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研究

《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研究》是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本书从影响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多来自维度的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影响因素整体的分析框架,探索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

  • 中文名 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研究
  • 外文名 Student teacher socialization process research
  • 实质 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 特点 依据一定的社会标准

  【摘要】: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来自心力量,他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标准,向人们传授知识经验、规范行为品格、塑造价值观,把现行社会的各种要求通过教化和内化的过程传递给人们,以实现360百科个体的社会化。实习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彰显,影响着教育对于当前发展机画牛列据岩衡遇和挑战的应对。在当前中国玉么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考察实习教师的社会化发展状况对于帮助师范生就业和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平稳转型非常有价值。可以说比满执径备处放许,对实习教师社会化的研究是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研究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来自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各学科领域关于教师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概念模型,开展因素间的探索型实证研究,并据此对实习教师引导方式作进一步的分析。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源起及背景,包括研究意社岁端见含发器义、研究内容、思路,并具体叙述了研究方法。

  第一章,属于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实习教师社会化理论基础及研究范式转换。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及管理学中与社会主编异育井严化相关理论,并界定相关概念。

 树层少滑宽王序 第二章,为本研究的分析基础,主要针对各学科社会化研究框架及对前人研究框架的分析进而提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具体阐述,详细叙述了本研究的设计方案。

  第女约突困溶血皇你直英规三章,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群体特征分析,为量化水平分析。通过对研究工具的编制、数据结果的分析对吉林省域范围内音乐专业实习教师社会化特征进行效析时家心干反儿村分析与考察。

  第四章,须九木延二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的个案考察,为质化垂直分析。通过希棉望立对Y小学内两位个案实习教师、J小学内两位个案实习教师的追踪调查,对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进行个案考察。包括对教育实习制度、实习学校环境、个案实习教师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对比不同组织环境中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发展状态的差异;研究进一步对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进行综合分析。

  第五章即本研究的结论篇,研究发现,实照开南呢德习教师社会化发展存在现实困境,包括缺失状态下的隐性制度、组织环境中的隐形课程及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中的困惑与迷茫;研究初步构建实习教师社会化引导方案,并以实习音乐教师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为例进行了实习教师社会化引导初步尝试。

  【关键词】:实习教师社会化教育政策组织社会化策略社会化茶液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51

斯春香江义挥汉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图次10-11
  • 表次11-13
  • 论:实习教师社会化--认识教师教育的独特视角13-24
  • 第一节 研究源起与研究背景13-16
  • 一、 研究源起13-14
  • 二、 研究背景14-16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16-19
  • 一、 研究问题16-17
  • 二、 问题定位17-18
  • 三、 研究意义18-1斗间革凯表杂治补杂9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基境眼入型宜百容、思路与方法19-24
  •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19-20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4
  • 第一章 实习教坚却袁互师社会化研究的理论视野2农未副但胶殖协坏地放投4-61
  •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述24-29
  • 一、 社会化内涵及发展东伯路径24-27
  • 二、 教师社会化含义及阶段划分27-28
  • 三、 实习教师社会化28-29
  • 第二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理论基础及研究范式转换29-40
  • 一、 多学科视域下社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29-35
  • 二、 实习教师社会化研究范式转换35-40
  • 第三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研究现状40-61
  • 一、 实习教师社会化特性研究综述40-42
  • 二、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研究综述42-46
  • 三、 实习教师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46-61
  • 第二章 实习教师社会化研究的分析基础61-85
  • 第一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分析框架的确立61-66
  • 一、 实习教师社会化的研究视野61-64
  • 二、 前人相关研究的分析框架整理64-65
  • 三、 本研究分析框架的确立65-66
  • 第二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分析框架的具体阐述66-75
  • 一、 制度规约下的实习教师社会化66-68
  • 二、 学校组织中的实习教师社会化68-73
  • 三、 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73-75
  • 第三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研究方案设计75-85
  • 一、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群体特征分析具体方案设计(量化水平分析)75-78
  • 二、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个案考察具体方案设计(质化垂直分析)78-85
  • 第三章 实习教师社会化群体特征分析85-112
  • 第一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问卷的建立85-99
  • 一、 问卷的编制85-86
  • 二、 项目分析86
  • 三、 探索性因素分析86-90
  • 四、 验证性因子分析90-99
  • 第二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群体特征测量与分析99-103
  • 一、 信度分析99-100
  • 二、 背景变量分析100-101
  • 三、 各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101-103
  • 第三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结果的差异分析103-106
  • 一、 研究假设103
  • 二、 结果与分析103-106
  • 第四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06-109
  • 一、 研究假设106-107
  • 二、 结果与分析107-109
  • 第五节 小结109-112
  • 第四章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个案考察112-150
  • 第一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呈现112-135
  • 一、 对教育实习制度的描述与分析112-116
  • 二、 对 Y 小学及个案实习教师追踪描述与分析116-125
  • 三、 对 J 小学及个案实习教师追踪描述与分析125-132
  • 四、 对比分析及结果呈现132-135
  • 第二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发展规律分析135-145
  • 一、 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分析的基础--富勒"教师发展关注阶段模型"136
  • 二、 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分析的过程136-142
  • 三、 结果呈现:实习教师社会化行为螺旋嵌套模型及特点142-145
  • 第三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样态综合分析145-150
  • 一、 实习计划时间方面的问题145-146
  • 二、 教育实习中人员因素146-147
  • 三、 对实习教师引导中的方法问题147-148
  • 四、 实习教师引导目标方面的因素148-149
  • 五、 实习教师社会化专业知能的缺失149-150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150-175
  • 第一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困境解析150-159
  • 一、 缺失状态下的显性制度--谁来保障实习教师发展的权利?150-153
  • 二、 组织环境中的隐形课程--实习学校中到底发生了什么?153-155
  • 三、 社会化主体的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中的困惑与迷茫!155-159
  • 第二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引导方案构建159-168
  • 一、 实习教师社会化引导的制度建设159-160
  • 二、 实习教师社会化引导的组织实施160-163
  • 三、 实习教师社会化个体自我引导163-168
  • 第三节 实习教师社会化引导初步尝试--以实习音乐教师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为例168-175
  • 一、 实习音乐教师社会化引导的提出168-169
  • 二、 实习音乐教师社会化引导的运行169-173
  • 三、 实习音乐教师社会化引导的初步成效173-174
  • 四、 反思与设想174-175
  • 结语175-178
  • 一、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75-176
  • 二、 本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计划176
  • 三、 研究愿景--从实习教师到合格教师176-178
  • 参考文献178-188
  • 附录188-198
  • 附录一:调查问卷初稿188-192
  • 附录二:调查问卷定稿192-195
  • 附录三:访谈提纲195-196
  • 附录四:开放式调查问卷196-198
  • 后记198-199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赵东进
下一篇:性感美女桌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