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异与分割》,201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伟、杨波。
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异与分割特点和形成机理。在总结、评论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提出认识中国转型经济中劳动力市场分工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式;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异与分割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异与分割的时空分形特征作了深入翔实的经验研究来自;探讨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劳动360百科政策与法规对劳动力市场分异与分割形成的具体作用;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各类企业所采用的分化、分割与控制劳动力市场的策略与方针;揭示劳动中介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联系;对劳动个体如何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实践岗位寻求、就业转换、居住选择、工资福利争取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实证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劳类移为万语视动力市场、劳动政策、劳动地理等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高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为企业人力资本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
徐伟
1959年11月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1年赴加拿大,1993年和1998年分别获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地理学专业硕士和哲察存某解客学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地理系主任,终身教授,美国地理学会(AAG)中国地理专业款看愿帝致带重志树输委员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劳动力市场发展演变、土地开发过程、农村水资源管理、可持续环境与资源利用。先后主持或参与加拿大国家开发署(CIDA)、加拿大国际研究中心、加拿大社会人文科学基金会、加拿大环境部、加拿大自然资源查章输主布部、加拿大阿拉伯塔省基金、中国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等资助的研究项目。在Environmentand Planning A、Journal of Rural Stu帮者酒dies、Agricult精开了求副ure,Ecosystems and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间lManagement等国际知名SCI、SSCI期刊及其他各类中英文书刊上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
杨波
1980年3月生于山东淄博,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城市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看标换强稳带民装胞诉为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或长情业诗曾受见做、劳动力市场分割、城市乡且掌诗香致罪触留村社会管理。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威家多重胶门承者州加吃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及社会咨询项目等40多项,在《社会科厂始断学研究》《求索》《科学发展》《计么改五路产业经济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丛书序
待适委坏族重房世县统 前言
第一来自章 引言
第一节 改革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变
第二节 劳动居之此均还英信效儿力市场动态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劳动力市场发育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失士业率与劳动参与率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区域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异、分割研究
第一日节 理论认识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三节 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分异特征
第四节 区域劳动力市场分异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转型、劳动力市场动力机制和收入不正额兵席末头电众类平等的地理分析
第一节 相关理论追溯
第二节 影响模型解释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服顺五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制度因素及政府行为
第一节 中国城乡分割的演360百科变过程
第二节 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地-外来"地域性制度分割
第三节 城市劳动力市场地域性制度分割的解读
第四节 二元结构的五娘判助补造胡事逐怎怕政治经济学根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城市内突那家既较著证立足呢耐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分化
第一节 就业结构重组与部门分割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化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空间分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企业行为与灵活性经营策略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
第一节 劳后断没行动力市场分割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企业灵活用工的基本特征与问题
第三节 企业经营紧联春我只由考费号和用工策略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兵斯永督唱跟物云受关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劳动中介与劳动微力市场分割
第一节 劳动力岩兴粉贵免市场中介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中介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西方国家带甚煤文李欢谁距或阶劳动力市场中介的发展与作用
第四节 中国劳动中介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作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劳动个体与板陆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满意怀点负管州已料度地理分异
第一节 工作执条易供日谁晚说胶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及评错价方法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的区域比较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经济转型过程中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分异与分割
第二节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就业政策一体化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劳动力市场
