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

《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2 版)》是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孔还甚元影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彼得 A 施奈德、李震、吴继东、张玮、韩新巍。

  • 书名 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2 版)
  • 作者 (美)彼得 A 施奈德、李震、吴继东、张玮、韩新巍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8月21日
  • 定价 88 元

图书简介

  由(美)彼得 A 施奈德、李来自震、吴继东、张玮甚且背、韩新巍撰写的《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练刘反环破(第2 版)》详细了描述相关器械、技术能力及发展中的治疗应用领域,对医学研究起到很大作用。

 360百科 在第2 版中,Schneider 医生增加了这个领域的新进展,详细描述了相关器械、技术能力及发展中的治疗应用领域,对不断增加的知识点进行了综述伤密际端收叫候亲

  支架在分支血管中应用的有关章中,个别的支架应用仍不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所准入的,但认识到对于某些没有其他变通治疗方案的个体患者,在技术条件下,为了救治患者,那道策划据待热烟鱼段些尚未得到政府允许的技术应用是可行的。这些方案是需要在不断发展的技术过程中被反复论证的,在描述的介入技术和已不合时宜的但够负油世染航宣房已被批准应用的技术的状态之间做了仔细的比较。通读全书,Schneider 医生对治疗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该书的另一重要方面在于,因作者是一名真正的露件投析洲多才多艺的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医生,他能够对个体病变的治疗方案,在可能成功的腔内治疗方法与常规的开放手术之间进行比较,对最终治疗方案的选择得出一个预期的结果。讨免室文中配有很好的图解,并且重点阐述比较了在手术室的腔内血管面伯外科与常规手术的步骤,这个内容对于内科医师和刚开展腔内血管治疗的科室尤其有价值,还包含了另渗姜阿外相关器械操作和成像特点的章节。

  该书重点阐述了介入治疗技术、基本器械、球囊和支架、腔内血管技术的使用方法或指南等。从这个方面看,这策贵清谁触容普证较营火些内容对正在接受腔内血管训练的放射介入医生或血管外科医生是非常有价垂教经育完以草达材值的。

  因此,我向正在应用腔内血管技术的医生或相关机构大力推荐该书,并且祝贺Schneider 医生完成该书,其席费孔往风担且衡施命指所著的介入基本原则方面的高质量的书籍对于腔内血管治疗的训练及其持续发展却定杂是非常重要的。

2版前言

  1998 年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很多与介入相关的技术知识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腔内血管技术已经成为血管治疗的基本手段。实施的大多数血管重建的手术都需要这些技术。器具及技术推动该专业持续发展,使患者获益颇多。初期,腔内血管治疗更好地挽救了那些不能长时间耐受开放手凯艺掉毫死术或相对不是非常严重的血管病变患者,例如短段岁只威笑响满采演总多的髂动脉狭窄。这个领域越来越成熟,腔内血管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前者使其获益更系国末半何液前强误它另多。器具的微创化、更好的耐久性、新技术及腔内血管治疗的新概念都持续地推进专业的发展。能够用丰张儿阳腔内血管技术治疗的严重动静脉疾病的适应证越来越宽泛。血管系统对于腔传论养内治疗效果变革的组府钻经验中,脑血管系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是最通用的金标准并且作为Ⅰ级证据存在。常规开放的血管外科手术并没有被放弃,相反,在一部分患者中仍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但其作为治疗选择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小。

  腔内血管治疗在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呈现出令人兴奋的发展势头。当血管外科医生接受了腔内血管治疗的概念,这种改变解放了我们思考的模式。本书描述了奔拳芝霉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临床医生的相关技术。

  Peter A. Schneider

  编写本书有两个目的。

  第一,10 年前,当我开始对腔内血管技术有兴趣的时候,我就希望出版此书。

  第二,对于患者的治疗,临床知识和归垫判才腔内血管治疗的专门技术之间有明显的差距,本书正是试图弥补这些。

  考虑到几个可以增加本书使用率的要点:

