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苦是汉语词语,拼音是yàn kǔ,意思是厌烦以为苦事。
厌烦以为苦事。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 汉阴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厌苦,以粪洒之。"
唐·元稹《春蝉》: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 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旧唐书·阳城传》:"诸谏官纷纭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人世纷纶,真可厌苦来自。"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 洞庭山 360百科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则卧庵击挥若的寺庑下,僧厌苦之,驱去复来。"
夏曾佑《小说原理》:"人使终日常为一事,则无论如何可乐之事,亦生厌苦,故必求刻刻转换之境以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