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

  屯兵地点:陇西、北地、上郡、渭北、飞狐、句注塞、细柳营、霸上、棘门、云中、雁门、渔阳、朔方、五原、光禄塞、卢朐等地。

  相关将领:灌婴、周舍、张武、张相如、董赫、栾布、令免、苏意、周亚夫、刘礼、徐厉、李广、程不识、韩安国、郭昌、韩说等。

  •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遣丞相灌婴往北地、河南抗击匈奴,匈奴离去。
  •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遣三将军屯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封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封为车骑将军,屯军渭北,率领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抗击匈奴,匈奴逃离。
  •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冬,车骑将军令免,屯兵飞狐;苏意屯兵句注;张武屯兵北地;周亚夫驻军细柳;刘礼驻军霸上;徐厉驻军棘门,以备胡。
  •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六月,取长安苑马输边境抗击匈奴,吏卒二千人战死。
  • 汉景帝后二年(前142年)春,发车骑将军、材官将军屯边。
  • 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冬,骁骑将军李广屯兵云中,车骑将军程不识屯兵雁门,六月罢。
  •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秋,派遣韩安国屯渔阳。
  • 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派遣拔胡将军郭昌屯朔方。
  • 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游击将军韩说屯兵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
  •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秋,发罪人屯五原。

马邑绝亲

  • 聂壹献计,王恢画谋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有个马邑人聂壹,经由王恢向武帝提议说,与匈奴初和亲,匈奴必无防备,若伏兵袭击,必能破之。武帝此时正欲谋一劳永逸之计以制匈奴,闻此,遂采纳王恢之谋,决定诱击匈奴于马邑。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大规模之反击战,由此展开。

  • 诱说匈奴,五路伏击

  是年六月,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并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总计征发车骑官兵三十余万。其作战部署如下:共五路大军,以韩,李,公孙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注山之中,王恢李息则伏军于代以截击匈奴辎重及追击为任务。

  准备完毕后,武帝使聂壹为间,亡入匈奴以诱之。

  到匈奴后,聂壹对匈奴佯说他能杀了马邑令丞来投降,如此那里得财宝就全归单于您了。匈奴贪图马邑财物,于是相信了他的话。接着聂壹把一名死囚的头悬挂在马邑城头,对单于使者说马邑长吏已死,可以来了。他又叫人把牛羊马都放到野外作为诱饵。

  • 匈奴识诈,马邑功败

  另一边,匈奴不想有诈,于是军臣单于自将十余万骑南下,入武州塞(今左云县),但在离马邑还有百余里时,看见牛羊遍野,却无人放牧,于是以为有诈,停止前进。不巧当时正有雁门尉史在巡视,被匈奴所捕获。本来匈奴准备杀了他,没想到这个尉史为了活命,竟然将汉兵在马邑埋伏的情况统统告诉了匈奴。匈奴闻言大惊,马上引兵北还,等到汉军得知情况后再追,却也来不及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匈奴全军而退,远遁塞北。是役,汉军由于泄谋无功。从此,匈奴乃屡犯塞寇边。于是,汉匈以后四十余年之功战以起。

全面反击

  • 元光六年冬,遣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
  • 元朔元年秋,遣将军卫青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获首虏数千级。
  • 元朔二年春,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 元朔五年春,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获首虏万五千级。
  • 元朔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
  • 元朔六年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亡军,独自脱还,赎为庶人。
  • 元狩二年春,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斩首八千余级。
  • 元狩二年夏,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
  • 元狩二年夏,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 元狩四年夏,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两军士死者数万人。
  • 太初二年秋,遣浚稽将军赵破奴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不还。
  • 天汉二年夏五月,贰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与右贤王战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又遣因杅将军出西河,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余级。陵兵败,降匈奴。
  • 天汉三年秋,匈奴入雁门,太守坐畏忄耎弃市。
  • 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杅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敖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 征和三年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成至浚稽山与虏战,多斩首。通至天山,虏引去,因降车师。皆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

匈奴来降

  • 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后勤保障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

  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过程

第二阶段

  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战开始, 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结束。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龙城之战。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晓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四路出击。然而四路出击,导致兵力分散,四路军马之间无联系。这次战争公孙贺一无所获,公孙敖、李广皆兵败,唯有卫青斩首七百凯旋,受封关内侯。

  前127年,卫青,李息出云中,西经高阙,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取得河南之战的胜果,夺取了河套地区,汉朝设置朔方郡。 次年,又派遣校尉苏建率领十万人兴筑阴山甫麓的长城。

  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令大将军卫青带领六将军出塞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虏一万五千余人,但是右贤王率部下精骑逃走。