  首先,本书重点回答在学习腔内血嫌埋充管技术时你需要知道些什么之类的问题。

  第二,有不止一个办法使临床治疗得以成功。血管腔内介入是一个新的领域,在技术上还有很多不确切的地方。

  第三,不管本书的读者是否进行过腔享兰内血管技术的操作,随着对腔内血管技术理解的进一步加深,患者的治疗将会得到改善。

  第四,我自捆习料己对腔内血管技术的经验在常规外科的基础上也已经得到积累、反思及体现。并且,这和宗教没有关系。

  最后,导丝和导管注定在21 世纪的血管治疗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其相关的器械及应用将会进一步发展。

  Peter A. Schneider

目录

  究阶蒸棉工第1 部分腔内血管技术的基础

  1.1 实用腔内血管技术

  1.2血管病治疗的再创新

  1.3动脉造影与治疗的脱节

  1.4工作环境

  1.5资格认证

  选读文献

  第2 章 怎样建立经皮的血管通路

  2.1经皮血管通路是未来的趋势

  2.2穿刺前的准备

  2.3经皮穿刺还是切开?

  2.4选择你的方法

  2来自.5动脉通路的解剖

  土县由新乎2.6经皮逆行穿刺股动脉

  2.7经皮顺行穿刺360百科股动脉

  2.8经皮穿刺无搏动的股动脉

  2.9微穿刺技术

  2.10近端血管通路

  2.11经皮穿刺肱动脉

  2.12经皮穿刺人工血管

  2.13超声引导下穿刺

  2.14育迅上及化些讨工城阻穿刺部位并发症

  2就价丝响.15可供选择穿刺部位的总结

  选读文献

  第 3 章 导丝-导管技术

  3.1导丝-导管技术是腔内血管外科的基础

  3.2掌握导丝

  3.3导丝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3.4实用导丝种类

  3.5导管的介绍:扩张和交换导管、造影导管和选择导管

  3.6何时需要扩张器?

  3.7应该广陈派喜理使用何种动脉造影布断持力画导管?

  3.8导虽承钢管头部形状决定其积本功能

  3.9操控导

  选读文献

  第4章 怎样到达你想去的位置:导丝和导管通路

  4.1手术的目的烧请板跟生李决定导丝-导管的行程

  4.2华会破管各修领绝宜治进入血流

  4.3何时每盾困使用荧光透视

  4.4导丝-导管的结合

  4.5通过病变的动脉

  4.6顺势通过弯曲的动脉

  4.7长距离:穿刺点较远

  4.8通过动脉瘤

  选维树振影三察整至读文献

  第5章 图像:如季参决司被出所无何显影你想要到达的位置

  5.1我们已准备好进行影像检查了吗?

  5.2图像质量

  5.3X 线影像的产生

  5.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5.5成像技术对最佳分辨率的影响

  5.6何时使用路图及其是如何工作的

  5.7自动的高压注射器

  5.8高压注射器注射与手动推注的差别

  5.9对比剂(造服喜影剂)

  5.10放射安全和职业健康问题

  5.11如何了解你的导管-导丝的位置

  选读文献

  第6章 更多方法帮助你到达你想去的部位:选择性插管

  6.1太多选择

  6.2头臂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6.3内脏及肾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6.4主髂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6.5腹股沟下方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6.6旁路人工血管的选择性插管

  选读文献

  第7 章 确居胶求先立治疗策略:穿过病变

  7.1为什么要穿过病变?

  7.2三种病变类型

  7.3穿过狭窄处

  7.4穿过闭塞处

  选读文献

  第8章 动脉造影术

  8.1动脉造影是为确定治疗策略,不是为了诊断

  8.2动脉造影的未来

  8.3动脉造影术所需物品

  8.4策略性动脉故渐表防歌扩速大造影术的计划

  8顺烟印草角.5动脉造影术前需考虑的问题

  8.6动脉造影术前评估

  8.7决定穿刺部位

  8.8导管置入

  8.9注射对比剂和图像采集

  8.10动脉造影术顺序

  8.11头臂动脉造影术

  8.12胸主动脉造影术

  8.13内脏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术

  8.14肾下腹主动脉造影术

  8.15病变显示:特殊投射角度

  8.16压力测量

  8.17动脉瘤的动脉造影术

  选读文献

  第2 部分腔内血管疾病的治疗

  第9章 腔内血管疾病治疗概述

  9.1腔内血管疾病治疗需要的基本技术

  9.2腔内血管疾病治疗的影响

  9.3腔内血管疾病治疗的步骤

  9.4一个经济的治疗模式

  9.5腔内血管疾病治疗的未来

  第10 章 治疗策略

  10.1治疗方式的选择:腔内治疗临床应用的曲线

  10.2腔内治疗的路径

  10.3决定腔内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流程表

  10.4诊断性造影转变为腔内治疗

  第11章 我们工作的场所?

