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鲍布迪伦

来自布·迪伦 (Bob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Allen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360百科音乐家,诗人,获2香阳鲁期啊队银研008年诺贝尔文学提名。迪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60年代,他对音乐的月称第兵识最主要的贡献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其音乐生涯,BobDy集财续观希计于剧化lan堪称赋予充愿了摇滚乐以灵魂

  • 中文名 鲍布迪伦
  • 外文名 BobDylan
  • 别名 RobertAllanZimmerman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 国籍 美国
  • 出生地 美国-明尼苏达州-Duluth城

人物简介

  鲍布·迪伦 (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烟情持劳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鲍布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门整造三立了自己的乐队。19向据她问消静章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服少突举读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布·迪伦作艺名。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至今已发行个人专辑数十张,先后荣获1991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毛倍红设么领燃乡证整格,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等众多奖项越找自...

经历

  1941年5月24日商盾较松她抗法推造整他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又译杜勒斯)城,来自6岁时全家移居到一个叫希宾(Hibbing)的靠近矿区的小镇上。他在希宾附近的高中上学时,他在一个摇滚乐队中进行了一段短暂的演出。少年时期的鲍勃·迪伦只不过是一个喜爱音乐的平凡男孩,对乡村乐感兴趣。以ArthurRimbaud、HankWi似充后严lliams,JamesDean,WoodyGuthrie和Robe木义立挥言们伤乐何肉使rtJohnson为偶像。直到14岁时,他在戏院里看到了《BlackboardJungle》中的摇滚狂热,从此他发现了音乐的另一种功能--它的社会学效应。摇滚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反映着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自此以后,希宾小镇再也拴不住他的心了。他来到明尼阿360百科波利斯,入学那里的明尼苏达大学。不过,他没有去上课,他不喜欢学校(据他在纪录片《迷途之家》的采访)顺便紧白煤哥告,而是去表演场所唱歌。在那里,罗伯特·齐默尔曼更名为鲍勃·迪伦,他开始成名是在民歌界的圣地纽约格林尼治村。他决心成为一位"著名的民率运铁款歌手",并不顾他少年时期的许多其他音乐的影响,如究呀握和朝着这一方面扬起风帆。

  19因井基量达标命重61年1月,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州立希它发振找果等高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并来到纽约CafeWha?、民谣音乐城(Fo面北征积握里系兴滑三lkCity)和煤气镇缩体鱼称系圆劳映货处灯(Gaslight)等著名乱控无的表演场所演出。由于他的民谣歌曲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与支持,ColumbiaRecords制作人JohnHammond与他正式签定了合约,不久AlbertGrossman担任了迪伦的经纪人。

  1961年经验丰富的制作人约翰·哈蒙德(JohnHammond)使他与Columbia(哥伦比亚)公司签约,在他录制的最初几张唱片中,几乎没有表现出他对汉克·威廉斯(HankWilliams)或查克·贝里(ChuckBerry)的喜爱--尽管他偶尔也无意中像"埃弗利兄弟"(theEverlyBrothers)那样即兴演唱。相反,迪伦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民歌复兴的主流之音,而且优美动听,有时是那么光彩照人。

  鲍勃·迪伦的处女作《BobDylan》于1962年发表。其中收录了WoodyGuthrie推崇的《SongToWoody》和谈纽约生活感触的《TalkingNewYork》,整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浓厚的WoodyGuthrie式民谣气息。反响平平,销量很小。Bob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传统旋律为基础的,后来逐渐吸取了乡村音乐的因素和黑人音乐并加以创新。

  Dylan的抗议歌曲对当时青年人的心灵起了巨大的震撼作用,因而促使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大觉醒。他很快被公认为与像汤姆·帕克斯顿(TomPaxton)这样的青年词作家一样最有才华。他的歌曲成为参加民权和反战运动的白人学生的圣歌,有像《在风中飘荡》(Blowin'intheWind)和《大雨将至》(AHardRain'sA-GonnaFall)这样的抗议歌曲,有像传统的《科里纳,科里纳》(CorrinaCorrina)和以传统为基础的《来自北部乡村的女孩》(GirlfromthenorthCountry)这样的爱情歌曲,还有像唱法多种多样的《我将会自由》(IShallBeFree)这样的滑稽歌曲。

  其曲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常取自传统民歌题材),而他的演唱技能(无论在演唱方面还是在吉他与打击乐的演奏方面)在民歌音乐界中来说是纯朴自然的,但他的影响却引人注目。迪伦正在创造一种调式,他所描绘的音乐方式不需要很复杂。他的歌喉、吉他演奏和有时不很完美的口琴声帮助确定音调,使其音乐从中得以展开并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古巴导弹危机和核裁军运动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比听迪伦演唱《战争的主人》(MastersofWar)和《大雨将至》更令人振奋。

