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概说》是2012年联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来自作者是吉川幸次郎。
和唐诗相比,
宋诗具有明显的叙述性、
对於日常生活的关注顾种促听考怕火军、
富於社会意识与哲学思考、
扬弃悲哀的人生观等倾向或特色。
基於这些特色,
国际知名汉学家、日本学者吉来自川幸次郎从历史发展的观点,
分别考察了两宋360百科主要的诗人与流派。
本书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恰好过了半个世纪。其汉译本则初刊於1977年,也已在三十五年前。是第一本有宋一代诗史的专题研究,也是中国诗断代史的开山斗之作(姊妹篇为《元明诗概说》)。作者吉川幸次郎认为宋诗虽然基本上继承了唐诗的主要形式(古体、律诗、绝句),但在某稳效李介吟咏的题材、技巧或内容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叙述性、对於日常生活的关注、富於社会意识混著至必与哲学思考、扬弃悲哀的人生观等使乙著限聚倾向或特色。基於这些特色,著者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分别考察了两宋主要诗人与流派。尤於欧阳修在过渡时期的角色、苏轼的达观哲学、陆游的实践精神与反抗意识,著墨较多。本书论述,始於北宋初期的西昆体,止於南宋末期的民间诗人与抵抗诗人。
吉川幸次郎
字善之,明治三十七年(1904)生於神户市。京都帝国大学文学博士。历任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京都大学文学部长、日本学术会议会员、艺术院员设互行粒挥会员、国语审议会委员。昭和四十二年(1967)退休,为京都大学名似硫省动绝道誉教授。同五十五年(1980)去世,享年七十有七。先生为国际知名汉学家。其研究范围极为广泛,举凡经史子集入间职,以至於词曲戏剧小说之类,莫不涉足其间,偶亦旁及日本汉学与国学。著作不啻等身,已汇为《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七卷。另有翻译数种及《杜甫诗注》数册。其中,《宋诗概说》与《元明诗概说》二书,为中国断代诗史研究之先驱,先生自许为年近六十时用力最勤之作。
剂都防绍达政为易食 译者简介
郑清茂
嘉义县人。1933年生。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博士。先后任教於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麻州大学、国立东华大学等校。2003年退休。现为东华大学荣誉教授。在教学研究之馀,偶亦译介日本汉学著作。已汉译出版者,包括吉川幸次郎著《元杂剧研究》、《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著者序
著者诗四首
序章 宋诗的性质
第一节 宋的时代
第二节 诗在宋文学的地位
第三节 宋诗的叙来自述性
第四节 宋诗与日常生活
第五节 宋诗的社会意识
第六节 宋诗的哲学性论理性
第七节 宋诗的人生观──悲哀的扬弃
第八节 唐诗与宋诗
第九节 宁静的追求
第十节 乙宋诗的表现法
第十一节 宋360百科诗在诗史上的意义
第十二节 宋诗中的自然
第一章 十世纪与吧兴计激行胜同该题项后半 北宋初过渡期
第一节 西昆增永体:晚唐诗的模仿
第二节 林逋训凯结那书、寇准
笫三节 初界王禹偁
第二章 十一世纪前半 北宋中期
第一节 欧阳修
第二节 梅尧臣
第三节 苏舜钦
第四节 范仲淹、韩琦、邵雍
第三章 十一世纪后半 北宋后期
第一节 王安石
第二节 苏轼
第三节 黄庭坚
第四节 陈师道
第四章 十二世纪前半 北宋南宋过渡期
第一节 江西诗派
第二节 陈与义
第五章 十二世纪后半 南宋中期
第一节 陆游
第二节 范成大
第三节 杨万里、朱熹及其他
第六章 十三世纪 南宋末期
第一节 民间诗人
第二节 永嘉四灵
笫三节 江湖派
第四节 戴复古
第五节 刘克庄
第六节 《三体诗》、《诗人玉屑》、《沧浪诗话》
第七节 宋末的抵抗诗边皇举落沙万开人
宋诗年表
盐你宋代诗人生日忌日表
宋疆域图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