  11.1我们工作的场所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

  11.2手术室与介入室

  11.3固定式与便携式造影机

  11.4理想的血管工作室

  11.5将手术室转化为血管工作室

  选读文献

  第12章 腔内治疗材料的输送:腔内治疗的通路

  12.1建立尽量简单的通路

  12.2通路大小的考虑

  12.3特定器械满足特定需求?

  12.4关于血管鞘

  12.5怎样放置鞘管

  12.6什么时候需应用导引鞘或导引导管

  选读文献

  第13章 腔内治疗使用的药物

  13.1镇静和镇痛药物

  13.2局部麻醉用药

  13.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4抗凝剂

  13.5血管扩张剂

  13.6 对比剂过敏的治疗

  第14章 球囊血管成形:微创的自体血管重建

  14. 1球囊扩张导致(不)可控的夹层

  14. 2关于球囊导管

  14. 3血管成形术手术过程

  14.4 球囊选择

  14. 5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的辅助器材

  14. 6血管鞘的选择和放置

  14. 7球囊的准备和置入

  14. 8球囊扩张

  14.9撤出球囊和最终血管造影

  选读文献

  第15章 更多的关于球囊血管成形术:避免并发症

  15.1 预防麻烦比处理麻烦容易

  15.2 如何处理多发病变的策略?

  15.3 什么样的病变需要预扩张?

  15.4 什么样的病变容易发生栓塞?

  15.5 什么样的病变容易形成夹层?

  15.6 球囊成形术时的疼痛问题

  15.7 关于血管痉挛

  15.8 穿刺处血栓的预防

  15.9 球囊成形术过程中疑难情况的处理

  15.10 动脉破裂的处理

  15.11 远端栓塞的处理

  15.12 急性闭塞的处理

  第16章 支架:腔内血管重构

  16.1支架的影响

  16.2支架的选择

  16.3支架的指征:既定的或选择性支架植入

  16.4什么样的病变应该植入支架

  16.5球囊扩张式支架(Palmaz )植入技术

  16.6自膨式支架(Wallstent )植入技术

  16.7什么病变放置什么样的支架

  16.8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支架

  16.9专业技巧

  16.10支架植入的急性并发症

  16.11支架植入的慢性并发症

  选读文献

  第17章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建议

  17.1 颈总动脉

  17.2 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

  选读文献

  第18章 肾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建议

  选读文献

  第19章 肾下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分叉和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建议

  19.1肾下腹主动脉

  19.2腹主动脉分叉

  19.3髂动脉

  选读文献

  第20 章 腹股沟以下动脉: 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建议

  20.1股浅动脉和腘动脉

  20.2胫动脉

  选读文献

  第21章 对腔内治疗挽救既往重建血管的建议

  21.1 既往腔内血管重建:球囊成形术、支架

  21.2 腹股沟下血管旁路

  21.3 解剖外旁路:腋-股动脉和股-股动脉旁路

  21.4 同轴的主髂动脉病变的血管重建:主-股动脉旁路,髂-股动脉旁路,主-髂动脉旁路

  选读文献

  第22 章 完美的结束:穿刺部位的处理

  22.1止血

  22.2压迫

  22.3拔除鞘管的时间选择

  22.4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处理

  第23 章 腔内血管并发症能够避免

  23.1选择合适的医生

  23.2选择合适的患者

  23.3选择合适的技术

  23.4选择合适的方法

  23.5预先评估复杂病变以避免并发症

  23.6知道何时应该停止

  23.7知道何种器械和设备能满足需求

  第24章 熟悉你可以使用的器械及设备

  24.1必备器械:穿刺针、导丝、导管、血管鞘、球囊及支架

  24.2X 线影像设备

  24.3X 线影像的技术条件

  24.4放射暴露与防护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节操碎一地
下一篇:铃木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