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博士点学科, 以及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来自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做委著教助人才与创新优势, 联合西北地区相关设计研究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科研力量建设的

实验室立足西北,以水土资源演变-调控360百科-利用-保护研究为核心,紧密围绕西北旱区生态水利与工程等问题开推皮思技盐章试卫齐展研究,并在旱区水资源与环境生态耦合作用过程、旱区生态水利调控、旱区水土资源高候无布效利用以及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结杆父力元轮合国家重大工程,解决旱区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均答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个某定再响销团皇调发展提供支撑。

重点实验效鲜变心秋持句室聚集和培养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科学研究领域创新人才和研究团队,迅速提食星杀加广完儿子愿高国家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科学水平,推动旱区水利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

  • 中文名称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外文名称 State Key Laboratory Base of Eco-Hydraulic Engineering in Arid Area
  • 专职院士数 王光谦,康绍忠,任南琪,张建云,钟登华
  • 国家重点学科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西安理工大学

建设意义

  西北地区三个特征: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经济落后。 >随按较良美厚量夫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 选在待检六给权全游门是实施,水的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需要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但这又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就是生态水利工程的核心内涵。

实验室掠影

建设目的

  立足西北,以水土资源灯组贵说演变-调控-利用-保护研究为核心,结合国家重大工程,解决旱区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关键科学来自技术问题,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为西北地区经且害村主候兰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学术委员会

来自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级学委会职务专业工作单位备注
1王光谦1962-1正高级学委会主任水利工程清华大学院士
2周孝德1960-8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水文学及水资源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360百科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3黄强1958-8正高级没验灯粉经危整纸础学委会委员水文学及水资源手探菜条绿爱措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4李占斌1962-7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水文学及水资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5李宁1959-11正高级学委会委员岩土工程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便程敌居易器道希异实验室
6罗兴锜1962-11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水力学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7王全九1964-5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水文水资源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8康绍忠1962-11正高级学委会委员农业水土工程中国农业大学院士
9任南琪1959-3正高级学委会委员环境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
10沈永1963-2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
11谈广鸣1958-5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武汉大学
12唐洪武1推味河反966-9正高级学委会日百站变委员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河海大学
13许唯临1963-11正高级学委会委员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四川大学
14杨志峰1963-9正高级学委会委水资源与水环境北京师范大学
15张建云1957-8正高级学委会委员土木及环境工程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士
16钟登华1963-11正高级学委会委员句侵京利水电工程天津大学

组织机构

  1、 根据研究方向,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中心,分别为旱区水资源与环境生态耦合作用过程研究中心、旱区生态水利调控研究中心、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中心、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科学研究中心。

  2、实验室设主任1人,全面主回仍考在古医持实验室各项工作,设副主任3人,分别协助主任负责各研究中心以及外事、人事、学术、设备、研究生培养、安全及办公室日常行政等工作。

  3、 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由相关领域内校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八正刑非快渐山脱反和年度工作计划等。

  4、 实验室设业务(学杀直常希镇控按术)秘书1人,协助主任处理国渐还讲战华新载委委严学术委员会相关会议、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和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5、 实验室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1人,行政秘书及办事员数人,协助主任和主管副主任处理实验室的日常行政事务、公共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数据资料统计归档管理、数据库和数尼县十团网站建设维护、实验室研究工作简报和年报等的编辑出版、学术会议板争书呼提穿会务等工作,并负责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各类相关服务与保障。

