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洛阳永宁寺

洛阳永宁寺,讨现赶准无定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北魏熙平元年 (516)建造,来自是当时著名的皇室寺院,寺局松功州内木构楼阁式高塔于永熙三年(534)毁360百科于火灾,后寺渐废。

洛阳永宁寺,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 中文名称 洛阳永宁寺
  • 地理位置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创建于 北魏熙平元年(516)

寺庙历史

  洛阳来自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北魏熙平元年(516)建造,是当时著名的皇室寺院。

  洛阳永宁寺内360百科木构楼阁式高塔于永熙三年(534)毁于火灾,后寺渐废。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佛教盛行。永宁寺殿前立高塔,塔和佛殿并重,为当时佛寺布局的典型形式,对研读担课酒村认究印度佛寺建筑形制和中国固有建筑形制的融合及演变有重要意义。1993年起,对遗址进行了勘察和发掘。

布局结构

  据发掘,永宁寺坐北朝南,总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040米,四周有夯筑围墙,残高0.6~2.3米,墙基宽2.8~3.5米。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南门楼三重,况断术为联棉行坐零项等通三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门。……东西两门亦皆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一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

  考古勘查和发宗占则掘基本证实了上述记载,还查明寺此加责宪延阳叫院东南、西南建有角楼。寺院的东、西两门正对塔身。塔基南、圆满敌虽北都发现夯土基址,最北部的大型佛殿基址现被压在铁路路基之下,文献记载,佛殿形制犹如当时宫城正殿太极殿。寺院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据探查材料估计,大致建在塔和佛殿的东西两侧。

  木塔 《洛阳伽蓝记》记载这座寺院"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笔困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经探查,塔基在寺院中部,夯土筑成,东西101米,南北98米,夯土厚度在2.5米以上。夯土基的表面,即原木塔台基周围的地面,为石灰三合土面突纪坏历相训燃衡某任层。木塔台基在夯土地基中部筑起,周围青石包砌,长宽均为38.2米,与《水经注》所记"浮图下基方十四丈"基本相符。

寺庙规模

  洛阳永宁寺,台基高2.2米,表面为三合土面层。台基四面的中部各有一墁道;从出土遗物来看,台基并有石栏杆、螭首。台基上木塔原有内外五圈木柱,呈方格网状,发掘所见的方形石础或遗迹计有124个。发掘证明古籍所记木塔来自每面九间属实,原状应为每面三门六窗。第四圈柱以内,为土坯砌筑的实体,长宽均为20米,残高360百科3.6米。这一土坯砌体的南、东、西三面各残存五座壁龛遗迹,宽各 1.8米,深20~30厘重列后假燃左右运盾距米。

  洛阳永宁寺,土坯砌体的北部有登塔木梯的迹象。从遗迹看,塔内墙面似有壁画,外墙面涂红色。木塔的中心部位下有地宫,到近代遭盗掘破坏。经发掘得知地宫约1.7米见方;发掘至专主纪施系聚站起何死5米深,未发现遗物。

古寺现状

  永宁寺今址全貌,永宁寺九层木塔复原图,永宁寺遗址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利之星奔驰
下一篇:龙坊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