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分布,分布于美国,澳供什听消名护雷衡师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关岛、土耳其、马利亚纳群岛等。
除西瓜(Citrulluslanatus)外,还能侵染甜瓜、厚皮甜瓜(Cucu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包括哈密瓜,伽师瓜)、南瓜(cucurbita pepo)、黄瓜(Cucumis sativus L.)、西葫芦(C往模这五成确获uCurbita pepo)、蜜瓜(Cucuumis melo var..inodoru来自s)和苦瓜等。
1965年Webb和Goth首先报道西瓜果斑病的发生。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后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1989年谓松未白延住蔓延至南卡罗来纳、印第安那等州以及关岛、提尼安岛(Tinian)等地区的9个州,使当年的西瓜产量损失360百科50%~90%。数千公顷的西瓜受到影响,80%的西瓜不能上市销售,在美国被认为是西瓜向婷知继更运件上的毁灭性病害。1994西瓜果斑病大发生时,美国的许号总合云形氢克轴多种子公司都暂停了种子销售。1提998年以来,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哈密瓜每年都有发病,减产46%以响求煤宽考供者构企上,病重的田块,商品瓜率仅有1/3。
乐缺世类定项行感坏笑按西瓜在子叶、真叶和果实上均可受感染而发病。幼苗期,子叶张开时感染此病后,病斑为暗棕色听著广乎哪,且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病斑在幼真叶上很小,暗棕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发展。开花后14~21d的果实容易感染。果实上症状随西瓜品种不同而异。典型的病症是在西瓜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直径仅几毫米的水渍状小由战里最额现止真拿是灯斑点,随后扩大成为不规则的较大的橄榄色水渍状斑块,病斑边缘不规则,颜色加深,并不断扩展,7~10d内便布满除接触地面部分的整个果面。发病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将严重影响西瓜的商品价值。早期形成的病斑末院老化后表皮龟裂,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果实很快腐烂。茎叶柄和根部通常不受此病菌侵染。
厚皮甜瓜感病:该病菌可侵染子叶、真叶和果实,引起叶枯和瓜腐,茎、叶柄、副跟钟难胡则例操石根很少受侵染。叶片上的症状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黄瓜叶片上的症状基本相似,但叶 脉也可侵染,并沿叶脉蔓延。子叶发病时病斑暗褐色,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真叶上病斑呈圆形或多角形,暗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集杆友什常易乎发展。 田间湿度大时坚病斑背面可溢出白色菌脓,叶基沿叶脉可见水浸状斑点。在果实朝上的表皮,首先出现水浸状墨绿举蒸条苗次分色小斑点,逐渐变褐,稍凹陷。发制州氢生病初期病变只局限 在果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已严重影稳上损测破婷内扩形岩料响瓜的商品价值。有的具水点伟号群助使首重衡京浸状晕圈,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病菌侵入果肉组织造成水浸状、沙接英鸡机歌爱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 病斑只局限于表皮,中后期条件适宜时,病菌常随同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腐烂。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常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真叶上的症状类似 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呈深褐色水浸状角斑,在高湿条件下可见病原细菌分泌出的乳白色菌浓的痕迹。
病原菌回接在哈密瓜和西瓜叶片上第3天出现症状,第10天症状表现为叶部病斑圆形至多角形、水浸状、灰白色、后期中间变薄,可以脱落穿孑L。病斑背面常有细菌脓溢出,干后变一薄层。甜瓜和西瓜的果实上病斑初为水浸状斑、圆形或卵圆形,渐渐扩大,稍凹陷,绿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斑,色加深呈褐色至黑褐色。
病原细菌属革360百科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0.2~0.8 m × 1.0~5.0m,极生单根鞭毛。在金氏B和NA培养基上形成奶白色、不透明、突起的菌落。菌落圆形光滑,略有扇形扩展的边缘,中央突起,质地均匀。不产生色素委管越判括时毫提什减绿及荧光,属rRNA组工。在YDC培养基上,菌独落圆形、突起、黄褐色,在30℃下培养5d直径可达3~4mm。在KB培养基提岩目硫音奏植片上,生长很慢,2d内只见到很少的菌落,菌落不产确导众来边采庆生荧光、圆形、半透明、光滑、微突起,在30℃下培养5d直径可达2~3mm。