科技成果

序号获奖项目主要获奖者授奖单位等级类别时间
1高坝及坝区地质体渗流与多场耦合及工程安全验致块践价物小轴束你一与优化科学问题研诗远米柴军瑞、李守义、郑 宏、陈尧隆、张晓飞、司 政教育部二等科技进步2013
2资源性缺水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应周孝德、冯民权、王 颖、程 文、宋 策、吴 巍、刘玉玲、李 靖、王卫军、刘 睿陕西省教育厅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3
3材料断裂的宏细观机理及界面裂纹的特征参量研究师俊平、李智慧、汤安民、胡义锋、曹小杉、马文涛、王德法、莫宵依、马 凯、解 敏陕西省教育厅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3
4黄土地区地铁施工对管线的影响及风险控制条件研究邵生俊、佘方涛、雒继锋、贺农农、韩日美、李团社、雷永生、王军琪、杨卫红、邓国华陕西省教育厅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3
5接触网检修作业挂接地线信息可视化监测装置及系统刘家军、姚李孝、王勇科、齐荣兴、安 源、伍 利、王志忠、成少鹏、巨轩同、金雅婷陕西省教育厅三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3

  实验室2012年科技成果获奖清单

  获奖清单

  实验室2012年共获得各种科技奖励12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厅局级二等奖1项、其他类型二等奖2项,获奖清单如下:

序号获奖项目主要获奖者授奖单位等级类别时间
1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集成技术研究刘洪禄、吴文勇、杨培岭、郑文刚、李久生、李其军、武菊英、郝仲勇、张建丰、王富庆国务院二等科技进步奖2012
2高性能混流式水轮机优化设计技术及应用罗兴锜、吴玉林、郭鹏程、 刘树红、廖伟丽、郑小波、梁武科、刘胜柱、 吴广宽陕西省政府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3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广解建仓、冯琛、韩霁昌、党高兵、张爱玲、成生权、马斌、王涛 、张永进、黎青慧 李建勋、闵涛、朱记伟、张建龙、孙博陕西省政府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4基于河流健康的生态流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宋进喜、李怀恩、曹明明、李琦、王伯铎、杨方社、何艳芬陕西省政府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5毛乌素沙地砒沙岩与沙复配成土核心技术及工程示范韩霁昌、解建仓、刘彦随、成生权、王曙光、罗林涛、汪妮、李瑞、张宏凯、王介勇、马增辉陕西省政府一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6"自然-人工"耦合作用下流域水土流失环境演变与调控李占斌、李鹏、鲁克新、蒋得江、于国强、沈中原、朱冰冰、程圣东、王瑄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7高坝及高边坡工程渗流应力耦合理论与安全稳定性研究柴军瑞、郑宏、李守义、陈尧隆、张晓飞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8城市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张建丰、徐志嫱、孙小军、魏炳乾、贾忠华、王战平、史文娟、刘玉玲、宋孝玉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12
9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钢蜗壳-钢筋混凝土承载结构型式研究王仁坤、姚栓喜、赵晓峰、李杰、伍鹤皋四川省政府三等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012
10城市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张建丰、孙小军、徐志嫱 贾忠华、王战平、史文娟、刘玉玲、宋孝玉陕西省教育厅二等科技进步奖2012
11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微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张江辉、白云岗、王全九、张建丰、张胜江、蔡军社、卢震林、杨建云、许文平、赵春燕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二等科技进步奖2012
12智能化精量灌溉决策与控制系统示范与推广应用刘钰、蔡甲冰、张建丰、张宝忠、刘君、晏克俊、刘国水、杜丽娟、赵娜娜、赵永玲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二等科技进步奖2012

  2012年获奖成果简介

  编号:1

  成果名称: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集成技术研究

  类别、等级: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所有完成单位及获奖者: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 张建丰,刘洪禄# 吴文勇# 杨培岭# 郑文刚# 李久生# 李其军# 武菊英# 郝仲勇# 王富庆#

  成果内容简介:本成果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研究领域

  本项目在国家、省(市)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历经15年,系统开展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水肥调控机理、节水关键设备、技术集成应用等研究工作,在以下三方面取得创新:

