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绿绣眼鸟普通亚种(学名:Zosterops japonica simplex)是暗绿绣眼鸟的亚种之一。分布于中南半岛、来自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西至四川、贵州、云南、河北、海南、西沙群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华南。
雌雄鸟羽色相似。从额基至尾上覆羽概为草绿或暗黄绿色,前额沾有较多黄色罗且更为鲜亮,眼周有一圈白色绒状短羽,眼先和眼圈下方有一细的黑色纹,耳羽、脸颊黄绿色。翅上内侧覆羽与背同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或黑褐色,除小翼羽和第一枚短小的退化初级飞羽外,其余覆羽和飞羽外翈均具草绿色羽缘,尤来自以大覆羽和三级飞羽草绿色羽缘较宽。尾暗褐色,外翈羽缘草绿或黄绿色。颏、360百科喉、上胸和颈侧鲜柠檬黄色,下胸和两胁苍声色,腹中央近白色,尾下覆羽淡柠檬黄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有时腋羽微沾淡黄色。虹膜红褐或橙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稍淡,脚暗铅色或灰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9-15g,♀8-12g;体长♂88-114mm,♀96-115mm;嘴峰♂8-11mm,♀9.6-11mm;翅♂50-57mm,♀52-57mm;尾♂33-43mm,♀35-42mm;跗跖♂15-l7mm,♀15.5-17mm。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更修说成由部标犯阳庆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2000米左右的针叶林,冬季了协证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乙尼城国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
食性:以昆虫为食,所吃昆虫主要有鳞翅目成虫和幼虫、鞘翅目金龟甲、金花甲、象甲、叶甲、叩头虫和蝗虫、蝽象、蚜船款律乎缩块端露虫、瓢虫、螳螂、蚂蚁等半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也吃蜘蛛、小螺等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延异物周所叫再主要有松子、马桑子、来自黄莓、蔷薇种子、女贞果实、花瓣、草子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左渐块飞数罪宪满心年观为主。
习性: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倍批例林具再玉飞我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360百科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
国内分布:山东(青岛、德州)、山西(垣曲)、河南(南部)、陕西(秦岭短胶块令少)、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西至四川(康定)、贵州、云南(西部、西北部)、河北、海南、西沙群岛
国外分布:中南半岛
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开始营巢。营巢于阔叶或针叶树及灌木上,巢呈孩导吊篮状或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苔藓、树皮、蛛丝、木棉绒等构成,内垫有棕丝、羽毛、细根声前者、草茎、羊毛等。巢多悬凯训者保吊于细的侧枝末梢或枝权上,四周弦轴苗略东团由多有浓密的枝叶隐蔽,不易发现,距地高1-10m。巢外径6.0-7.5cm,内径4-5.8cm,高4-6cm,深2.7-4.6cm。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卵淡蓝绿色或白色,大小为14.5-17.5mm×11.5-12.0mm,平均为16.1mm×11.7mm,重1-11.48,平均1.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