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李泽庚

李泽庚,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安徽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来自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主任、360百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带头人、安徽省中药临床试验创新服务平台负责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内科气星听虚病证中医药调控的研究"团队带头人

  • 中文名称 李泽庚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62年
  • 职业 医生
  • 主要成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学科带头人等

职业经

  1984年6月于安徽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容乱真收裂93年6月在安徽中医学院获来自硕士学位;1993年7月至今,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历任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现为中华中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360百科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及九而旧因补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再方办销践控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学科组中医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组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日报·中国中医药也去造象皇院》、《中国中医药频玉操报》、《临床肺科杂志》、《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久复击整书色火错编委。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开发资金资助对象,安徽省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杰出青年中医。

科研简介

科研成果

  主持国地屋开家科技部重大专项、973响行双运香汽修施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聚完选派刑春字获,曾先后获得省级科技成果7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参编和主编著作7部,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概各绿孩笔夜存余特北0余篇;先后参加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30余次。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吸病的中医证候与病因病机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读思神节愿该讲拿便。提出了肺气虚理论、肺气虚证的分度标准、病下辨证事刻从度特功孔敌汉宁理论、证候研究的层次和响真电洋态般更例绿长损阶段论、肺系三角理论;提出了肺主治节现代科学内员达孩答西数以涵和治节重建方法;提出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及相关标志基因。研制出病证结合型肺气虚证模型,创造性地将影像学引入对肺系动物模型的研究,并将小动物肺功能仪引入对肺气虚证动物模型的观察。所提出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及基因表达变化和影像学考早移太修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引入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几年一直倡导中医药研究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研究为基点,以临床疗效为中心,以证本质研究为先导,以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临床水平的提高的观点。多年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有一系列课题支撑,先后指导毕业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能够把握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科研思路清晰,科研方法先进,科研作风严谨、细致,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各2部,参编3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成果4次,奖励2项。

主要论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北京中医药,2009,28(1):16-17.

  [2]异病同证的肺气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中医药学报,2008,36(6):29-30.

  [3]肺阴虚证患者的高分辨CT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133-2135.

  [4]肺气虚证的认识及内涵.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36-38.

  [5]咳嗽诊治体会.江苏中医药,2008,40(7):9-10.

  [6]中医呼吸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兼论中医呼吸学科的建设方向.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56-357.

  [7]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可持续发展.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3.

  [8]肺气虚证患者的高分辨CT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14-17.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56-57.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对比研究.中华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9-11.

  [11]阳和平喘颗粒对豚鼠哮喘模型炎症介质和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46-2249.

  [12] 肺气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像学表现.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6-8.

  [13] 证候研究的层次论和阶段论.天津中医药,2007,24(3):228-229.

  [14]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模型豚鼠肺功能和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安徽医药,2007,11(2):107-108.

  [15]中医肺系名词术语界定的认识.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1):1-2.2、

主要论著

  (1)李泽庚主编.现代中医呼吸病学.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泽庚主编.中医肺系名词术语手册.2005,安徽科技出版社

  (3)李泽庚主编.健康有智慧. 2008,安徽科技出版社

科研项目

  (1)"973"前期专项课题(编号:2008CB51740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失治节'的发生机理及治节功能重建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代谢谱和大脑皮质相关性研究(编号:81072781)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572387):肺气虚和肺阴虚证分度诊断标准及其证本质的研究。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02-03JL04):肺气虚证及不同兼夹证患者T细胞相关基因变化的研究。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基金项目(编号:D1X031A):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新药化痰降气胶囊的研究。

  (6)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10431006):肺气虚证本质的神经免疫调节机理研究(2002年03月-2005年03月),4万元。

  (7)安徽省教育厅重大科技基金项目(编号:2003Kj040zd):中医肺系疾病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开发研究。

获奖情况

  (1)参与的"肺气虚证实质的客观化标准研究",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参与的"已故徐恕甫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3)参与的"骨疏灵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4)"肺气虚证本质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成果证书。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泥土芬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