  这一时期,迪伦成为民歌界和激进分子的英雄。但在更为广大的流行音乐界中,他的歌曲却被认为不过是"最适于别人来翻唱",其中以"彼得,保罗和玛丽"所翻唱的歌曲最为著名。由于两个原因,把这一切都改变了。第一个原因是他反复扮演的激进分子领袖的角色开始使他恼怒,这种恼怒表现在他的歌曲中,以第4张唱片《鲍勃·迪伦的另一面》(AnotherSideofBobDylan,1964)最为明显。在尚不成熟的歌曲《我的不太有价值的新闻》(MyBackPages)中迪伦对"人生是黑白相间的谎言"进行了谴责,并对其早期坚定的誓言评论说"那时我是多么老,现在我比那时年轻了"。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1963年和1964年期间英国流行音乐的革命。据报道,当迪伦第一次听到"动物"(ANIMALS)乐队演唱他的传统歌曲《旭日之家》(HouseoftheRisingSun)时,他跳出汽车的座椅,因为这完全是无礼的改编。不过这件事在他眼前展现了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并使他认识到他同时表达对查克.贝里和WoodyGuthrie的热爱是可能的。他的下一张唱片名为《席卷而归》(BringingItBackHome),微妙地论及了英国艺人唤醒了他对美国摇滚乐的兴趣的赞美。该唱片的一面录的却是摇滚乐歌曲,每隔一首歌曲录一段"滚石"(TheRollingStones)的即兴演唱。在唱片封套上他尖刻地写着:"我已放弃对尽善尽美的追求。"他的音乐欢快而无拘无束地跳跃,他演唱的由查克.贝里的《没完没了的恶作剧》(TooMuchMonkeyBusiness)直接派生的歌曲《隐秘的思乡病布鲁斯》(SubterraneanHomesickBlues)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

  1965年8月,Dylan的专辑《重访61号公路》(Highway61Revisited)发表,获得好评,此时他的身价已跃升到了流行音乐的顶点,并正式确立了摇滚音乐家的地位。七十年代Dylan的作品吸收了Jazz和Blues的元素,歌词充满了哲理性,促使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年不再做狂热的反抗者,而是逐渐安定下来,出现了哲理性的趋向。迪伦在方向上的转变使他失去了一些从前的追随者,但不管怎样,该唱片还有另一面,其上收录了《手鼓手》(Mr.TambourineMan)和几乎是政治性的歌曲《好极了,妈妈》(It'sAllRight,Ma)。但是他在1965的纽波特民谣音乐节上,他与保罗·巴特菲尔德(PaulButterfield)布鲁斯乐队的演出戏剧性的分裂了他的观众,而实际上迪伦正是由于对纯民谣的"背叛"才变成摇滚乐界崇拜的偶像。歌曲《像一块滚石》(LikeaRollingStone,1965年名列排行榜第2)的成功足以弥补失去的纯民谣听众。这一时期的唱片《重访61号公路》和双唱片《美女如云》(BlondeonBlonde)代表鲍勃.迪伦的录音生涯的顶峰。与他合作过的乐手阿尔.库珀(KOOPER,AL)、罗比.罗伯逊(RobbieRobertson)和纳什维尔的乐手如查利.麦科伊(CharlieMcCoy)和肯尼.巴特里(KennyButtrey)是贯彻迪伦把多年吸收的各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想法的最佳人选。这些歌曲结构仍很简单,采用陈腐的反复乐句,但它们通常更长一些、更流畅一些。库珀那丰富的风琴乐音使《近似女王简》(QueenJaneApproximately)和《像一块滚石》等歌曲具有权威性效果,迪伦的抒情诗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景象是具有强大而特殊的梦想逻辑性的内心景象。有时【在歌曲《墓碑布鲁斯》(TombstoneBlues)、《荒凉的街道》(DesolationRow)中】它充满着有关联的奇怪的历史人物,有时它们具抒情性【表现在歌曲《约翰娜的景象》(VisionsofJohanna)和12分钟的《目光忧伤的低地女人》(SadEyedLadyoftheLowlands)中】,使人看到一种把布鲁斯改变成乡村音乐的原型形象。迪伦滑稽而又面无表情的幽默感在《雨天的第12和第35号女人们》(RainyDayWomen#12&35)和《豹皮药盒帽》(LeopardSkinPillBoxHat)中仍明显可见。

