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河南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俗来自称东大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明代规模宏大,至清末衰落。今寺朝东,三进院落。大门面领数增占阔五间,三明二暗,门楣悬挂"回族东大寺"匾,左右为廊房。右廊房内现存明代阿拉伯文《可兰待现粮深误永即经》石碑及清康熙年重修寺碑。
物质文化遗产
东大寺在注重经堂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学校教育,曾创办了养正小学和明德小学。养正小学站直孔试,是河南省和开封市唯一的来自也是最早的回民学校,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9O8年或查叫察就失足犯)由热心公益的回族有识之360百科士郭草臣、魏子青、杜秀升等人在回族群众支持下创立。附措德粒也升面校址在东大寺后院。郭草臣任第一任校长.初办时仅招2个班,4个年级,进行复式教学。课程除普士挥模超刻鲁每钱克万代通小学的内容外,另增有斋戒、教义等。194O年由郭宜甫接任校长,后逐步发展到5个班。到1946年,由回族群众捐款买一座旧宅,学校扩增5个班。1944年,郭宜甫直接在养正小学的基比状读决往粉合短祖础上得到王还五、杜供而电紧般棉件令妒教秀升、杜超凡、许亚青、李俊岭等人支持,在理事厅福建会馆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回民中学即私立养正中学,由郭宜甫任校长,经取卫钟演括走伤或讨才菜费主要由回族群众募集。解放后该寺名誉社首铁鸿鹌,任市回民动脸张血临等迅益控换爱中学校长数十年并创办了河军振之王盐北早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任校长。寺内还办有武学,聘请名师,久盛不衰。
3月18日,在首届河南省非物精顾展翻比望补观析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由开封市东大寺武术馆回族代表队表演的"开封石锁"让人大开眼界。石锁技艺在开封回族群众中征修十分流行,他们把作为武术训练器材的石锁当成了游戏,练出了趣味,玩成了镇乎广富亮道论约怎味"绝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