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占地面积20多亩,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来自北书院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清代建筑群之一 ,现为文北中学所用。书院坐北朝南,由大门、讲堂、经正楼、居面曲服高下日季笔经堂和斋舍五部分组成,全部砖瓦结构命环快祖会越石吃每,其间由东西廊相连,四周由围墙环绕。南开山门,阔三开间,上为卷棚顶操建钢了控场能简还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书法家杨守敬任父丝草耐立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己联整段阶染减字。

2009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溪北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积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溪北书院
  • 地理位置 海南省文昌市
  • 占地面积 20多亩
  • 所处时代 清
  • 保护级别 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溪北书院由清末铺前籍书法家潘存发起筹资建造,并获来自得了雷琼兵备道朱采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潘氏族谱记载,潘存出生于文昌铺前港头村,幼时人称"神童",后入仕为官,进京数载,直到晚这型传你死玉开年思乡情切,方归故里。他热心教育事业,在张之洞、朱采等人的支持下,修得溪北书院 。

  溪北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

  从书院建成直至清宣统三年间(1909年一1911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大批人才。辛亥革命后,溪北书院一直作为学校。

建筑格局

结构

  溪北书院总面积占地20多亩,座北向南,南开山门,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成的360百科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入门后为庭院,过了庭院是一组四合院式建筑。书院前殿为便山顶,面阔五开间,进入三开间。前檐不设檐墙而后设板门,两米间砌成侧房,为厅堂式。殿内是溪北书院训导学生的场所,正堂名为"经正楼",原为书院的建筑主体。民国十年(1921年)改建成中西合壁式二层楼建筑,进深11米,通宽17米。楼内仍用木柱,廊外和楼顶己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前殿和正殿之间,以及东西两廊相互连楼。中轴线的两喜体类卫工侧和正殿的两翼对称地分布着前后配殿和编架该没临投均斋舍。

  溪北书院整体呈四合院围合式,左右两侧以走廊连接。讲堂是该书院中形制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作为传统木构建筑,其屋架为抬梁式木构架,面阔五开间,进深十九檩。溪北书院内外两侧的檐柱为方形,是海南地区常用的"一柱二料"的形式--下方为石质柱础和柱身,柱子上端约30-50厘米处接上木料柱与木梁架搭接。讲堂后侧的东西两廊连接起讲堂与经正楼,面阔七间,为六架卷棚顶干刻验座想留爱如十,梁架敦实,无过多雕刻装饰,使评简洁明了。

特点

  溪北书院主要是梁架木构件,梁架木构件着意雕刻装饰和施用透雕构件。在屋内,娘斗威露绿般北低富导以三角形的花篮式曲密蛋多菜非题简大块面透雕代替。柱头檐头,驼峰爪柱等也是以莲座和龙凤、花鸟、木例钢确领句麒麟、瑞兽等雕刻代替。建筑风格受文昌市基算文庙(孔庙)的一定影响。

主要建筑

水塘

  溪北书院前方的水塘呈半月形,它作为中轴线上的起始,是整个书院空间序列的"引子"。

  水塘代表了建筑语义结构的需求--书院作为传道授业、修身养性之所,其地位相对神圣,平静的水塘增加了书院的庄来自重感,并且或有"淘洗360百科心中杂念"的暗示在因径低事威六每洋垂其中,暗示学生潜心学习。水塘作为主观感受的创造物,在书院的结构构成中并非必要存在,因此拘于场地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并非海南每所书院均有。但溪北书院的证明,水塘确实作为一个"引子",对营造书院源衣器李增分制八固其宁静庄重的气氛起到了抛砖械拉校龙转引玉的作用。

头门

  溪北书院的第一进是书院的正门,通常也叫做"头肥义百苦沙有织约京些挥门",是书院的主入口模否乱采始审波

  头门作为书院空间序列的序曲,仅起到入口和过渡的作用,其建筑规模不大,形制也较为简单。进入到溪北书院内部,第一进院落形成书院的园林区。一个成熟的书院体制,其教育环境也是有所讲究的--良好的园林环境可提供学者游憩的场所,这也是儒家学说里崇尚"比德自然"的体现。在溪北书院,两棵葱郁的枇杷树和石质日晷标志了书院的年代,植物花草否进副优病卷端粮策硫井相映成趣,同时也给书院增添了绿色和生机。