  迪伦的个人生活方式在他所创作的歌曲的千变万化的无秩序中得到准确的反映。他似乎正驱使自己以惊人的步伐前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发行了《席卷而归》、《重访61号公路》和《美女如云》3张唱片)。"他将成为传奇人物",皮特·西格(PeteSeeger)说,"如果他最终没有精神失常的话"。即将发生内向爆炸的感觉在他1966年与"鹰"【TheHawks,后来变成"乐队(TheBand)】巡回演出时进行的精神发泄性演唱中特别强烈。

  1966年7月迪伦遭遇一次摩托车祸,他有差不多两年没有与公众见面,不过他的风采却无处不在,从每个主要商店的广告画到新闻界对他急切返回歌坛的不断传闻,非法销售的音乐会(如1965年曼彻斯特FreeTradeHall演唱会,当时被误认为是伦敦的RoyalAlbertHall,所以后来发行的正版仍然使用这个名称)唱片也很流行。此后一段时间,他的创作开始自我回归,具有宗教式的超脱感。他的沉默相反却促使他的艺术绝技有所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轻信和明智的迪伦学家活跃起来。

  在1967年间迪伦与"乐队"(他1965-1966年与该乐队一起进行巡回演出)在伍德斯托克居住了一段时间,他的音乐在这种隐居的环境中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录制的唱片(这些唱片不久在非法交易中可以买到)被歪曲为可探查迪伦要成为新的摇滚乐歌王的想法。有些歌曲是令人狂笑的滑稽的酒后胡言,《让亨利夫人狂欢》(PleaseMrsHenry)、《百万美元狂欢会》(MillionDollarBash),但是那些较忧郁的歌曲决定了整体情绪是悔罪的、充满不详的预兆感。在歌曲《狂怒之泪》(TearsofRage)和《太多微不足道的事》(TooMuchofNothing)中他似乎对他的过去感到罪责难逃,并对他所扮演的--公认的=不知不觉的--那些角色感到懊悔。在歌曲《我将得到解脱》(IShallBeReleased)和《轮子着火了》(Wheel'sonFire)中似乎模模糊糊的、下意识地意识到一次迫近的、可能是迪伦演唱的所有歌曲中最有个性、最动人的。丝毫没有表现他以往出版的大多数作品中的乏味、毫无信心、也毫无骄傲之感。他以哀怨而又不加雕饰的声调演唱这些歌曲,偶尔还加入理查德.曼纽尔(RichardManuel)的和声。迪伦与"乐队"在1967年演唱的所有歌曲被冠以《地下室磁带》(TheBasementTapes)之名非法销售,它是迪伦最质朴、最具艺术性的唱片(披头士乐队成员麦卡特尼说,"甚至比披头士的作品还要好")。如果说唱片《佩珀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乐队》和《美女如云》是对60年代新反主流文化的乐观主义最好的庆祝,那么唱片《地下室磁带》则是对这种乐观主义的另一面的关键表达。在这一方面,它必定会被列为70年代非乌托邦式的探索流行语言的一系列主要唱片中的先驱。最后,这些唱片在录制完8年之后的1975年,由Columbia公司正式发行。

