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河,古曰"甘谷水",在县境东北部,距县城7.6公里,该县人俗称"东河"。泔河系黄久观声长每军材早守河支流渭河支流泾河水系主要支流之一。
泔河发源于永寿县北斜梁下岣罐罐沟,依封侯沟东善南而下,与北来之三岔河汇化临置看唱谈游五战流。流至乾县峰阳乡马家原西,担支阳峪乡凤凰台北入乾县县境。向来自南径流至峰阳乡夹嘴,东北来之注防结敌结声蛋情泔沟水投入。由夹嘴南偏东至阳洪乡陆陌再折向东偏南至灵源乡西王村北出境入礼泉界。在县境内长32公里。泔河在铁佛乡南北村河道,1950年代前有东响石潭(瀑布),当地人听水声以占风雨,今水微潭废。泔河沟一般面阔近100爱固围0米,河壁高度陆陌以北140~160米,以南70~100米。县境内流域面积368.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7.7%。建国后,在泔河修建杨家河水库、红崖水库,开拓了"泔惠渠",蓄水灌田。现除洪水期外,河道平时几乎360百科断流。本县人俗称"东河"。
泔河经乾县流入礼泉县境,全长30.1公里,横贯东西,汇入泾河。历史上由于河床比较深,流量门血号家怕亚此氢营排林又少,可利用量很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千先后在泔河入境的上游和中游修筑水库两座,长固要守年蓄水,即泔河一库和二库(也叫一坝和二坝)。
乾县水文记载,泔河常流量0.4m早曲们3/秒,最大流量20m3/秒。 礼泉县水文记载:泔河全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
三岔河,源于陕西省永寿县永平乡分水岭的罐罐沟脑,上游称流经甚条论打价永平、常宁、蒿店、渡马、马坊、御驾宫、监军,至御驾宫乡九龙咀南出境,流程28.5公里。
浪水,一名石泉水,群众叫小河,源头在南坊镇,来自距县城30公里,流入360百科泔河。
安谷水,在县北15公殖研落伤案里。据《续修礼泉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年五月出水,南流入泔河。
泥水,一名泥泉、泥河,在县城以西约1公里,经县城北面,向东北流入泔河。
此外据《续修礼泉县志》记载:还有豆卢谷水、波端担水、巴谷水、白水谷水、谷水等,均发源于北山一带,向南流入泔河。
以上发源于县境内的水系,有的河谷被截流修成水库,有的修成好帮梯田,多数已涸。
河名 | 发源地 | 河口 | 河长公里 | 比降% |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 常流量(公升/秒) | 年总径流量(万立方米) |
泔河 | 永寿县 | 泔河村西 | 76 | 0.6 | (1我曾在135) | (200) | (630.72) |
小河 | 石泉沟 | 泔河村西 | 32 | 1.62 | 168龙济式确香李望食你.9 | 76 | 239.674 |
烟霞沟 | 烟霞洞 | 山底村 | 4.8 | 4.0 | 4.2 | 24 | 75.686 |
龙泉(又名克切泔北泉),在小河入泔河的东北方、隋唐礼泉县城西边(原地无考),根据出土残碑记载龙泉约在这个地区。城关镇皇甫村出土的龙亭碑,碑上刻着知县握析杨仁宝、县尉李宰、主薄李革三人的三首诗。其中县尉李宰的诗是:"览古还销壮士魂,龙亭极目驻征轩。涧滨渴雨瑞流涩,山麓飞埃叠嶂昏。百里民风遗古邑(原注"泔北镇为唐礼泉县城试度黑传析茶很胜鱼旧址"),二陵王气锁荒村(原注:"太宗昭陵,肃宗建陵")龙泉依旧开琼梵,不减行人一勺恩。"知事、主薄分别在诗中说:"岂训蠲烦涤病思"、"消消留得济人恩"。从石刻中可以看出不但此泉有,而且水味甜美,还能治病,是总杆穿首也陆曾礼泉县历史上有名的饮水泉。据说古时在泉旁建有泉亭、花园,供人们游览和登亭赋诗。