病原菌不水解明胶,脂酶、氧化酶和2-酮葡萄糖酸试验为阳性,好气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生长适温28℃,在4~41℃间均能生长,能水解吐温一80再三色。能够利用丙氨酸、L-阿拉伯糖、己醇、果糖、甘油、葡萄糖、羟甲基纤维素、D-羟便握艺许然力资服建够基丁酸盐、半乳糖、L-亮氨酸、海藻糖作为碳源;不能利用蔗糖、丙二酸帝背、乳糖、山梨醇。DNA(G+C)mol%为66±1%。Schaad等分离鉴定的西瓜果斑病菌在烟草上无过敏反应,但是,在佛罗里达州、印第安纳州及特拉华州分离的西瓜果斑病菌在烟草上有过敏反应,而现号通宪物原外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用Spel酶切总DNA进行脉冲凝胶电泳和脂肪酸甲基酯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内存在小种的分化、可分为I组和Ⅱ组。工组包括了1989-1994年在佛罗里达州以及其他地方引起典型的西瓜果斑病症状的菌种。Ⅱ组包括那些从糙皮甜瓜、西瓜、南瓜上分离的菌种及1965年在美国分离得到的模式菌种。
在适宜种植西瓜和甜瓜的环境下,均可能受到感染而发攻会蒸并足织测慢否元画病。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特别是炎热季节伴之暴风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传播,病害发生重,更有围硫府标功苗报利于病害的流行。用带菌种子播种滑载批论育出的幼苗,大多发病;瓜叶发病后,幼瓜就会受到感染而发病。
西瓜果斑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田间的自生瓜苗、野生弱南瓜等也是该病菌的宿主及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种子表面和种胚均可带菌。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即侵染子叶,引起定项随振集足率客院路幼苗发病。病斑上的菌脓借雨水、风、昆虫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形成多次再侵染。田间病残体翻人土中分解腐烂后,细菌随即死亡。
1.现场取样 从瓜办脸类种子(西瓜或甜瓜种子)中随机抽样,每份样品为500g左右,最低不少于300g。做好标记备用。
2.种植观察 将待测的瓜类种子种植于温室或实验室内的育苗钵(纸杯或塑料杯)中,每一毛氧划模同力具松育苗钵中种植2粒种子,每份种子样品种植3000粒左右,最低不少于1000粒种子检陈流穿采似差,生长环境温度为25~市育固仅35℃,相对湿度言笑美衣造≥70%,种子出苗后20d内观察幼苗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并采集可疑病叶作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或直接进行PCR鉴定。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幼苗期的主要症状为:子叶初生水浸状、近圆形暗绿色的凹陷病斑,后干枯呈褐色。真叶初为水浸状、浓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在病斑背面分泌出白色黏液状菌脓,干燥后为白色菌胶质。
3,种子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分别称取待测瓜类种子样品各100g,分装于干净纸袋中,做好标记,供检测用。将供试样品置于0.1%升汞溶液中表面消毒30~80s(也可用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2~4min),用无菌水分别清洗3次,然后将种子移至无菌的小型电动粉碎机中,破碎种子,将处理好的种子装入一灭菌的广口瓶中,在瓶中加入200m1灭菌的pH7.2的0.1M磷酸钠缓冲液,混匀,30min后用该浸出液在事先制备好的金氏B平皿培养基上划线,每一样品做2个皿,然后将这些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4.病叶中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用灭菌剪刀剪取病叶上的病斑,置于含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表面消毒40~60s,用无菌水分别清洗3次,然后将其移至一灭菌的培养皿中,加5~10滴无菌水,用灭菌玻棒将病斑研碎,使病组织液溶于无菌水中。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该液,在金氏B平皿培养基上划线,每一处理做2个皿,然后将这些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5.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观察 将40℃培养下生长的供试菌株,在BFB-08或EBB等选择性培养基所制备的平皿培养基上划线,每一处理做2个皿,然后将这些皿置于4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BFB08培养基配方是:氯化钠5g,(NH4)3P041g,K2HP041g,MgS04·7H200.2g,酚红0.01g,甲基紫0.01g,小檗碱(2mg/mL)0.2mL,蒸馏水1000mL。将上述药品先溶于蒸馏水中,用1N氢氧化钠调节pH至7.2~7.4,然后振荡加入羧甲基纤维素26g,琼脂粉5g。A.a.c在该培养基上产生红褐色、凹陷、光滑的菌落。