艺经历

  上世纪70--8精序垂0年代迪伦仍受到他在前10年中所受到的注意第五求英福称意。1971年他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他在山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和来自比利小子》中扮演一个简短而突出的角色。他那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演出(为孟加拉国举办的音吸存波北谓背配乐会、伍迪.格思里纪念活动)预示着对他1974年与"乐队"进行的美国巡回演出的响亮的回答。演出门票售出600万张,还录制了实况唱片《在洪水到来之前》(BeforetheFlood),从这张唱片可以看到迪伦和"乐队"都有效的回到他们早年最好时代。当迪伦与C缩汉宜费本olumbia公司的合同期满时,他转到Asylum公司的英国公司Island。这张唱片和另一张唱片《行星波浪》都是在Asylum公司录制出版的。与Columbia360百科的关系一直是风波叠起,特别在中止合同的两年和傲慢的克莱夫.戴维斯(CliveDavis)出任最高行政官以后。他试图把合作的音乐业务形象拟人我兴造里牛试林注化,而Asylum唱片公司的戴维.格芬则在艺人们的帮助下取得长足的进营威探马下经只树展。在这以后Columbia公司出版了有感染力的唱片《迪伦》(1974),这是一张只有迪伦歌迷才感兴趣的愤世振方就督负嫉俗的选编唱片。结果,《行星波浪》与这张唱片相对较大的销售量在1974年致使迪伦与Columbia公司签订了又一个5年的合约。70年代中期,迪伦在"滚雷"巡回演出(与琼.贝兹及其他人一起)中表现自己是同行中的音乐家。然而他被谣言和像爱煤个效孙器A.J.韦伯曼(A.J.Weberman)这样的迪伦学家们的严密监视所纠缠,A.J.韦伯曼总是乐于接受对迪伦的私生活和亲以色列的同情感"揭露"的职责。他与妻告庆目子萨拉的关系并不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的关系正在恶化,他将利益的痛苦与绝望充满于唱片《轨道上的血》(1974)和《欲望》(Desire,1975)之中,后一张唱片中包含了几首与雅克.莱维(JacquesLevy)合作创作的歌曲。1977年迪伦与萨拉正式离婚。迪伦又投入到另一次"滚状毫快术因雷"乐队巡回演出中,并从中产生了一段长达4个小时的超现实影片《雷纳多巴引拿念和克拉拉》(Re家王验我naldoandClara),该影片中插入了一段由迪伦表演的半自传性的音乐会。1978年,即该后样青影片上演的那一年,又发行了唱片《江湖合法》(StreetLegal),从这张唱片可以明显的听到迪伦正发生着宗教信仰的改变,那生动形象的描述和类似福音音乐的伴唱不久就使他着了迷。1979年迪伦声称自己是一个再生事蛋战概专的基督教徒,宗教的主题是他后面4张唱片的核心,这4张唱片是《慢车开来》(SlowTrainComing,1979积乐级飞)、《得救》(Saved1980)、《爱的射击》(ShotofLove,19女里另害81)和《异教徒》扬势乐价宁告讨末扩(Infidels,1983)。1985年发行了《帝国讽刺剧》(EmpireBurlesque)和《疲惫装载》(KnockedOutLoaded),后者是与剧作家山姆.谢泼德和汤姆.佩蒂(PETTY,TOM)合作的。

  1986年,迪伦恢复巡回演出。这回是与汤姆.佩蒂和为他伴奏的"伤心人"乐队一起,音乐厅和体育场中仍然人山人海。由丹尼尔.拉努瓦(DanielLanois)制作的怪异恐怖的《噢,天哪》(OhMercy)也成为迪伦成功专辑之一,由名为"永不停止的巡演"(NeverEndingTour)的巡演和1992年的专辑《像我一样对你好》(GoodAsIBeentoYou)中可以看出,迪伦的那种独特的木吉他加沙哑嗓音的民谣形式已日渐衰败。为庆祝迪伦50岁生日,CBS公司发行了令人注目的三合一专辑《私录卡带系列》(TheBootlegSeries),收录了他1961-1991年的非法出版的歌曲。

  进入90年代,迪伦出版唱片的速度开始变得缓慢,其中在1992年的《GoodAsIBeentoYou》和1993年的《WorldGone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谣,翻唱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歌曲。1992年10月16日,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办了一场纪念迪伦踏入歌坛三十年的演唱会,其中包括尼尔·杨(NeilYoung)、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Clapton)、前披头士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等人均到场表演。1994年,迪伦在MTV音乐台录制不插电演唱会;1997年初,由于突发心脏病,当年的欧洲巡演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复出院,甚至还于当年9月27日,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面前表演。1997年9月30日,迪伦发行了由DanielLanois制作的《TimeoutofMind》,距他上一张原创专辑《OhMercy》有八年之久。

  2001年9月11日,迪伦发行《LoveandTheft》;2004年10月,他出版了名为《Chronicles,Vol.1》的自传,作为计划中三部曲自传的第一部,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在纽约奋斗的经过、中年陷入创作低潮的心情等。推出之后,该书停留于纽约时报书籍非小说类排行榜长达19周。该书中文简体版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出版,译名为《像一块滚石》;繁体中文版亦已由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译名为《摇滚记》。2005年,曾经导演过《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影片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了迪伦自传记录片《NoDirectionHome》,讲述了从出生到摩托车事故之前的迪伦;片中有大量的访谈与实况演出的影像,包括迪伦当时的密友琼·贝兹以及1966年5月17日在曼彻斯特那著名的叫声(Judas!)。

  2006年8月底,迪伦发行了他第四十八张专辑《ModernTimes》,随即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他的上一张冠军专辑,是三十年前的《Desire》。

  2011年4月3日、4月6日、4月8日分别在台北小巨蛋、北京工人体育馆、上海大舞台举办演唱会。从4月12日,连续三晚,在香港献唱。这是现年70岁的鲍勃·迪伦首次在中国登台演出。

作品

  1.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导演-音乐纪录片-《迷途之家》(NoDirectionHome)。