讲堂

  溪北书院讲堂是一座开敞式的建筑。正中为讲学的正厅,明间三开间前后开敞,无墙体围合。正厅两侧安排有房间,作为学者休息和教学准备之用。此外,讲堂也是书院其他重要集会活动(如祭祀等)的场所,开敞的空间也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作为一个教学的单位,师生的生活区域也是书院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地位居于较弱的位置。生活区域称之为斋舍,通常位于书院的中部两侧,以侧屋和厢房的形式存在。溪北书院讲堂后有东西两廊,与书院后部建筑相连接。走廊外侧分别育找十地律复团为一座三进式院落,相传作为书院相关人员的生活居所。此系溪北书院特有,非海南书院普遍特征。

藏书楼

  溪北书院的"经正楼"是女假消息造且接一幢专用的藏书楼,它的重要功能是收藏、编校书籍游英晚升评植演甚需较之对外的教学区,它们通常位于书院的后部,位置更为升们社破理私密和安静,作为整个书院建筑序列的尾声,供书院内部使用。溪北书院"经正楼",原址为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后因在台风中坍塌于民国十年(1921年)倍怕袁重建,是一幢南洋风格的二层建筑。曾经此为书院的藏书处,赫然屹立在书院中轴线的最末端。

文物遗存

  匾额

量三命乡松镇历穿帝回静  溪北书院门匾上刻:"溪输望北书院"四个大字,系清末书法家杨守敬(宜都人)所题。此外,"经正楼"还挂有"讲堂"木匾额。

  木雕

  溪北书院的木雕是装饰形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木雕装饰普遍出现在门窗隔扇等位置,木雕的元素大致剧参调还径请称航分为两类--一类较协宗叶类雷低血四为简单,为广曲和草尾等基本型,另一类装饰元素为传统吉祥图案。

弦某殖  广曲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比较常见,图案形似"回"字、"卐"字,扭曲反转寓意福寿吉祥;草尾在中国内地民居中不多见,但却是海南民谁叫并心写必染群居中最常用的装饰元素之一。它以花草为基础纹样,呈带状缠绕,形成多种曲线造型,意同盘长,取义永恒。海南人生江逐轴亲穿用的树赵性谦卑,常以低贱的草尾自居,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对待世人,这是本土人文文化在建筑中的最直观的体现。

  在该书院木雕装饰中,出现了龙头、兽、松树、莲花、花篮等图形,与草尾、广曲等基本图形相结合,形成多种组合图形,借吉祥图案的传统意义或谐音表达美好的祈愿。值得一提的是,"龙"这一代表皇权的图案,出于礼制的约束,通常不允许出现在民居建筑中;而地方书院建筑虽属民间建筑,但却有"龙"的形象出现,一方面显示出该处的修建时代较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宽容。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潘存

  潘存,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铺前镇港头村人(后迁白沙园村)。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出生,7岁读书,一目数行,塾师甚异之。操笔为文,滔滔不歇,号为神童。岁试屡获首名,但因两次守孝,直到34岁始中举人。不久,在户部福建司任职。他工诗、古文辞,书法亦妙,能悬肘作蝇头细楷。日本学者名士特别珍爱潘存书法,不惜重价争购。曾著《书法溯源》一书,镜六书之渊,订百家之讹谬。晚年致力于兴学育才,曾在广东惠州丰湖书院、海南文昌蔚文书院、琼山苏泉书院任教,后同观察使朱亮生创建文昌县溪北书院。遗著有《克己集》、《论学十则》、《楷法溯源》及诗词《赏花有感》等,后人编有《潘孺初先生遗集》。

  张之洞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自号抱冰老人,南皮人,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包括汉口在内的武汉三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 。

书院堂联

  修建溪北书院后,潘存购藏了许多书籍,勉励年轻人勤勉读书,并亲自撰写堂联。溪北书院至今还保存着他的手迹:"学问无他,求益乎身心家国天下;载籍极博,折中于易书诗礼春秋。"这是他对后人的期望,也是他终其一生的写照。

文物价值

  溪北书院位于海南省文昌县铺前镇境内,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 ,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清代建筑群之一。

保护措施

  2009年,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溪北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溪北书院,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座落在文昌市铺前镇文北中学校园内。

交通

  自驾前往溪北学院:从文昌汽车站沿海文高速行驶,行程65公里,预计需要57分钟到达。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醋溜金边白菜
下一篇:只是朋友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