  1、植物需水诊断方法与灌溉决策技术

  开创性地研制了基于大型高精度杠杆称重式、水位可控式蒸渗仪和信息实时监控的智能化植物需水诊断平台,解决了同类装备尺度小、抗干扰能力弱、灵敏度低、功能单一等突出问题。国内首次系统提出了定量表征设施农业、果园、绿化植物等都市灌溉型植物SPAC水分传输关系方法,揭示了常见都市灌溉型植物(26种设施栽培植物、6种果树和52种绿化植物)耗水规律及其与土壤水分环境的响应关系,明晰了都市灌溉型植物土壤水分-产量/品质-根冠发育交互作用机制,明确了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设计耗水强度、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等关键设计参数,构建了基于植物需水信息的优质高效灌溉决策方法;率先提出了节水型绿地建植模式,选育出7个抗旱观赏草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2、灌溉水肥一体化调控原理、技术与产品

  国内首次构建了喷灌条件下植物冠层截留水量损失估算模型,提出了土壤水氮淋失与喷灌均匀系数的定量表征方法和不同气候区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取值范围;揭示了滴灌施肥时机、频率和浓度对层状土壤硝态氮扩散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滴灌土壤水氮调控技术与方法。研制了分形流道灌水器、自吸式局部灌溉系统、深层坑渗灌水器等4 种新型灌水设备,具有抗堵塞能力强、灌水均匀度高等优点;开发了4 种农业水肥智能监控设备,发明了多点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信息获取方法,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价格降低40%-60%;构建了基于B/S模式的全国农田墒情信息网络平台;提出了面向设施农业、果园、绿地的高效灌水技术优化选型配套模式,解决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水肥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3、基于目标耗水量(ET)阈值的都市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

  系统地提出了基于目标耗水量(ET)的农业用水管理方法,建立了区域目标ET 阈值、现状值与预测值的计算方法,定量筛选了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及其优化配套模式,构建了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果园智能化精量灌溉技术集成模式和都市绿地"清水零消耗"生态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提高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

  实验室2011年科技成果获奖清单

  实验室2011年共获得各种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奖清单如下:

序号获奖项目主要获奖者授奖单位等级类别时间
1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广解建仓,冯琛,韩霁昌,党高兵,张爱玲,成生权,马 斌,王涛,张永进,黎青慧 李建勋,闵涛,朱记伟,张建龙,孙博陕西省政府一等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2011
2高性能混流式水轮机优化设计技术及应用罗兴锜、郭鹏程、廖伟丽、郑小波、梁武科、刘胜柱、赵道利、马薇、南海鹏、王德意陕西省政府一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1
3"自然-人工"耦合作用下流域水土流失环境演变与调控李占斌、李鹏、鲁克新、蒋得江、于国强、沈中原、朱冰冰、程圣东、王瑄、穆军、魏霞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1
4陕西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与二十年实践韩霁昌、解建仓、成生权、罗林涛、马斌、王曙光、朱记伟、刘军、孙剑虹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1
5高坝及高边坡工程渗流应力耦合理论与安全稳定性研究柴军瑞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1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张秦岭、党志良、刘利年、李怀恩、冯民权、白丹、赵建文、邓民兴、潘宣陕西省政府二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1
7基于洪水信息挖掘的多模式水库洪水资源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王义民、黄强、畅建霞、刘招、席秋义、马永胜、张珏水利部三等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011
8湿陷性地质对输电线路地基危害处理技术研究余华兴、王学明、胡再强、李宏儒、尚亚东、李栋林、王虎长陕西省政府三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1
9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水库大坝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研究杨杰、胡德秀、梁德胜、杨晖、米艳芳、包天栋、闵毅、马婧、朱禹西安市政府二等科技进步奖2011
10西安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与研究王社平、刘丹松、朱海荣、苏秋霞、周红、彭党聪、解建仓西安市政府三等科技进步奖2011

