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林道修

来自道修(1924-2000),男,琼剧旦角,田汉称他为"海南的梅兰360百科芳"。曾任广东省琼剧院二消满强损玉团团长。代表板酸脚企话钱精三剧目有:《苦凤莺怜》、《糟糠之妻》、《牛郎织女》、《秦香莲》等。

  • 中文名称 林道修
  • 出生日期 1924年
  • 逝世日期 2000年
  • 职业 琼剧旦角
  • 代表剧目 《苦凤莺怜》、《糟糠之妻》

人物简介

  林道来自修,男,琼剧旦角。

 组吸想终给 1930年,年仅6岁的林360百科道修和爷爷从泰国回到文昌谭牛老家。1942年,林道修刚满18岁,他身材苗条,有着妙龄女子般灵秀的眉眼。喜欢琼剧的他高兴时候也唱,忧伤时候也唱,有婉转悱恻的缠绵,也有珠玉落银盘的清脆响亮。此时的他虽未曾登台演唱,却已经在村庄中支春高流传美名。1945年日本投降,活跃创粮径去富关列然叶在南洋的琼剧名角纷纷回琼组织戏班,海南琼剧迎来战后第一次复兴的局面。琼剧著名丑角林鸿鹤,早闻道修唱名,这术短一年他将道修从乡下带到海口,加入专业戏班,道修从此迈出了男扮女旦的第一步。

人物经历

  这育量绝期间,琼剧名伶汇聚琼岛,王秀明、韩文华、王凤梅、潘图充被治约些治病表较湖辉星、陈烈三、陈丽梅等,他们已经是战时当红的琼剧明星了。此时的道修只能在他们身边扮演丫鬟角色,自己没有戏时只能躲在幕后,从缝隙中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演,暗地里把前辈们的演技记在心里。那时期琼剧常演通宵戏,先辈们有意培养这位好苗子族宗亮就,经常安排他担纲上半夜的女主角。他演吴发风编写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糟糠之妻》、《爱情与黄金》、《爱河潮》、《红泪影》、《空谷兰》等等,每一个女性角色都被他唱得荡气回肠,演得情深意切,林道修刚一出道不跟,就受到战后琼北戏迷织服啊设息目热情的追捧,此一情景,连带他出来的恩师都深感意外。

  解放前夕,林道修已粮专谈经是名满琼州的琼剧名家,成为当然的剧团台柱子。1950年,海南岛解放。林道修正好是26岁的美好年华。他参加了琼剧名伶陈秀明、韩文华、陈烈三、陈丽梅等人周杂条热巴散级在海口组建的新群星剧团,他在解放的新气象中,隆重出演了琼剧《荷池映美》、《春水浇桃花》、《空谷兰》、《樊梨花》、《荔枝换红桃》称很云运缩评顺的女旦角色,名声大震。他用姣好的身段,变化丰富所百的表情和婉转灵动的眼神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而道修善于运用"水袖"的流动和飘逸来表情达意,更使他的表演艺术升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那袖起弦镇仅植口上一公尺长的洁白柔软的宣满及去款的白绸在道修的"玉手"中随剧中按节买香功附无连盐称意境颤动,人们的眼追随着他的清照河手中之袖,凝神细看,心随之对吗率欢跃或悲伤。他独特韵味的"走路叹"、"横步"、"叠步"等各种优美的"三叠步",走得满台生风,道修的美真是令人心生怜爱。

  1969年,林道修被打入"牛栏",后被驱赶到屯昌枫木干校劳动改造时,爱女又在干校不幸溺水身亡。被迫离开了舞台的"戏痴"林道修,此时真是尝尽了人生的悲凉。1974年,他被平反回原单位广东琼剧院二团,原本是该团副团长的他此时被安排制作道具、守电话机、看守工地等,直到1978年重返舞台,此时他已54岁了。1985年林道修再次到琼山大致坡演出,扮演《秦香莲》中秦香莲这一角色,此时他已年过六旬,表演中多了几分老道和沧桑,比之年轻时演的"秦香莲",更要催人泪下。观众用最热烈的喝彩声献给在台上演绎苦难人生的林道修,大致坡中学的师生们更是将一面绣有"海南梅兰芳"几个大字的锦旗送给自己心中的艺术家。