下游礼泉县段,是黄土台原区分布在洪积平原区以南,海拔450~56呀方赶很季才引化独持工0米,原面完整,向东南微倾,相形坡降约3起使时调激%左右。原面上有较多额真者末钢雷级督的浅洼地。如新时洼地、肖河滩洼地、晏村洼地、付官寨洼地等。洼地也是向东微倾,呈东西向展布。洼地边缘多数是北缓南陡,诗源湖高差约5~15米。这些洼地,多数是地表暂时性水流侵蚀而成。
这大倍三齐价混石木错说一地区指泔河以南的9个乡宽听旧镇:城关、史德、新时、药王洞、骏马、裴寨、西张堡、阡东、烽火等乡镇的全部辖区。县境内的山前洪积平原区和黄土台原区(泔北5乡镇泔南9乡镇)合计,占全县面积的50%、农耕地面积的62%。这两个地区,水利、气候条件都比较好,一年两熟。县上在农业区划中,把这两个地区次列为粮、油、肉、蛋、奶的主要产区。
泔河漫滩,一级阶地普遍存在,高出河床1~5米。二级阶地断续分布在河床两岸,不对称。高出一级阶地后缘约5~10米左右。阶面均向河下游倾斜。
这一地区涉及裴寨、赵镇、西张堡、烽火、北屯等乡镇所辖的一些村庄。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北屯乡的卢家河、湾里王、湾里高和乡政府所在地。还有烽火乡的烽火村、兴隆村、范寨、南屯、高家、王家等。该地区多系沙地,适宜瓜类、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生长。也是发展林牧业的良好地区。赵镇的堡里、小召高家、杨家、尧都等村的大红枣生产历史悠久,也比较有名。烽火乡的烽火村、兴隆村,是全县西瓜、甜瓜成熟最早的地区。
杨家河水库位于县乾县北境泔河上游,峰阳乡原杨家河(村)旧址。1975年8月动工修筑,1977年4月完成土坝工程。1979年8月1日山洪暴发,洪水将所建主坝冲垮,同年10月二次动工修复。1980年8月建成大坝,输水塔、洞及跨溢洪道公路桥。该库属中型水库,主体由土坝、输水洞、溢洪道三个部分组成。土坝为均质土坝,坝顶标高745.6米,坝高49米,长250米,平均顶宽9.5米,底宽288米。输水洞建于土坝左岸,洞径2米,长117米,最大输水量23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土坝右岸为实用堰,堰口宽31.5米,最大泄洪量1408立方米/秒。堰上建长32米,宽7.2米的双曲拱桥一座。完成土石方139.55万立方米。该库总库容17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90万立方米。库右岸建抽水站4座,渠系全部配套后可灌溉阳峪、铁佛等乡大部分耕地。
红崖水库位于县城东北约6.5公里处,注泔乡红崖村西之泔河河谷,因所在地而得名。红崖水库是高崖塌方形成的一座自然水库。1975年设计、施工。1977年5月基本上竣工。1979年8月1日,上游杨家河水库垮坝,洪流冲入该库,漫坝顶而下,冲毁工程多处。同年10月二次复工,1980年底,完成了大坝加固、老溢洪道回填和新溢洪道开挖的水毁修复工程。坝顶高程610.3米,最大坝高24米,坝长150米,宽35米,底宽245米。水库左岸加有高2米,底宽10米,顶宽2米的土围堰。溢洪道位于坝体左岸,堰顶长度9米,实际最大流量超过100立方米/秒。红崖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10.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利用275亩的水面,投放鱼苗,发展养鱼事业。