  2013年获授权专利一览表

序号专利名称专利类别发明(设计)人授权号
1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发明专利李怀恩、李家科、黄池钧、杜光斐201110114622.3
2针对不同汇流面积的雨水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发明专利贾忠华、景卫华、陈 远、 唐双成、刘文龙、田 露、袁黄春201110001479.7
3一种抗空蚀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方法发明专利郭鹏程、朱国俊、罗兴锜、卢金玲、郑小波201110202524.5
4一种路面雨水集蓄净化利用系统发明专利李家科、李怀恩、杜光斐、黄池钧201110114621.9
5电力线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挂接信息监视装置及监视方发明专利刘家军、姚李孝、王勇科、卓元志、徐 新、刘 博、李文玲201110101469
6雨水花园填料渗透系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发明专利贾忠华、罗 纨、刘文龙、 潘延鑫、陈 远、唐双成、 田 露、袁黄春201110001511.1
7基于好氧水处理工况模拟的仿曝气试验装置发明专利程 文、王 蒙、苏 洁、 马 霞、马腾飞201210051031
8锚固面板堆石坝及其构建方法发明专利邵生俊、杨春鸣201110150959.X
9达西渗透试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125389.9
10负压和叉管综合试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128029.4
11沿程阻力实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137781.5
12文丘里和孔板流量计试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132762.3
13水槽实验装置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132897.X
14基于弹簧平衡的高精度杠杆式称重蒸渗系统实用新型张建丰、张 蕾、耿小江201220147285.8
15大体积原状土采取用底板切入装置实用新型张建丰、张 蕾、耿小江201220174323.9
16野外入渗仪实用新型张建丰、张 蕾、耿小江201220299010.6
17雨中作业伞实用新型黄 强、樊晶晶201220529603.7
18局部阻力试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613684.9
19流谱演示实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623808.1
20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实用新型张志昌201220624601.6
21孔口管嘴实验仪实用新型张志昌、刘亚菲201220629246.1
22一种便携洁牙用具实用新型黄 强、樊晶晶201320021836
23一种单次降雨的雨量计实用新型黄 强、樊晶晶、刘维201320126770.1
24细长土梁原状土试样的削样装置实用新型李荣建、段 浩、车高凤 李海涛、吴利言201220334616.9
25分散式钢板剪力墙实用新型田 洁、颜智超201220475219.3
26一种圆柱形土体试样的安装夹持器实用新型李荣建、刘军定、闫 蕊 吴利言201320057971
27真三轴仪压力室侧向加载加筋柔性液压囊实用新型邵生俊、张 哲、许 萍 李家坤201320170208.9
28径向伸缩平面转动的真三轴压力室液压囊约束机构实用新型邵生俊、刘 鑫、焦阳阳 吴利言201320170048.8
29塔里木河下游河岸植被生态水文演化模型软件著作权刘登峰2012SR118115
30通用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著作权白 亮、李 辉、兴锜 张宇飞、刘涛2012SR127166
31基于分形布朗运动(FBM)的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维数计算软件著作权李占斌、李 鹏、宋文超2013SR013645
32基于数盒子法的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维数计算软件著作权李 鹏、李占斌、宋文超 王 民、程圣东2013SR056715
33基于投影覆盖法的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维数计算软件著作权程圣东、李占斌、宋文超 李 鹏、王 民2013SR056718
34葡萄生长模拟软件著作权王全九、苏李君2013SR101062
35二条任意断层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系统著作权李 宁、张承客、孙志强2012SR117611
36隧道围岩快速反演分析系统著作权李 宁、张承客、刘乃飞 王 茜、刘院院2012SR117638
37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综合评判系统著作权张志强、李 宁、陈方方 王松周 2013SR082113

