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

于慈江这本《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作为一部研究著作,露急溶始宽教实际是有点匠心的。他不像我们那样主要用杨绛自己的文学思想分析和解剖她的文学作品,也不像我们那样主斗袁河两充棉要用杨绛的文学作品论证请概找铁克她的文学思想,而是分别考察她的小说创作、小说研究和小说翻译,并从她对自己小说创作、小说研究和小说翻译的看法中考察她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找到了能够将杨绛全部文学活动串联起来的一条红线。

  • 书名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
  • 作者 于慈江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 页数 342 页

基本简介

  百岁文学老人杨集作家、译作家、学者于一身,下鲜谁露最距流笔审慎执着,写译生命绵长,不独以剧作、散文名世,尤好读、写、译、评小说,是中国现当代学院学者文学家的突出代表,也是读者和研究者十分关注的对象。

  2014年是杨绛先生从事她生平至爱的小说创作第80个年头(1来自934年,其小说处女作《路路》问世,并360百科于次年8月25日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66期)。为恭贺杨绛先生踏上小说创作之旅80周年,于慈江博士积多年心力撰写的《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一书出版。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一书作为学界第一部杨绛研究著作,从"小说"切入,全方位打量杨绛--从她的小说创作到小说理论(认为杨绛师法欧美小说经典和理论积淀,重视典型人物和小说布局,既是她品评中外小说的基本路数,也是她小说写作的理论自觉),从她的小说翻译到翻译理念(认为"点烦"与"翻译度"等的候入三训确门品提炼可圈可点,既有理论深度,又较易操作,但不能有失节制),超越仅额队某进义今了以往单一的研究取向。

  通过细致爬梳杨绛的小说写、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于慈江的汉在《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一书深入剖析了杨绛的小说缘分、经验与情结,她毕生写译小说的甘苦、得失与矛盾--既以小说为视角一窥杨绛的文心,也以杨绛为焦点观照现代小说的流变。

  该书作者于慈江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美国雷鸟(Thunderbird)国际管理学院MBA,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经身屋苦统林了困打记贵哪济学博士。在写、编和译诸方面均降开免夜于环衣婷但系有丰富著译述的于慈江博士,与杨绛先生不仅同出于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也都娘必十总随答有过放洋求学经历。老少两代写译人通过《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一书所展开的准心灵对话让人不免充满期待。

  据悉,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杨绛,走在小说边上》已于近日上市发售。该书尽管学术含量较高,但项可倍顾例致起会加长同文风朴实清新、文笔既相当讲究又流畅易读,内含大量人除充席所未言、前所未见的观点、资助吧敌程黄他径随当林盾料和掌故并曾经杨绛本人过目。特别是有关外国文学翻译部分的论证与分析最能见出该书作者功力。

内容介绍

  书以文献钩稽、版本对比、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为基本手段,紧扣杨绛的学院派或学者型小说家兼小说译留神刻作家这一双重身份,在文本(小说写译文本与文论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展开细致探究。

  譬如,在本着杨绛自己的"艺术是克服困难"11这一理念对杨绛纠结和挣扎于"写作"与"写作的困难"这一两难境地的矛盾与复杂心态重殖品苦树次显船界副欢进行剖析与探究的过程中,既依托杨绛本人的知识修养与人文素养,联系她的学术与语文造诣,也考虑她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份与学者心态。

作品小摘

  对现代文学阶段的杨绛(如其早期的戏剧创作)的损宽士盾元掌投计外互关注,主要源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孤岛"来自或沦陷区文学的日益受重视;二是近年来海外汉学研究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三是"钱钟书热"的余热或"爱钱及杨"效应。

  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夏门四大弟子"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东亚中心主任耿德华(Edward M.GJunn,Jr.)所从事的"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作植找材根亲外激古为这方面最早的研360百科究成果之一,耿德华1980年出版的英文专著《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为岁没仅唱六史括会)》(Unwelcome 品片审吗Muse)体现了上述三方面因素的聚合:这部书本身来自于海外汉学界,研究的是过去少人问津的中国沦陷区文学,又明显受到其师夏志清( 1921-2013)《中国现代小说史》(A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Fiction)一书的影响一一譬如,耿德华对杨绛的"发现"令人没法不想起夏志清对钱钟书的"发现"。纵令不是直接启发,也当是间接提示。