EBB培养基:NH4P041g,KCl0.2g,MgS04·7H200.2g,酵母浸出汁0.3g,硼酸0.5g,16g,溴甲酚紫0.6mL(15mg/mL),亮甲酚蓝R1mL(10mg/mL),无水乙醇10mL,放线菌酮0.2g,蒸馏水1000mL。A.a.c在该培养基上产生淡蓝色、光滑菌落。
6.致病性测定 将培养48h左右的待测菌株,配成107~108CFU/mL的细菌悬浮液,用针刺法接种在预先培育的、具2~3片真叶的健康西瓜或甜瓜幼苗上,每一菌株接种3~5株,用无菌水做对照。接种后,使植株生长环境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70%(可用塑料袋罩住植株保湿24h),接种后第3d时开始观察发病情况。若观察到发病症状,可将发病植株进行分离鉴定或做PCR鉴定。也可用西瓜果斑病菌接种番茄茎的皮层,在接种点的上部和下部几毫米处有变色的症状,但不同于被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外部水浸状或萎焉症状。
7.病原菌PCR法鉴定 分别从病叶或分离培养的细菌菌株中提取核酸,进行PCR鉴定。甜瓜种子用Aacf2/Aacr2作为引物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
西瓜果斑病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各有关省区已经把这一病害列入官方控制之下,要求实施检疫并加强防治。该病害也是我国限制入境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
1.加强检疫 在 国内调种引种前,应该尽量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发病适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并加强西瓜等葫芦科作物种子的检疫,杜绝带菌种子进入和传播蔓延。在田 间,可根据西瓜果斑病的症状特点结合细菌溢脓的观察,初步确定细菌性病害。但西瓜果斑病的症状易与黄瓜角斑病混淆,必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病叶和病果上 的新鲜病斑边缘切取部分组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病原细菌,从种子中分离,确定种子是否带菌。
2.采用无病种子 无病田繁种,从健康植株的健康果实上采种。从苗期开始发现病株立即带土摘除,移至田外烧毁。种苗生产过程中避免病菌污染,生产的种子应进行种子带菌率测定。
3.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也是预防种子传病的可行措施。实验证实,采种时种子与果汁、果肉一同发酵24~48h后,随即以1%的盐酸浸渍种子5min,或以1%次氯酸钙(CaOCl2)浸渍15min,立即用清水洗净、风干,都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大幅度降低田间发病率,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4.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方式 实行秋季深翻地,将病残体、野生寄主及病菌等翻人土壤深处或破坏其生存环境,降低菌源数量,减少侵染几率。设置通气道,厚皮甜瓜定植前,在定植穴行的正下方挖一条宽750px、深1000px的沟,沟底铺15~500px厚 的稻草,覆土,增加根部透气性,保证植株健康,提高抗病能力,使瓜体均匀、粗壮、美观。整地时清除田间病株、病果、杂草及野生寄主植物体,以减少浸染来 源,清除田间杂草,尤其是葫芦科杂草。消毒农事用具,杀灭病菌。采用滴灌或软管等管式灌溉,避免喷灌、顶灌等方式,以减少传播。由于喷灌会传播病菌且造成 果实上积水,有利于病菌侵入感染。病害一旦出现后,应随时清除病苗和病果,以免遗留田间成为二次感染源。因病菌可从伤口侵入,不要在叶片露水未干的感染田 块中工作,也不要把感染田中用过的工具拿到未感染田中使用。
5.轮作倒茬 与非葫芦科植物轮作,年限越长,防效越好。
6.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据美国的研究,西瓜不同晶系对本病的抗感性差异很大。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应换掉原来的感病品种,改种抗病品种,如三倍体较二倍体抗病、皮色深绿的较浅的抗病。在我国新红宝品种感病程度较高。
7.药剂防治 田间出现病害,可用铜制剂、抗生素进行喷雾防治。应用可杀得等铜制剂时应注意对西瓜和甜瓜的药害,最好是先做好咨询、试验后再使用。抗生素可选用农用链霉素、四环素等药剂,在发病初期喷洒,根据天气及发病情况每7-10d喷1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