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是中华来自书局出版的一套图书,共54册,作者是邹爱莲(主编)及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2007年,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先生到台湾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他由草专门向台北故宫提议来自,两岸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出版全部的康熙朝起居注。2009年9月3日,在刚刚开幕的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华书局和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将分藏在海峡两岸的珍贵史料《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合璧原貌影印发行。阎崇年先生很重视这次出版360百科,他表示"起居注在清代是不允许皇帝看的,因此这是清朝最原始的史料。"
据专家介绍,现存康熙朝起居注册共有982册,其中汉文本为493册,满文本为489册朝教科殖态步做,分存于北京、台北两地。此次出版,中华书局出版北京所藏部分,除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部分之外,另补入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起居注香报当危排贵丰印稿本一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部分,均系正本。此次突破性的出版发行模式使得两岸读者都能买到整套的《清代起居注册·康研故识利什右兰马难熙朝》。
远血限冲行随策任此 起居注,亦称起居注册,是我国古代一种专门记载帝王言行的册籍。清代起居注起自康熙十年(1671严斯饭),至宣统二年(1911)而止,其中除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六十一写海年(1722)曾中止外,其他各朝皆记注未辍。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千零五十五载:"康熙七年,内秘书院侍读学士熊赐履奏准,请遴选儒臣簪笔左右,圣躬一言一动,书之简册,以垂永久。八年,给事中魏象枢奏准,临御之时,召满汉辅臣讲说治道,仍择满汉词臣文字雅重者数人,备误致角找院七浓基住章沉顾问,记起居。九年,始置起居注馆于太和门西廊。"
清代负责记载并撰写起居注册的官员,均由翰詹日讲官员兼任,故统称"日讲起居注官",属天子近臣。据《者振五厚衡大清会典》载,凡皇帝从事各 在场侍值。起居注官每日侍值,分别用满文、汉文记录皇帝各项政事活动,依序记载起居、谕旨、题奏、官员引见等,皇帝起居一项,以祭祀、行礼、问安、驾临、驻跸为序。每日所记,均由当值之起居注官签署姓名于后,按月成册,于次年编定,由编撰官作跋于后,每隔一页于骑缝处加盖翰林院印信,送交内阁储藏,是为正本。稿构黄括耐色架善费茶操本留存藏翰林院,以查考之资。由此可见,《起居注》册与一般官修书不同,它具有档案属性。按照规定,非有关官员不得阅看,甚至连皇帝本人都不得索阅,堪称内廷秘籍。
清代起居注册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史料来源最为直接,比其他官修书更为原始可靠,李另几这堪称第一手史料。与《清实录》及《东华录》相比较,起居注册不书激院的院字皮仅文字朴实,很少修饰,是《清实录》所载史料的主要来源和依据,而且其中许多内容是《清实录》、《东华录》不载或略而不详的。如,康熙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记索伦族人往雅克萨城途中与厄罗斯(俄罗斯)人交战事,三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又记厄罗斯人偷来边境打貂皮的侵略行为,这些都是《清实录》不载的,而只能在《起项主居注册》中发现的清初中俄交涉史料。再如,关于厄鲁特蒙说按频间解古首领噶尔丹的死,杆食《清实录》里说他是"饮药自尽";《表起居注册》中却说乡:"噶尔丹于三月十三日早得病,至晚即死,不知是甚病症?"《起居注》所记均为第一手资料,应当更为可靠。
所有的清代起居注中,以康熙朝内容最为丰富,史料价值最高,最受人瞩目。因为康熙帝最重视御门听政,几乎每天都御乾清门听取各部院大臣奏事或与内阁大臣商决朝政,其间君臣奏对问答、不同意见的争论、重要公文的处理等等,皆由侍值的记注官直接记录,成为康熙起居注的主要内容,其信息之丰富,史料价值之高,可谓无与伦比。而雍正朝以后,皇帝召集军机大臣等在内廷商决国务之制,逐渐取代了御门听政之制,而记注官不得进入内廷侍值,其记注内容大受限制,只能以摘抄谕旨、奏疏内容为主,其史料价值遂难以与康熙起居注相比拟。
康熙朝起居注册原本秘藏于清宫内阁大库,起自康熙十年(1671)九月,止于康熙五十七年(1727)三月。在清代,《康熙起居注》被视作内廷秘籍,所载内容以康熙帝每日言行为主,旁及朝政大事。许多内容均不见于其他官私文献资料中。该书文字朴实,较少修饰,是一部比较忠实地反映康熙朝历史的文献,也是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文献价值相当高。
近年来,随着大清史修纂工作的展开以及"国学热"的兴起,清史研究早成为了显学,清史学界对资料的渴求似乎也更为迫切。《清代起居注册》是研究清代历史的第一手史料,两岸学术界、出版界都很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陆续整理出版。但是囿于历史现实,已出版的几朝起居注册都未将现存部分出齐,都是不完整的。
其中最重要的康熙朝起居注册分藏海峡两岸,学界一直无法获睹全貌。
分藏六十载,终成合璧
清代的起居注册,一直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解放后由原为故宫文献馆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专藏。而台北所藏部分,则源自于当年的故宫文物南迁。当年日军侵华,逼近华北,中国政府为保护国宝文物,于1933年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装箱南迁,运出文献超过3500箱。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文物又经数度播迁,1949年,有204箱文献被运往台湾,总数近40万件,里面就有部分清代的起居注册。从此,清代起居注册分藏北京、台北两地,世人难睹全璧;即使影印或整理出版,也是各出各的,给研究利用这批文献带来极大不便。
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标点整理的《康熙起居注》(上、中、下三册)。至此,作为浩瀚清史史料宝库的一块无可替代的瑰宝,《康熙起居注》第一次为学界所知。然而,标点整理本只是康熙朝起居注的一部分,难窥康熙一代史事全貌,清史界莫不为之遗憾万分。
近年大清史纂修工作启动,对于清代史料,尤其是军机处成立以前的中枢档案(康熙朝起居注等)十分渴求。但在出版方面一直有些难以逾越的障碍。现在,在学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华书局与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分别出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台北故宫所藏的汉文正本康熙朝起居注册,版型一致,同时推出,不仅满足了学术界的研究所需,探求了合作出版的蹊径,而且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事业的交流和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康熙朝起居注册》一共五十四册,包括原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三十二册,和在台北故宫的二十二册。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康熙十年(1671)九月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康熙四十五年(1706)、康熙五十三年(1714)正月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的汉文起居注册正本,中华书局出版时,又补入国家图书馆所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起居注稿本一册,分装为32册;台北故宫藏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五十年(1711)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汉文起居注册正本,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分装22册出版。至此,尘封已久的内廷秘籍成为学术公器。
这次由中华书局和联经出版社各自出版,版型一致,同步销售,统一发行,不拆开分售。两岸同期影印刊布康熙朝起居注册,不仅使这部重要史籍得以完璧传承,为清史研究提供珍贵的新鲜史料,而且对保存文化遗产、惠及后世也是莫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