  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再次将出击匈奴,虽斩首九千余,消灭大量匈奴精锐,但自身也受到很大损伤。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歼灭浑邪王的部队,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取得了河西之战的胜利,获得陇西,设置凉州四郡。 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单于恨浑邪王损兵折将,浑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便投降汉朝。

霍去病

  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出塞千余里,与匈奴单于军相遇,交战,匈奴不利,单于引数百骑突围而去。卫青追至赵信城,不得单于,乃烧城中余栗而还。自此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卫青不复出征匈奴。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三岁,一生战无不胜,凡六击匈奴,开河西酒泉之地,斩俘敌12万余人,收降4万余人。其后十一年,卫青卒,一生七击匈奴,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两位抗匈名将对匈奴军事力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到解决。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武帝派遣浞野侯赵破奴出击匈奴,遭受匈奴八万骑兵围困而大败,赵破奴被俘,两万余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兵出击右贤王,斩首万余而归。但是骑都尉李陵遭受匈奴围困,血战后无力突围,投降匈奴。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史载:"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尚(长)何忧乎?'"后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妻被下狱。此时李广利正在燕然山乘胜追击,听到消息,恐遭祸,欲再击匈奴,取得胜利,以期汉武帝饶其不死。但之后兵败,李广利只得投降匈奴,士卒死亡数万人,在深入大漠一千余里的境内,没有足够的给养,很难生存。 消息传来,汉武帝中止了与匈奴的战争,不复出兵。

  《资治通鉴》卷二十一,对于汉武帝使李广利对匈奴用兵一事,提出批判:"武帝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其意以为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由于政治上的征和二年太子刘据巫蛊案真相大白、经济上连年征战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众多名将的先后去世,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已诏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停止对匈战争,同时以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施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以弥补连年征战而导致的衰败的社会经济局面。 此时汉朝大虚,"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武帝去世那年,"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

第三阶段

  从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战开始,至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而结束。

汉匈征战图

  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遣五将军率16万骑兵,乌孙发兵5万骑兵,共击匈奴,取得了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

侯者年表

军功封侯

时间侯国姓名侯功
汉文帝十四年瓶侯孙单以北地都尉孙卬,匈奴入北地,力战死事,子侯。
汉武帝元朔二年长平侯卫青

  以元朔二年再以车骑将军击匈奴,取朔方、河南功侯。

  元朔五年,以大将军击匈奴,破右贤王,益封三千户。

平陵侯苏建以都尉从车骑将军青击匈奴功侯。以元朔五年,用游击将军从大将军,益封
岸头侯张次公以都尉从车骑将军青击匈奴功侯。元朔六年,从大将军,益封。
元朔五年南奅侯公孙贺以骑将军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得王功侯。
合骑侯公孙敖以护军都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贤王庭,得王功侯。元朔六年益封。
乐安侯李蔡以轻车将军再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得王功侯。
龙頟侯韩说以都尉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得王功侯。
随成侯赵不虞以校尉三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攻农吾,先登石累,得王功侯。
从平侯公孙戎奴以校尉三从大将军青击匈奴,至右贤王庭,数为雁行上石山先登功侯。
涉轵 侯李朔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贤王庭,得王,虏阏氏功侯。
宜春侯卫伉以父大将军青破右贤王功侯。
阴安侯卫不疑以父大将军青破右贤王功侯。
发干侯卫登以父大将军青破右贤王功侯。
元朔六年博望侯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六年击匈奴,知水道,及前使绝域大夏功侯。
冠军侯霍去病

  以嫖姚校尉再从大将军,六年从大将军击匈奴,斩相国功侯

  。元狩二年,以骠骑将军击匈奴,至祁连,益封;迎浑邪王,益封;击左右贤王,益封。

众利侯郝贤以上谷太守四从大将军,六年击匈奴,首虏千级以上功侯。
元狩二年宜冠侯高不识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
辉渠侯仆多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虏五王功,益封。故匈奴归义。
从骠侯赵破奴以司马再从骠骑将军数深入匈奴,得两王子骑将功侯。
元狩四年符离侯路博德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四年击右王,将重会期,首虏二千七百人功侯。
壮侯复陆支以匈奴归义因淳王从骠骑将军四年击左王,以少破多,捕虏二千一百人功侯
众利侯伊即轩以匈奴归义楼剸王,从骠骑将军四年击右王,手自剑合功侯。
义阳侯卫山以北地都尉从骠骑将军四年击左王,得王功侯。
元鼎五年昆侯渠复累以属国大且渠击匈奴功侯。
骐侯驹几以属国骑击匈奴,捕单于兄功侯。
梁期侯任破胡以属国都尉五年闲出击匈奴,得复累絺缦等功侯。
以上内容参考自《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及《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匈奴降侯