泔河水库工程泔河位于本县县城北3.5公里处,属宝鸡峡西干渠的末端,是引渭水渠库结合的重点工程之一。是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兼作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是属宝鸡峡灌区分段蓄水截流的工程。陕西省渭河工程局成立第十指挥部,由本县负责修建。第一期工程由1958年11月动工,于1963年11月停工。二期工程从1969年3月开工,到1972年5月竣工,其工程项目主要是碾压式土质大坝、进水道、渡槽、公路桥、抽水站、溢洪道等。坝顶高程554.3米,坝高51米,长400米,宽11.7米,正常提水位541米,总库容量5440万立方米;溢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泄洪流量为480~1010秒立方米,总落差23.16米,建设总投资865万多元,全部由国家投资,共计完成土方量4400多立方,石方2.72万立方,混凝土1万多立方,钢材126吨,木材1800多立方,水泥3600多吨。工程完成后曾成立泔河管理站,现已移交给宝鸡峡灌区管理。工程完成前后,1965年和1973年曾出现隐患和险情,如放水洞裂缝、坝肩渗漏等,虽作修复处理,还需继续加固坝肩渗漏、溢洪道板底渗流,扩大断面等。
泔河二库工程泔河二库是本县为实现宝鸡峡下游部分灌区用水均衡的配套工程,位于泔河下游,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与泔河一库相距18公里,属县管工程,是三等工程的中型水库,设施面积15万亩,使阡东、烽火、西张堡、烟霞、北屯等乡的14万亩土地得到灌溉保证。1976年3月,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泔河二库工程指挥部,由县革委会副主任郭福生任总指挥,到1977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成,总投劳折合工日5.6万个,1983年8月全部竣工,总投资264万多元,其中国家投资210万元。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顶长310米,宽8米,底宽224.5米,坝顶高程485米,防洪墙顶高程486米,正常蓄水位475米,最高洪峰水位484.45米,设计洪水为50年一遇,校核为千年一遇,最大泄流量1860秒立方米。工程建成后成立二库水管站。
名称 | 建设地点 | 施工时间 | 控制流域面积 | 库容(万M2) | 库水位(M)总投资(万元) | 灌溉面积(万亩) | |||
(KM2) | 总库容 | 有效库容 | 设计洪水位 | 兴利水位 | 设施 | 有效 | |||
泔河一库 | 赵镇泔河 | 1958,11-1972,5 | - | 5440 | 4380 | - | - | 3.8 | 3.8 |
泔河二库 | 烟霞安庄 | 1976,12-1984,2 | 129.6 | 2795.91 | 1750.0 | 477.9 | - | 13.0 | 10.0 |
泔惠渠。泔惠渠于民国33年(1944)4月建成,当时由泾惠渠管理局筹建兼管,共投资210万元(法币),设施面积3000亩,实灌2400亩。在泾惠渠管理局兼管下,设立泔惠渠管理所。1952年,由泾惠渠管理局将泔惠渠灌区交由礼泉县管理。1962年冬,本县对灌区重新进行全面规划、改建,并增建3座抽水站,使引水量增大为0.8秒立方米,受益面积扩大为3800亩。1976年12月30日,泔河二库破土动工,原泔惠放水渠首作废,改由泔河二库输水,扩灌面积2000多亩,可灌面积为5000多亩。至此,泔惠管理站撤销,划归二库管理站管理。
宝鸡峡引渭渠。宝鸡峡引渭工程,1958年11月动工兴建,因资金不足,于1963年11月停工。1969年3月全面复工,1971年3月竣工通水。总干渠从坛子坊以下,分为东、西两干渠入礼泉县境。西干至泔河水库,全长19公里;东干由段家岩入泔河,长26公里,全部衬砌。设施面积59万多亩,有效面积为54万亩。1976年至1981年,年平均实灌渠首毛水量约1.76亿立方米,占总流量年平均引水量6亿立方米的29%(包括泔河抽水1.2万多立方米),灌溉县境14个乡(镇)。宝鸡峡引渭工程建成后,宝鸡峡管理局在本县设立总站,下辖赵镇、泔河、城关、阡东、史德、南寨、骏马7个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