笢笏,来自拼音mǐn hù,笛孔,引申为吹笛时用手按着笛孔。
笛孔,引申为吹笛时用手按来自着笛孔。
笢:<名>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条。笢,竹肤也。--《说文》
笏:〈名〉形声字。从竹,勿声。本义:〈古〉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上所执的竹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引申义: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例:只见一亲边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念wěn,见于"笢笏"。
笢笏抑隐,行入诸变。李善注:笢笏抑隐,手循孔之貌。--《文选·马融·长笛赋》。
笢笏即篾忽,状其声之微细360百科。--清朱珔《文选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