时间侯国姓名侯功
汉文帝十六年弓高侯韩颓当以匈奴相国降,故韩王信孽子,侯,千二百三十七户。
襄成侯韩婴以匈奴相国降侯,故韩王信太子之子,侯千四百三十二户。
汉景帝中三年安陵侯?子军以匈奴王降侯,户一千五百十七。
垣侯?赐以匈奴王降侯。
遒侯李隆疆以匈奴王降侯,户五千五百六十九。
容成侯唯徐卢以匈奴王降侯,七百户。
易侯仆黥以匈奴王降侯。
范阳侯?代以匈奴王降侯,户千一百九十七。
翕侯?邯郸以匈奴王降侯。
中五年亚谷侯?它父以匈奴东胡王降,故燕王卢绾子侯,千五百户。
汉武帝元光四年翕侯赵信匈奴相降,侯。元朔二年,属车骑将军,击匈奴有功,益封。
元光六年持装侯?乐匈奴都尉降,侯。
元朔二年亲阳侯月氏匈奴相降,侯。
若阳侯?猛匈奴相降,侯。
元朔三年涉安侯于单以匈奴单于太子降侯。
元朔四年昌武侯赵安稽以匈奴王降侯。以昌武侯从骠骑将军击左贤王功,益封。
襄城侯无龙以匈奴相国降侯。
元狩元年潦侯暖訾以匈奴赵王降,侯。
元狩二年下麾侯呼毒尼以匈奴王降侯。
漯阴侯浑邪以匈奴浑邪王将众十万降侯,万户。
元狩三年浑渠侯扁訾以匈奴王降侯。
河綦侯乌犁以匈奴右王与浑邪降侯。
常乐侯稠雕以匈奴大当户与浑邪降侯。
元狩四年湘成侯敞屠洛以匈奴符离王降侯。
散侯董荼吾以匈奴都尉降侯。
臧马侯?延以匈奴王降侯。
元鼎四年了侯?次公以匈奴归义王降侯。
以上内容参考于《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及《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战争的影响

  首先,从土地来说,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阴山、河西等,接连为汉军所占领,并徙民实边,使之彻底汉化。而这些地方水草丰美,是最适于游牧之所在,失去之后,匈奴只能远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环境极为严苛,在这种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经成为了问题,所以才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哀鸣。

  其次,从人口上来说,中行说曾谓单于"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史记·匈奴列传》),则可知匈奴即使最盛之时,人口亦不超过二百万,而在武帝数十年不间断地打击之下,其人口的损失可想而知。河南之战,汉军斩、俘匈奴三万余人;河西之战,匈奴被斩杀及降者,近九万人;漠北之战,汉军斩杀匈奴亦近九万;西域之战,汉军歼敌亦起码在三万之上,如此算来,在元朔2年至征和三年的37年间,匈奴被直接歼灭至少二十四万以上,对于仅仅一百余万人口的匈奴来说,这种打击不可谓不沉重。

  再者,从财产上来说,由于匈奴以游牧为生,牲畜是他们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财产。而在武帝数十年的挞伐之下,匈奴牲畜的损失也是惊人的,譬如卫青收取朔方,逐白羊、楼烦二部,"得牛羊百余万",袭右贤王,又得"畜数千百万"。除了这种直接的掠取之外,在战争期间,匈奴往往将其民众徙往北方以避刀兵,如天汉四年李广利出朔方击匈奴时,匈奴"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征和三年李广利最后一次出击,"单于闻汉兵大出,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贤王驱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衔山"(以上皆《汉书·匈奴传》),在这种远程迁徙的过程中,牲畜必然也会因为长途奔走、挤压、碰撞而大量死亡,如果在牲畜繁育季节,还会导致母畜的流产。如此巨大的损失,恐非匈奴那种脆弱的经济可以承受。

  由此看来,武帝的对匈作战,给匈奴带来的打击是沉重的,《汉书·匈奴传》说"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殰,罢极苦之",的确不是虚言。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武帝一朝对匈作战中,汉军的确取得了极大战果,对匈奴造成了沉重打击,连得河南、河西等地,逼迫匈奴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使得匈奴由盛转衰,为日后匈奴的彻底覆灭奠定了基础。但是,武帝的征伐,对汉匈双方都造成了损失,就汉朝而言,四十余年的对匈作战,严重消耗了汉朝国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几乎使亡秦之事复现,所幸的是匈奴综合国力远逊于汉。

  然而此一胜利是短暂,汉匈真正的战事一直延续三百年之久,直到东汉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击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三千华里,大破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彻底解决汉朝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东汉虽彻底击败北匈奴,但始终无法占领漠北之地,对领土扩张并无助益。

  另一方面,东汉击破北匈奴,使得鲜卑摆脱匈奴的威胁而壮大,鲜卑取代匈奴成为中国的边患。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