研究队伍

  固定人员一览表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实验室职务工作性质职称等级研究方向所学专业最后学位授予单位荣誉
1周孝德1960-8实验室主任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2黄强1958-8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3李占斌1962-7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陕西机械学院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1998)
4程文1968-2实验室秘书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环境工程博士日本福井大学
5白丹1960-5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6柴军瑞1968-10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水工结构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7畅建霞1974-1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8党发宁1962-10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岩土工程博士西南交通大学
9范留明1968-7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地质工程博士成都理工学院
10费良军1963-3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农业水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1冯民权1964-10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2胡再强1964-3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3贾嵘1971-3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4贾忠华1967-1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农业工程博士美北卡罗来那大学
15简政1961-11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6解建仓1963-3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7李国栋1967-11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水力学博士日福井大学
18李怀恩1961-1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农水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19李宁1959-11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岩土工程博士Innsbruck大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1997)
20李守义1955-7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21梁武科1965-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22廖伟丽1963-5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23刘奉银1968-1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24刘家军1967-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电气工程博士西安交通大学
25刘玉玲1969-11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环境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26刘云贺1968-6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力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
27罗纨1967-7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农业工程博士美北卡罗来纳大学
28罗兴锜1962-11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力学博士清华大学
29南海鹏1963-3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30宁利中1961-9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水工建筑博士日本福井大学
31牛争鸣1957-6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西安交通大学
32秦毅1959-11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33邵生俊1964-9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34沈冰1948-9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陕西机械学院
35宋孝玉1971-8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农业水土工程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6田嘉宁1955-1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37王全九1964-5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4)
38王瑞骏1963-3其它研究正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39王义民1971-6其它研究正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40王颖1962-1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环境水力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
41魏炳乾1963-4其它研究正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河川工学博士日本国立北见工业大学
42魏文礼1965-4其它研究正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力学博士河海大学
43徐国胜1956-8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大气本科重庆大学
44姚李孝1962-7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西安交通大学
45张建丰1961-12其它研究正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农业水土工程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6张俊发1961-7其它研究正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结构工程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7朱满林1960-9其它研究正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48丁卫华1965-10其它研究副高级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岩土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49郭鹏程1975-11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50李鹏1974-3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土壤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1罗军刚1981-4其它研究副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52史文娟1972-7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53汪妮1974-9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54王新宏1966-2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55魏红1977-5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环境科学博士浙江大学
56吴军虎1974-11其它研究副高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文水资源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57徐志嫱1969-11其它研究副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市政工程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8杨杰1971-3其它研究副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工结构工程博士河海大学
59郑小波1976-9其它研究副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60朱轶韵1968-3其它研究副高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建筑工程硕士西安理工大学
61李荣建1969-4其它研究中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土木工程博士清华大学
62邵建斌1973-7其它研究中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力学河流动力学硕士西安理工大学
63宋策1971-4其它研究中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环境工程硕士西安理工大学
64吴罗长1978-9其它研究中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利水电工程硕士西安理工大学
65吴巍1980-10其它研究中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66张晓飞1978-3其它研究中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工结构工程博士西安理工大学
67张欣伟1977-9其它研究中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水利水电工程硕士西安理工大学
68朱悦1973-11其它研究中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水工结构工程硕士西安理工大学
69刘茂社1960-2其它技术中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待定本科待定
70王飞虎1964-6其它技术中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待定硕士待定
71王涛1963-10其它技术中级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待定本科待定
72张应波1967-8其它技术中级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待定本科待定

  研究单元一览表

序号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其他固定人员在研重要课题
1旱区水文与生态耦合作用过程周孝德李占斌,沈冰,李怀恩不同区域水资源分布要素数据库及动态预测分析软件集成,地下滴灌田间管网水力特性对土壤空间变异性响应分析
2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黄强王全九,罗纨,解建仓塔河流域水量分配关键技术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秦岭北麓山区溃坝洪水形成机理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响应与修复周孝德费良军,白丹,冯民权我国北方典型流域对气候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研究(2) ,内陆河流域人类活动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
4生态水利工程优化与安全李宁刘云贺,李守义,柴军瑞基于功率传递电网间同期并列理论与应用研究 ,极端降雨条件下秦岭北麓山区溃坝洪水形成机理
5水力机械及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罗兴锜南海鹏基于薄板奇异问题求解的Daubechies条件小波法研究 ,地下滴灌田间管网水力特性对土壤空间变异性响应分析