作品目录

  序一 对杨绛小说经验的细读、感悟与阐释 洪子诚/1

  序二 责轴破圆夫显照他摸到了学院学者文兰七器朝套微守凯断溶然学家的脉搏 王富仁/5

  序三 于慈江的归去来 高远东/13

  第一章 走在小说边上的杨绛--文坛多面手与小说情意结 1

  第一节 学者型或学院派作家兼译作家一一人们怎样形出治看待杨绛 1

  一 作为文坛多面径候充自家持手的杨绛 1

  二 作为材走艺升当代作家的杨绛 7

  三 作为现代作家的杨绛 10

  煤元玉胶业案革讨四 综合视角观照下的杨绛 17

 调要 第二节 最难割舍是小只路钢阶圆措讲用说一一审视杨绛的绝佳聚光灯 23

  一 杨绛文心深处无所不在的小说影像 23

  二 以小说打量杨绛的具体方式与路径 27

  第二章 "有什么好?"一一抓年普井华项直钢开杨绛谈小说的特性、路数与理论积淀 31

 示分杂后注报究国学运 第一节 "偶然欲作最能工"一一杨绛专论小说的文集笔维倒严展绝呀耐《关于小说》 32

  一 "事实--故事--真实":小说的构成元方因子与写作模式 33

  二 从小说的虚构、想象本质看不能"以假为真" 36

  三 小安张仅车说的弹性、客观性、自为性、结构局限性与功用 43

  第二节 "落红不是无情物"--杨绛的第一本文论汇编《春泥集》 47

  一 从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说到小说家的主观意图 49

  二 由具体作品看中外有别的戏剧结构与小说路数 52

  第三节 小说何为--杨绛纵谈"英国小说之父"菲尔丁及其小说 58

  一 "无非把小说比作史诗"--杨绛谈菲尔丁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 65

  二 "总把实际的人生作为范本"一一杨绛谈菲尔丁的小说写作 80

  三 杨绛谈典型人物及其他--以菲尔丁的小说写作理论与实践为例 95

  第三章 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 105

  第一节 关于小说写作的理念与理论--从"对小说艺术的爱好"谈起 105

  一 从文学写作的理念与理论到小说写作的理念与理论 105

  二 借言记事、写人和达意:杨绛作品的小说意味与小说笔法 112

  第二节 取法经典、阅世启智--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 118

  一 "创作小说的艺术"--杨绛的小说写作艺术论 122

  二 娱目快心与阅世启智一一杨绛的小说写作功用论 133

  第四章 杨绛的小说翻译理念与理论 137

  第一节 翻译理念与理论流变:从"信、达、雅"到传"神"入"化" 137

  一 从严复的"译事三难"说开来 137

  二 朱生豪、傅雷的传"神"与钱钟书的入"化" 141

  第二节 "照模照样地表达"原作一一杨绛的小说翻译理念与理论 148

  一 何谓翻译? 152

  二 翻译三件事:选字、造句与成章 154

  三 "翻译度"与翻译的适度和到位 161

  四 "一仆二主"与翻译的两难 163

  五 对转译、意译、死译、硬译和直译等的理解 167

  六 慎用成语、重视译注与不轻言译诗 169

  第三节 追求译文的洗练与明净一一杨绛的翻译"点烦"论 171

  一 译文的"点烦"与文字的"明净" 171

  二 西班牙小说《小癞子》的汉译书名--例说"点烦" 176

  第五章 杨绛的小说写作与小说译作 185

  第一节 刻画"软红尘里"的众生之相与根性一一小说《洗澡》及其他 185

  一 "纯粹编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杨绎小说的关注重心 188

  二 描摹和透析"人性与世态"--杨绛小说的内涵指向 198

  三 从"艺术是克服困难"到"艺术与克服困难"一一杨绛小说的写作限度 203

  第二节 "我翻译的书很少"一一杨绛的翻译生涯 209

  一 "孝顺的厨子"的劳作--杨绛的数种"流浪汉小说"译本 211

  二 杨绛与新诗的缘或非缘一一英诗《我和谁都不争》的汉译及其他 217

  三 "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一一杨绎翻译生涯的起步与跨度 227

  第三节 西班牙小说经典《堂吉诃德》的汉译及其他 236

  一 文学翻译的文学性之争一一由汉译小说《堂吉诃德》说起 236

  二 杨绎、董燕生和刘京胜的《堂吉诃德》译本:一个抽样分析 244

  三 杨绛译笔的特点--以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一个汉译片段为例 257

  第六章 百年杨绛:一个"写作困难的人"对"困难的克服" 261

  第一节 "走到人生边上"的"业余作者" 261

  一 在野状态与边缘视野 262

  二 业余立场与专业精神 270

  第二节 小说写泽的困难与"因难见巧" 273

  一 "从难处着手"一一杨绛小说写译的宿命或个人选择 273

  二 是"有志无成"还是"因难见巧"?--杨绛的"试笔学写"状态 280

  三 附论:"困难的克服"?--对传记《听杨绛谈往事》的另类解读 288

  参考文献举要 295

  附录一 《干校六记》签名本--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 329

  附录二 《洗澡》签名本一一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 331

  附录三 《杨绛文集》(卷一)签名本--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 333

  附录四 本书作者于慈江草拟的问卷《请杨绛先生答疑》 335

  后记 341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枸杞百合西芹
下一篇:钱祥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