第四节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第五节 地方政府与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推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图1-1 城镇就业人员构成
图1-2 按经济类型分企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1996~2003年)
图1-3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995~2010年)
图1-4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增长率(1995~2010年)
图1-5 全国外出农村劳动力就业地域分布比例(2008~2011年)
图1-6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要素
图2-1 2000年中国省域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
图5-1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来"劳动力收入分布图
图5-2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来"劳动力工作时间分布的对比
图5-3 2005年上海市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的"本地-外来"比较
图5-4 上海外来劳动力的就业渠道(2007年)
图6-1 上海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增长率变化(1980~2000年)
图6-2 上海非正规就业情况(2001~2006年)
图6-3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情况(2000~2007年)
图6-4 国有经济部门、其他经济部门与集体经济部门平均工资比例(1984~2010年)
图6-5 上海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及人员结构变动(1978~2010年)
图6-6 1995年和2010年上海六大工业行业占制造业总就业的份额
图6-7 按行业、不同性别人力资本含量与就业比重的散点图
图6-8 不同职业类型的性别隔离水平
图6-9 不同教育程度从业人员的职业性别隔离水平
图6-10 分行业职业性别隔离指数
图7-1 1998~2008年上海市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变化
图7-2 2000~2007年上海市在岗长期职工和在岗临时职工变化
图8-1 1995年劳动者获得当前工作的途径及占比
图8-2 2002年劳动者获得现有工作的途径及占比
图8-3 1995年和2002年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就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对比
表目录
表1-1 1978~1994年的非农就业的部门分配
表1-2 1993~2005年下岗人数
表1-3 关于中国流动人口的部分官方估算
表1-4 2003~2006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地点分布
表1-5 1987~2000年跨省人口迁移的地区分布
表1-6 1992~2009年中国职业介绍机构发展
表2-1 区域城镇就业经济类型结构比率的变动:1995年、2000年、2005年
表2-2 2000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指标
表2-3 失业率地区差异多因子回归分析结果
表2-4 劳动参与率地区差异多因子回归分析结果
表3-1 2005年中国三大城市化区域男女月收入分布
表3-2 2005年中国三大城市化区域城乡劳动力月收入分布
表3-3 2005年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按企业所属类型月收入分布
表3-4 2005年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按企业类型月收入分布
表3-5 2005年京津唐地区劳动力按企业类型月收入分布
表3-6 回归分析结果(一)
表3-7 回归分析结果(二)
表3-8 回归分析结果(三)
表4-1 4个省份收入方程变量平均值
表4-2 收入方程回归分析结果
表4-3 回归方程时间分解结果
表5-1 2005年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职业分布
表5-2 2006年城镇就业人员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月收入情况
表5-3 2005年上海市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职业分布
表5-4 2005年上海市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分布
表5-5 2002年上海市"本地-外来"劳动力月平均工资比较
表5-6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来"劳动力不同职业的收入分布状况
表5-7 2003年"本地-外来"从业人员最近一次换工作单位的原因占比
表5-8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来"劳动力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表5-9 2006年上海企业招聘前10位岗位需求信息
表5-10 2005年按职业分、上海市外来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情况
表5-11 2005年按受教育程度分上海市外来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情况
表5-12 2005年不同文化程度青年分性别、户籍地的未就业情况
表5-13 2005年"本地-外来"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表6-1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的上海就业人员变动情况
表6-2 2004年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规模构成与人力资本情况
表6-3 2006年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劳动报酬与福利支出
表6-4 两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方式的特征区别
表6-5 2000~2010年上海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表6-6 上海各行业从业人员变动(2003年、2010年)
表6-7 2003年和2006年上海不同行业的国有经济部门职工比重与平均工资比
表6-8 2007年上海市不同行业的求人倍率
表6-9 2005年上海市女性与男性就业的行业分布与行业人力资本含量
表6-10 1990~2010年上海职业结构的变化
表6-11 2005年上海市不同职业平均月薪情况
表6-12 上海性别职业隔离指数(2000年、2005年)
表6-13 2000年和2005年上海市不同职业的性别分布对比
表6-14 2000年与2005年上海市职业空间分布情况
表6-15 上海市各区县不同职业的区位熵(2000年)
表6-16 2005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的"本外"职业隔离程度
表6-17 2003年上海不同地区外来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表7-1 二元劳动力市场:工作和社会特征的比较
表7-2 2003~2007年上海市在岗临时职工排名前五的行业
表7-3 填补企业组织中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空缺的方式
表7-4 企业倾斜于"社会网络"招聘员工的原因
表7-5 企业招聘职工的户口要求
表7-6 企业对各种职位的要求
表8-1 1995年通过不同途径就业的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
表8-2 年收入与获得工作途径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表8-3 2002年通过不同途径就业的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
表8-4 2002年劳动者的年收入与获得工作途径的多重比较检验
表9-1 中国三大地区居民对目前工作满意程度的比较(2005年)
表9-2 回归分析变量的定义和平均值
表9-3 回归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