  逝世:2000年10月7日,农历庚辰年九月初十日。

其互艺:生活为师

  王凤梅调束粒露受(1898-1976)、陈丽梅(1907来自-1980)和王广花(1909-1972)这三位本是男儿身的知名旦角,都曾与林道修同台演出,也是他学艺的主要对象。因为演出之前的排练环节,正是林道修学习的最佳时机。

  有道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道修先生深谙此道。他在舞台上把女性演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除了受名师影控受响,还十分留意日常生活中女性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是一个以生360百科活为师的琼剧艺术家再统红静念

演艺:推陈出新

  在林道修家代表琼剧《秦香莲》中的"闯宫"一出,戏乡移草中林道修生动地表现了"秦香莲"无助、愤怒、哀怨的情感,在痛斥"陈世美"忘恩负义,抛妻弃子时,其独创的"三足垫"和"八丁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模几直费志第们修肉础展示。"三足垫"和"八丁步"是林道修结合了前辈艺人的"叠步"、"横步"和"走路叹"等台步,融会贯通,又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形成自己优美、别致的韵味。三足垫和八丁步是连在一起的,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脚步在吧批越来越急,在《秦香莲》中表达了女主角悲伤、忿恨的情绪,再加上苦板和叹板等唱改也腔,因此能催人泪下。

  "三足垫"和"八丁步"在林道修的其它代表作苦凤莺怜》和《糟糠之妻》中也有运用,其中《苦凤莺怜》还是夫妻同台演出,剧中王劳卿扮演的角色是林道修的"婶婶"。

  琼剧理论专家周庆辉认为,林道修的表演动作十分规范,套似戏剧界有"欲右先左,欲前先后"的说法,意思是脚步要迈向右,会先倾向左,要想向前,愿米家够科诉力倍甲行则需先向后伸脚。道修先友露东作规心资生都把握得很到位,将女性的动作演绎得圆融和柔美。

  除了动作极像女性,林道修室府合溶田的声音也很有特色,像"秦香莲"凄苦的声腔,本身就带有控诉薄情郎"陈世美"的力量,很容手存社浓青举限宪谈大易使观众或听众的心理产生共鸣,让人同情弱女子的不幸遭遇。

  "林道修演给武即风活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善良和温柔,他在《牛郎织女》、《秦香莲》等多部戏中巧用高腔,以声传情,常在细微之处见功夫,又无后人可以超越。"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对林道修的评价很高。

  据王劳卿回忆,林道修专心、敬业是出了名的,本来就沉默寡言,到了即将上台时更是一言不发,别人跟他打招呼,他只会点点硫爱获面型在血头,心思全部用在酝酿剧中人的情感和动作上了。

  在解放后至"文革"前,林道修跟随文艺队送戏下基层时,由于任务繁重,经常带病教群细手某盟雷演出,实在不行就打针支撑,松涛水库等重点工地、城镇的街头巷尾和乡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传艺:身教为主

  林道修向后学授艺,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团长,他在排练过程中会先做示范,但没有专门教授的弟子。他本来就不爱说话,更不爱说教,全靠对方的领悟和琢磨。"

  在与林道修搭档过的琼剧演员中,名生梁家梁和胡俊杰最是怀念他。特别是梁家梁,始终将自己的成名归功于林道修的帮带。原来,1956年10月,声名赫赫的前辈韩文华和林道修在海口上演《林攀桂》,戏票卖出整整十场,但演过三场之后,韩文华突然病倒。有人便举荐当时年仅22岁、小有名气的梁家梁顶替,但梁家梁想到韩文华是大腕,替他上场压力太大,心里一直没有底。好在林道修给他以鼓励,让他大胆演出。最终,梁家梁版的"林攀桂"征服了广大戏迷,梁家梁几乎是一夜之间红遍了海口。

  梁家梁还记得,林道修曾给自己立过规矩:演戏当天下午不赴宴;每次出演悲情人物只吃三分饱;化妆前后绝不会客和说笑话。林道修的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甘井中心小学
下一篇:天地神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