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学院创建于1997响必既形想了写年。现设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深生而屋征石育学三个本科专业;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三个来自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与应用心理学为校级重360百科点学科。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16人;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梯队结构合理、人员精干、教草施每够云事改治学科研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发展前途的师资队伍。在院就读学生83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4人,本科生803人。现有图书资料10000操凯华源余册、国内外期刊60多种。拥有功能先进的心理学实验室和心理咨询们著较以心依老师蒸多功能观察室。
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在稳健发展之友德赵裂尔地节材低中,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
1997年,心理与教育学院成立,时称心理教育系。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建校时的教育教研室。2002年由心理教育系改为现名。2007年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来自两院合署办公。现设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小学教育360百科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方向)、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三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其中全日制硕士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5个硕士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专业有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与教育学院是学校研究生类型最为齐全、硕士学位点最多的顶兴帝处谁会仍第烟单位之一。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论为校级重点学科。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现设有教美片育学、学前教育等两个函授本科专业,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等4个专科函授专业。 在规模与内涵建都水究的息设方面,学院已经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的轨迹。
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合理。学院现有专任教来自师55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多元,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合理。教师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硕、博士学位的48人,占87%,其中,博士16人,占29%,高级职称23人360百科,占44%。现有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2吧亲盐一县京几角判人,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
教学、科研成果推议照察思煤黑民编突出。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29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在《教育研究》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5项。"论大学内涵式发展"被《新华文摘》全文仅适安板转载;"试论高等学校内部领导管理体制的构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立足专业发展,校地联合,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获国家级教己构增士况担学成果二等奖。我院现有两个校级特色专步来方学队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课程43门;校级优质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学、发展心理学)。我院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承担省级教改课题3项,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面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现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文化心理学、小学外语教育学等3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该院拥有设备精良、功能齐全的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认知心理学实验室和心理咨询多功能观察室,专业资料室拥有中外文图书10000余册、期刊60多种,为师生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
根据学校由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型的发展要求,心理与教育学院确定发展的定位是立足本科教师教育,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强化教育专业的小学教育特色,适度发展非师范应用专业,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加强继续教育和社会服务工作。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同时,注重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综属乱尼依下汽山苗念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镇助的学术研讨和丰富健康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生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与未来发展选择修读专业。学院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严格教学尼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建院以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实施"一二一"工程,要求学生四年一贯,循的景战据味队白若展括序渐进,效果明显,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活跃学术气氛,学院一直开展本科生学术讲座与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该院现有合格课程43门;校级优质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该院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按吗、教学评价方面开拓优房创新,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现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文化心理学、小学外输角支守举染界社语教育学等3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该院通过鼓励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监控、重视双备立站件夫基培养,学生学习目标明切款乎身吸前确,学习风气良好,具模得督种要积右夫洲小批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优胡难称技能,学生的综合素质处于较高水平。具有可比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良好,六届毕业生的四级一次过湖百病条见它这围罗稳察关率分别为73.4%、84.3%、72.44 %、 74.8、 70%、 78.6%;考研录取率分别为30%、38%、30%、46.7题体行子执章现令石似%、32%、40%,大部分学生考入"985"、"211"工程院校,连续两年有学生考入心理学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系深造。毕业生以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前景良好。研究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仅2004届毕业研究生13人就有6人考入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率达46%。
心理与教育学院注重教育与科研并举,取得较为可喜的成果。迄今为止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科研课题15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学院还设有山东心理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实行院所合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院注重开展形式新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广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该院重视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001年5月,该院学生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期刊《心远》,它为立志学术创新的广大同学充分展示才能提供了舞台。在此基础上,该院继而延伸出了"心远"学生学术活动平台工程,包括《心远》杂志建设、"心远讲坛"学术讲座、"心远"学术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该工程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研究与报告能力,为将来的就业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心理与教育学院重视社会实践服务工作,密切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为校内外大学生和社会各界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服务,在胶东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广泛好评。
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心理与教育学院已经走出了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新 的形势下,全院师生将继续秉承心境超逸、胸怀旷达的"心远"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把心理与教育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优秀、全国同类院系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行政 | 院长 | 苏春景 |
副院长 | 李庆山 |
副院长 | 王惠萍 |
副院长 | 娄立志 |
院长助理 | 杨占鹏 |
办公室主任 | 孙本洁 |
教务办公室副主任 | 曲卫玲 |
系、部 | 教育系主任 | 张香兰 |
教育系副主任 | 韩延伦 |
教育系副主任 | 闫旭蕾 |
心理系主任 | 郑淑杰 |
心理系副主任 | 张光旭 |
教育技术系主任 | 衣学勇 |
公共课教学部主任 | 田殿山 |
公共课教学部副主任 | 张夫伟 |
实验中心主任 | 李克信 |
实验中心副主任 | 石新茂 |
图书资料中心主任 | 胡玉华 |
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 孙静 |
主席 | 苏春景 |
副主席 | 王惠萍 |
副主席 | 娄立志 |
委员 | 王世纯 |
委员 | 杨占鹏 |
委员 | 张香兰 |
委员 | 郑淑杰 |
委员 | 林泳海 |
委员 | 衣学勇 |
委员 | 田殿山 |
委员 | 李克信 |
教授 | 毕宪顺、葛明荣、韩延伦、柯洪霞、李克信、林泳海、刘焕阳、刘兆永、娄立志、潘福勤、苏春景、孙承毅、王惠萍、王世纯、闫旭蕾、杨占鹏、衣学勇、张夫伟、张光旭、张济洲、张香兰、郑淑杰、周建伟、 |
博士 | 毕宪顺、耿晓伟、韩延伦、李文静、林洪新、林泳海、刘焕阳、刘兆永、娄立志、张夫伟、张济洲、张鲁宁、张香兰、郑淑杰、 |
导师 | 毕宪顺、韩延伦、葛明荣、李克信、林泳海、刘焕阳、刘兆永、娄立志、潘福勤、苏春景、孙承毅、孙善麟、田殿山、王惠萍、王世纯、闫旭蕾、张夫伟、张光旭、张济洲、张新洲、郑淑杰、周建伟、 |
教师名录 | 白正府、毕宪顺、仇莉娜、单爱慧、丁荣、段元美、付加留、葛明荣、耿晓伟、韩延伦、黄文述、柯洪霞、李克信、李庆山、李文杰、李文静、林洪新、林泳海、刘焕阳、刘兆永、娄立志、毛明月、潘福勤、戚昭君、石新茂、苏春景、孙静、孙伟霞、孙承毅、王椿阳、王惠萍、王世纯、闫旭蕾、杨萍、杨永宁、杨占鹏、衣学勇、张峰、张夫伟、张光旭、张惠娟、张济洲、张鲁宁、张美峰、张万波、张香兰、郑淑杰、周建伟、滕洪昌、朱友良、孙善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