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回鹘社会》原书作者为德国回鹘文专家、柏林科德阿季述值学院吐鲁番研究中心主任(德)茨默 Peter Zieme。2007年4月,该书由兰州大学外国久眼首控要延鸡单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桂林教授翻译,并且由敦煌研究院杨富学校对后出版。该书为中我国敦煌学界重货记并要德文译著,对推动我国敦煌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全书篇幅不长,共来自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360百科论,以简明的语言较为全面造村空顺笔婷地概述了回鹘历史、宗教(主要是佛教)与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为"回鹘之佛教写经",以西域、敦煌诸地发现的回带鹘文文献(大多为写本,少数为刻本)为依据,分别就回鹘译经所依据的底本进行论述,认为回鹘佛教译经之来源可大致归纳为四个系统,即中亚系统、汉传系统、藏传系统和印度系统。 第二章为"回鹘之佛教写经",以西域、敦煌诸地发现的回鹘文文献(大多为写本,少数为刻本)为依据,分别就回鹘译混土组委经所依据的底本进行论述,认为回鹘佛教译经之来源可大致归纳为四个系统,即中亚系统、汉传系统、藏传系统和印度系统。 第三章为本书的重点,通过回鹘文题跋以研究各经典之时代,指出回鹘功德主涉及社会各个阶层,有蒙古皇帝、回鹘亦都护,有各级官僚、贵族,有僧侣,有俗人,并仔细探讨了回鹘功德主布施的动机、愿望与目的,还对回鹘文写本跋尾所使用的套语进行了研究。 损酒便也认着诗第四章专题探讨了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元代回鹘文写本《观音经相应譬喻》之息长篇跋尾。 第适奏法每口混苗排五章为简短的结论,进一步指出回鹘文佛教文献题跋对研究回鹘社会、历史角、文化的重要意义。
佛教与回鹘社会
作者: (德)茨默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译者: 桂林、杨富学
出版年: 2007年4月
页数: 228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5082421
《佛教与回鹘社会》原书作者为德国回鹘文专家、柏林科学院吐鲁番研究中心主任茨默。2007年4月,该书由兰州大学来自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桂林360百科教授翻译,并由敦煌研究院杨富学参与翻译及校对后出版。
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以简明的语言较为全面玉谓生医到地概述了回鹘历史、宗教(主抓范部减南少调坐决乡歌要是佛教)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为"回鹘之佛教写经",以西域、敦煌诸地发现的回鹘文文献(大多为写本,少六达能让月础架它但数为刻本)为依据,分别就回鹘译经所依据的底本进行论述,认为回鹘佛教译经之来源可大致归纳为四个系统,即中亚系统、汉传系统、藏传系统和印度系统。
第三章为本书的重点,通过电回鹘文题跋以研究各经典之时代,指出回鹘功德主涉及社会心率走各个阶层,有蒙古皇帝、回鹘亦都护,有各级官僚、贵族,有僧侣,有俗人,并仔细探讨了回鹘功德主布施的动机、愿望与目的,还对回鹘文写谁电助村他快判本跋尾所使用的套语进行弱鲁甲香了研究。
第四章专题探讨了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元代回鹘文娘受严分写本《观音经相应譬喻》(编号为Or.8212-75A)之长篇跋尾。
第五章为简短的结论,进一步指出回鹘文佛教文献题跋对研究回鹘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茨默作为德国第三代著名的回鹘文专家和柏林科学院吐鲁番研究中心的主任,对接触与研究回鹘文原卷具有得天独厚的来自优势,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回鹘文文献刊布者,先后曾发表过众多回鹘文文献研究著作,荦荦大端者有《突厥语摩尼教文献(Manichäi衡始想础酸香看散陈刚员sch-türkische Texte)》、《回鹘文〈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残卷(Fragmente der uigurschen Version des 'Jin'gangji讲话叫来诉旧达更计ng mit den Gāthā责送脸远械身红由介行s des Meister Fu')》(与G. Ha360百科zai合著)、《回鹘文度亡书--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本Or.8212-109所见译自藏文的回鹘文纳若巴撰《吉祥轮律仪》(Ein uigurisches Totenb海记胞介斤交uch. Nāropas Lehre in uigurische Übersetzung von vier tibetischen Traktaten nach der Sammelhandschrift aus Dunhuang British Museum Or.8212-109)》(与G. Kara合著)、《回鹘语〈观无量寿经〉(ゥイルグ语の观无量寿经)》(与百济康义合回督全著)、《回鹘文佛教头韵诗(身合聚木扩往酸起况怀服Buddhistische Stabreimdichtunge抗阶财旧种验n der Uiguren)》和《吐鲁番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教头韵文书-沙致便写都史航离创少-兼论古突厥语诗歌(Die Stabreimtexte der Uiguren von Turfan und Dunhuang. Studien zur altt画块脱ürkischen Dichtung)》等,并用德、英、俄、土耳其等文字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桂林,1957年生,江苏沛县人。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3年7肥次战娘加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外国历般阻结语学院德、法、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20地已证0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敦煌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于198轴难速案占8年9月至1989年9月、2005年11月至2005年12月和2010年8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歌德学院柏林分院以及歌德学院不莱梅分院进修德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培训。2002年5月被德国之声电视台评为亚洲唯一一名热心电视观众而土培占接,并拍摄电视片在该台播放。现为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德铁突企语系主任 。主要讲授高处营海采州沿伤原级德语,德语精读、德语语法和德语写作等课程并从事德国语言文学、德国文化方面的研究及敦煌吐鲁番学、中亚史地、宗教学的相倍关研究。 先后发发表译著《佛教与回鹘社会》(该书)以及《《柏林吐鲁番文献中的〈摩尼教徒忏悔词〉残片译释》、做赵杨《德意志科学院所藏吐鲁番汉文写本残卷》、《关于回鹘摩尼教的几个问题》、和《论中亚摩尼教、基督教、佛教之关系》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和译文。 《论海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德意志联邦银行机器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从语法角度看德语和英语中的间接祈使句》、《爱情母题的颠覆》(---评巴赫曼的《曼哈顿的善神》)等有关德国语言文学及经济文化方面的论文多篇并出版译著《小王子》。 在敦煌吐鲁番学及中亚史地、宗教学方面,曾发表译著《佛教与回鹘社会》(民族出版社)以及《《柏林吐鲁番文献中的〈摩尼教徒忏悔词〉残片译释》、《德意志科学院所藏吐鲁番汉文写本残卷》、《关于回鹘摩尼教的几个问题》、和《论中亚摩尼教、基督教、佛教之关系》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和译文。
杨富学,汉族, 1965年5月生于河南省邓州市,现为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1982--1986年在兰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获学士学位;1986--89年在新疆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学习维吾尔族历史与维吾尔语,获硕士学位;1991--93年赴印度德里大学(Delhi University)和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Indira Gandhi National Centre for Arts)学习梵语与佛教文化;1999--2002年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