  2.乔治·海肯卢珀(GeorgeHickenlooper)导演-传记电影-《工厂女孩/工作室女孩》(FactoryGirl)(参考价值极小)。

  3.托德·海恩斯(ToddHaynes)导演-传记电影-《我不在场/我不在那儿》(I'mNotThere)。

  4.彭尼贝克(D.A.Pennebaker)导演-音乐纪录片《别回头》(Don'tLookBack).上映于1967年,Dylan1965年巡回演出的片段与花絮.影片中出现JoanBaez,DonovanandAlanPrice。

  5.《像一块滚石》(Chronicles)-鲍勃·迪伦回忆录。

  6.阿尔蒂尔·兰波诗作《醉舟》、《地狱一季》(含通灵者书信)、《彩图集》,建议看叶汝涟先生翻译的版本。

  7.苏西·罗托洛(SuzeRotolo)自传《放任自流的时光》(AFreewheelin'Time)。还原她和迪伦一起走过的美国一九六零年代。

  2013年《TheBootlegSeriesVol.10:AnotherSelfPortrait》

  2012年《Tempest》

  2011年《BobDylanInConcert:BrandeisUniversity1963》

  2010年《TheBestOfTheOriginalMonoRecordings》

  2010年《TheBootlegSeriesVol.9:TheWitmarkDemos:1962-1964》

  2010年《TheOriginalMonoRecordings》

  2009年《ChristmasInTheHeart》

  2009年《TogetherThroughLife》

  2008年《TheBootlegSeriesVol.8:TellTaleSigns》

  2007年《Dylan》

  2006年《ModernTimes》

  2005年《TheBestofBobDylan》

  2005年《TheBootlegSeriesVol.7:NoDirectionHome》

  2004年《TheBootlegSeriesVol.6:BobDylanLive1964》

  2002年《TheBootlegSeriesVol.5:BobDylanLive1975》

  2001年《"LoveAndTheft"》

  2000年《TheEssentialBobDylan》

  1998年《TheBootlegSeriesVol.4:BobDylanLive1966》

  1997年《TimeOutOfMind》

  1995年《MTVUnplugged》

  1994年《GreatestHitsVolume3》

  1993年《WorldGoneWrong》

  1993年《The30AnniversaryConcertCelebration》

  1992年《GoodAsIBeenToYou》

  1991年《TheBootlegSeriesVol.1-3:Rare&Unreleased1961-1991》

  1990年《UnderTheRedSky》

  1989年《OhMercy》

  1988年《DownInTheGroove》

  1988年《Dylan&TheDead》

  1986年《KnockedOutLoaded》

  1985年《Biograph》

  1985年《EmpireBurlesque》

  1985年《RealLive》

  1983年《Infidels》

  1981年《ShotOfLove》

  1980年《Saved》

  1979年《SlowTrainComing》

  1979年《BobDylanAtBudokan》

  1978年《Street-Legal》

  1976年《HardRain》

  1976年《Desire》

  1975年《TheBasementTapes》

  1975年《BloodOnTheTracks》

  1974年《BeforeTheFlood》

  1974年《PlanetWaves》

  1973年《Dylan》

  1973年《PatGarrett&BillytheKid》

  1971年《BobDylan'sGreatestHitsVolumeⅡ》

  1970年《NewMorning》

  1970年《SelfPortrait》

  1969年《NashvilleSkyline》

  1967年《JohnWesleyHarding》

  1967年《BobDylan'sGreatestHits》

  1966年《BlondeOnBlonde》

  1965年《Highway61Revisited》

  1965年《BringItAllBackHome》

  1964年《AnotherSideOfBobDylan》

  1964年《TheTimesTheyAreA-Changin'》

  1963年《TheFreewheelin'BobDylan》

  1962年《BobDylan》

荣誉

  格莱美音乐奖

  1973年

  年度专辑-《TheConcertforBangladesh》

  1980年

  最佳摇滚男歌手

  1990年

  最佳摇滚组合

  1991年

  终身成就奖

  1995年

  最佳传统民谣专辑-《WorldGoneWrong》

  1998年

  年度专辑-《TimeOutofMind》

  最佳当代民谣专辑-《TimeOutofMind》

  最佳摇滚男歌手

  2002年

  最佳当代民谣专辑-《LoveAndTheft》

  2007年

  最佳摇滚独唱

  最佳当代民谣专辑-《ModernTimes》

  奥斯卡奖

  2000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ThingsHaveChanged》

  金球奖

  2001年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ThingsHaveChanged》

  肯尼迪中心

  1997年荣誉奖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

  2007年艺术奖

  普利策诗歌奖

  2008年普利策特别褒扬奖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情若长久
下一篇:光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