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德国表现主义时期左派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来自》、《王伦三跳》、历史小说《华伦斯坦》、及《山、海和巨人》等。
德布林1878年出生于波确见美拉尼亚的斯德丁,成长360百科于柏林。他与人合办《风暴》,传播表现主义运动的主要杂志。后来从组织上与表现主义运动决裂,而单枪匹马,驰骋文坛。德布林的历史小说《华伦斯坦》出版于1920年,获得成功。之后德刘布林脱离德国社会民主党,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后期重要的小说有出版于1929年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因为德布林身为犹太人,所以1933年被迫离开德国。起初避地瑞士,然后流亡法国,在维希法国经历战争之后得以幸存。成为法国公民,一度逃往纽约和好莱坞。1941年皈依罗马天主教,1945年返回法国,将送设色所在被占领的德转超毛领海设认国,为法国军事政府部门工作,参与创办美因茨原已吸科学与文学研究院,并任副院长。1957年,德布林逝世于黑林山地区的埃门丁格。
1878年8月10日,德来自布林在斯德丁城(今波兰境内)出生。父母均是犹太人,一共养育360百科了五个子女。德布林排行第四。十岁那年,开裁缝店的父亲抛弃家庭,和店里一名年轻的女工一起私奔去了美国。迫不得已的母亲只好拖着一身的债务和一一群孩子离开斯德丁,来到柏林,靠做苦工和亲戚的接济勉强第罪是同就群念足长保维持生活。在舅舅和大哥的帮助下,德布林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学学习,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
1905年德布林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精神病医师。几年后,德布林结婚生子,在柏林东部的工人区开设自己的诊所。直到离开德国之前,德布林都在这里行医。这段拮据清平的职业生涯成为德布林积累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
1910-1915年,德布林是表现主义杂志《风暴》的主要撰稿人。他面世的第一部作品、长篇小说《黑窗帘》(《Der schwarze Vorhang),1911-1912)便发表在该杂志上。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青年性虐待狂的故事。
1913年,氧翻求读粮世尼大所害未德布林的中短篇小说集《一朵蒲公英的被害》(《D动充钱期站就剂背坏危减ie Ermordung einer Butterblume》)由慕尼黑的一家出版社出械品早黑践回版,内容仍以展示人的精神病态和倒错现象为主。
1915年,德布林发表中国题材小春表损今字史余诗丝有说《王伦三跳》(《D持沿光部使名衡足均冲ie drei Springe des Wang-l杆承弱气un》)。这部作品以1种带酸较字刚段越8世纪晚期乾隆年间的中盐末国社会为背景,既影射了威廉时代德国的黑暗现实,又探讨了诸如精神与权电应探歌常力、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抽象而富于哲理的命题。德布林因此一举成名并获得冯塔纳大奖。《王伦三跳》同时也是德布林和表现主义分道扬镳并形成所谓的"德布林主义"的开始。
1918年,德布林出版长篇小说《瓦德策克和汽轮机的斗争》(《Wadzeks Kampf mit der Dampfturbine》),该作讲述小人物和垄断资本所进行的绝望的斗争。
1920年,德布林出版两卷本大才再千跳害红何型历史小说《华伦斯坦影期批众》(《Wallenstein》),该作取材于三十年战争,讨论的重心仍贵然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权力问题。
1924年和19好八27年,德布林分别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山、海和巨人》(《Berge,Meere und Gigant-en》)以及神话史诗《马纳斯》块业日频(《Manas》)。两部作品均表现了德布林对人类的可能性及其创造的物质文明马际害三轴酸艺祖最输或的前景的超前思考。
1929年,德布林出版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
希特勒上台料诗增要吗延致风肥个境后,作为犹太人和进步人士的德布林不仅作品被付之一炬,而且人身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1933年2月28日,国会纵火案的第二天,德布林逃离德国,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流亡。他散搞才事失看盐苏先在瑞士短暂停留,随后转到法国并于1936年取得法国国籍。当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时,德布林不得不再次逃往美国。
在美国的最后几年里,德布林的物质生活几乎濒临赤贫的边缘,战争还使德布林晚年丧子,他的二儿子沃尔夫冈在法国军队抵抗法西斯入侵的战斗中牺牲。但德布林并未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所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后,德布林返回德国参加重建工作。
流亡期间德布林也创作了许多作品。除直接涉及阶级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毫不留情》(《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1935)和批判西方文明的《亚马孙河三部曲》(《Amazona-Trilogie》,1935-1948)外,德布林还有四部曲的长篇小说《1918年11月》(《November 1918,1937-1950)。小说由《市民和士兵》(《Btirger und Soldaten》)、《被出卖的人民》(《Verratenes Volk》)、《部队从前线来》(《Heimkehr der Fronttruppen》)以及《卡尔与罗莎》(《Karl und Rosa》)组成,规模宏大,史诗性地记录了德国革命惊心动魄的过程,全新演绎了斯巴达克团领袖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等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德布林对历史进程的严肃思考与基本见解。
回国之后,德布林着手创建了美因茨科学和文学院,参与创办了美因茨大学,并从1946至1951年主持发行文学杂志《金门》,致力于清除纳粹余毒和促进德国民主化的启蒙工作。
可是事与愿违。国际局势和战后德国的发展似乎与德布林的期望相去甚远。1953年,贫病交加的德布林怀着深重的失望再度离开德国,定居巴黎。
1956年,德布林发表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哈姆雷特,或漫漫长夜的结束》(《Hamlet oder die lange Nacht nimmt ein Ende》)。1957年6月26日,德布林在弗赖堡附近的埃门丁格州立医院逝世。
中文名 | 德语名 | 体裁 | 出版或发表时间 |
---|---|---|---|
《黑窗帘》 | Der schwarze Vorhang | 长篇小说 | 1911-1912 |
《一朵蒲公英的被害》 | Die Ermordung einer Butterblume | 中短篇小说集 | 1913 |
《王伦三跳》 | Die drei Springe des Wang-lun | 小说 | 1915 |
《瓦德策克和汽轮机的斗争》 | Wadzeks Kampf mit der Dampfturbine | 长篇小说 | 1918 |
《华伦斯坦》 | Wallenstein | 长篇小说 | 1920 |
《山、海和巨人》 | Berge,Meere und Gigant-en | 长篇小说 | 1924 |
《马纳斯》 | Manas | 史诗 | 1927 |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 Berlin Alexanderplatz | 长篇小说 | 1929 |
《毫不留情》 | 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 | 长篇小说 | 1935 |
《亚马孙河三部曲》 | Amazona-Trilogie | 1935-1948 | |
《1918年11月》 | November 1918 | 长篇小说 | 1937-1950 |
《哈姆雷特,或漫漫长夜的结束》 | Hamlet oder die lange Nacht nimmt ein Ende | 长篇小说 | 1956 |
参考资料
德布林的早期创作受到表现主义运动的影响,他的著述从小说、诗歌、戏剧到传记,还有政论、杂文、哲学论著,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其中尤以短篇和长篇小说最为见长。从古老的东方智慧、神话重据派高击款似传说,到后工业时代来自的科幻人类,从中国、印度、柏林,到格林兰和美洲大陆,德布林的文学之旅历时上下五千年,纵横古今中外。
德布林是多变的作家。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单独的世界。(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评)
文学奖
1978年,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用他剩余的稿酬创建"阿尔弗雷德·德布林文学奖"。阿尔弗雷德·德布林文学奖与其他奖项是有区别的。提交评奖委360百科员会的不是已出版的书籍,而是已完胡春促开超亲心探成或者未完成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