  流动人员一览表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等级所学专业最后学位、授予单位工作单位在实验室承担的课题成果
1槐文信1963-6正高级水力学博士 :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大学弯曲生态河道水流结构与污染物混合输移特性研究代表性著作 :
《河道及近海水流的数值模拟》、《河流海岸环境学》、《浮力射流理论及应用》、《洪水水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习题解》
2江春波1960-5正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博士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立轴漩涡发生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大型水利枢纽近坝区域水动力特征及水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
3邵磊1974-5副高级水文水资源博士 : 西安理工大学北京仿真中心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杂耦合系统内部影响作用关系定量分析研究基于ADAMS的多级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

科研团队

  综述

  实验室有固定科研成员72人,流动科研成员3人,学术委员会委员16人。2012年,重点实验室整个科研团队共新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42项,横向项目100余项,科研到款6098万元;获得各种科技奖励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150余篇;

  实验室自建立之初,就注重科研人员能力和科研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聚集、培养了已有人才队伍。实验室目前已引近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内外博士5人,招收进站博士后5人。目前,实验室在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研究生。2012年度,以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的相关学科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393名、博士研究生82名,毕业硕士研究生339名、博士研究生33名。

  实验室科研人员组成情况

类别人数
固定科研成员72
流动科研成员3
学术委员会委员16

  2012年整个科研团队项目承担情况

项目名称数量(项)
国家级科研项目21
省部级项目42
横向项目100余

  2012年整个科研团队获奖情况

获奖名称数量(篇)
各种科技奖励12
国家专利授权13
软件著作权2
发表论文500余

  截止目前实验室人才引进情况

人才类型人数
陕西省"三秦学者"1
国内外博士5
招收进站博士5

  2012年实验室研究生招收和毕业情况

研究生类型招收
硕士研究生393
博士研究生82

来访交流

  综述

  实验室充分发挥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特色研究的优势方向,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及"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发展之路,全面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科技合作、开放服务和产学研合作,为西北旱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旱区重大生态水利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为西北干旱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解决技术难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通过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接纳国内外科研人员带项目来实验室工作、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形式实行对外开放,使重点实验室形成了立体式的开放发展格局。获批建设以来,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共资助19位国内外学者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资助金额共计82.56万元。

  主办了"国际水利学会水电能源水力机械学术交流会"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会",实验室人员共计50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访问讲学,邀请了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实验室讲学和学术交流。

  同时注重与国内其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的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部西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第三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主要的学术交流

  1、2011年10月,举办2011气候变化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海峡两岸船舶、海洋工程与环境、能源工程水动力研讨会和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

  2、2012年8月,应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邀请,国际水利协会水力机械及系统委员会主席、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Politech. Univ. of Catalunya)流体力学及工业诊断中心主任Eduard Egusquiza教授;国际水利协会水力机械及系统委员会秘书长、德国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 of Stuttgart)流体力学与水力机械研究所所长Stefan Riedelbauch教授和国际水利协会水力机械及系统委员会执行委员、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理工大学(Politech. Univ. of Timisoara)复杂流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Romeo Susan-Resiga教授等一行3人,对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学术访问。三位教授在校交流期间,分别给我校水电学院师生作了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所在实验室当前的研究概况及成果。还与水利水电学院相关领域的师生就学术研究和本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认真听取了我校开展研究的情况,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实验室,对我校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希望继续加强与我校的学术交流,派出研究人员到他们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取长补短。

  3、2012年10月16日至19日,由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高而坤教授任组长的全国水利工程认证现场考察专家组一行7人对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考察。

学术会议

  2011、2012年承办大型学术会议一览表

序号会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

  主席

参加人数类型时间
12011气候变化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理工大学主办,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周孝德150全球性2011-10
2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西安理工大学主办,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周孝德80全国性2011-09
3第三届海峡两岸船舶、海洋工程与环境、能源工程水动力研讨会西安理工大学主办,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周孝德50双边性2011-09
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会西安理工大学周孝德50全国性2012-10
5国际水利学会水电能源水力机械学术交流会西安理工大学周孝德100双边性2012-08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秦可儿
下一篇:荷包鲜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