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四平锣鼓

四平锣鼓俗称粗锣鼓,是福建省闽南山区地方传统音乐文植氧万紧知化的遗存。起源于古代的四平戏,是早期的南戏弋阳诸腔之一。元末明初,四平戏从山西传入福建,并演变成新的地方剧种,清朝时期,四平戏和四平锣鼓在南靖已十分盛行。南靖地方民间有"万盛锣,诱船婆;万盛鼓,诱查某"等俗谚,南靖有"四平吹,热煞囝仔胚"的说法。四来自平锣鼓队参加会庆、节庆、赛事等活动都按四平戏曲调创作大型吹打乐曲,节奏感强,气氛热闹,深受农民喜爱。

  • 中文名称 四平锣鼓
  • 分类 传统民间音乐
  • 地区 福建省
  • 作用 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 起源地 南靖县金山、龙山一带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四平锣鼓

  所属地区来自: 福建 · 漳州 · 南靖县

  遗产编号:Ⅱ-7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遗产级别: 省

艺术特色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四平锣鼓的主要特点是将许多曲牌(华牌)连串一起,用锣鼓配合唢呐吹奏,表现一个故事情节。传统的四平锣鼓队一般以八人为一个演奏单位,360百科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增加2至4人进行演奏,因为它表现内容大都是武将征战情节,所以奏起来非常雄浑有力。使用乐器有大唢呐一对、通鼓、笃鼓、锣等。四平锣鼓乐节奏感强,优美动听,锣鼓声喧,气氛热烈,深受约觉广大民众喜爱。四平锣鼓乐流传于南靖县金山、龙山一带,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流传过程中,它吸收了一些本土音调,以及外来的曲调,因而曲目丰富。

  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演奏者是四平锣鼓的第六代传人吴炎祥。

  曲牌和组套如下:

  正 双

  四将起 跃过青水令 钢敌深父小过场 上下楼 风入松

  小桃红 祭旗出 千秋诗 吉三昌 剪桃花

  小顽皮 红绣鞋(尾声拜天)

乐器

  四平锣鼓队的乐器分吹奏类和打击类两大部分。

  吹奏类主要乐器是唢呐,长度47.5厘米,口径14厘米,唢呐由吹子(把它塞进去才吹得响)、高调音的称斤子、低调来自音的项口和中间调音量的排走构染宗击住预宁亮孔四部分组成。如今,安后村四平锣鼓队有一支120年前留下来的唢呐。

  打击类有大钹、小钹、大锣、小锣、大鼓、小鼓等乐器,一般以8个人为一个演奏单位,根据情况可增加2-4人进行演奏解象仅神。演奏遵循戏剧节目按套路进行,如头音吹排、大破对阵、看阵、双剑记、铁弓360百科对阵等,表演时以唢呐为主,鼓手指挥。辅以队形构成"唢呐主奏,以鼓振节"的导乐性特征。演奏曲调有本土乐曲芗剧曲调,又有外来乐曲,二者长期并存,各自发展。演奏中吹音曲调、锣鼓节拍于吹音旋律紧密配合,锣鼓声喧,优美动听师略故吗际护着煤

乐器特点

  南靖四平锣鼓乐已有500多年历史,曾在县、市、省级文化活动中展示,写入《漳州市文理合岩政厚肥滑布化志》。他伴随民间民俗活动,形成日吸殖洋级树核对民间习俗的依存特征,长期参加农村庙会、庆典等活动。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美洲檫木
下一篇:死亡时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