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秦汉印章

由于秦王朝统治时间很短,只有十五年,便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所推翻,所律容以秦印并不成熟,在官印制度上,是属于从早期的古玺向成熟时期的汉印过渡的形态 。

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

  • 中文名称 秦汉印章
  • 形状分类 方形和长方形
  • 所在时代 秦代汉代
  • 举例 魏霸玉印东汉等

秦印特点

  :

  1. 来自印形上看,方印都有边栏,或加直隔线,或"田"字格;洲频药推流最血长方印(又称半通印)多用"日"字格,其余圆形印等也多用边栏或隔线。
  2. 从文字上看,多半与秦始皇诏版、权量等文字风360百科格相同。
  3. 与战国玺印比较,秦植尔运武杀东农印容易认得。战国玺印字形记垂神投不一,参差不齐;秦印渐趋方整。
  4. 与汉印比较,汉印文字愈趋严整,印文排列较紧,而秦印文字书写自然,有自己的风貌。
  5. 有些私印还带有战国玺印的余风。
  6. 根据现有资料,还未见朱文印

汉印特点

  :

  汉印的风格大方浑厚,朴拙天成。它方中寓圆而刚柔相济;粗细相同而疏密得当;拙中寓巧而自然舒展;增减笔画而不脱离六义;挪让屈伸而巧拙天成;轻重疏培套黄举积财犯流密而虚实呼应;朱白相间而增添新趣。这些都是篆刻艺下业针务手赶晶型术形式美的深化,造有皇零等成了多变而又统一含蓄的美,其风味平淡、醇醪,久而不笔液鲁失其味,是篆刻艺术史上的全盛时期,对化过剧金口感尽周常后世有很大的启发。

  魏霸玉印东汉

  魏霸检冲屋议师格演年玉印是汉代玉印中的精品,也是现存汉代形制最为硕大的一方私印。据史书记载,魏霸是东汉和帝时搞量只号济刑生势密飞人,曾任巨鹿太守、太常等职为政简朴。"魏霸"印文清朗妥适,线条匀逐想安探史往命现但至不落流畅,遒健中见婉转,具有一种文静典雅的韵味。

  干阳铜印湖切善关东汉

  干阳铜印这枚私印的形式十分独特,它以盘曲的龙虎组成印体,既作佩饰,又可供用,构思十分巧妙。印钮原本是供捏手和穿系印绶的,出于装饰和寓意的目的,逐渐衍生出多种不同的艺术化形式,印钮也由实用转化为重在审美的造型艺术。这枚印的龙虎钮运用透雕的手法,造型极具动势和力感,体现了古代印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印钮制作的水平。

  "武意"玉印西汉

  "武意"玉印上海博物馆藏有秦汉玉印一百多件,大都是流传有绪的名品。这件"武意"玉印采用鸟虫篆书体,这是一种将鸟、虫、鱼的形象或抽象形菜假失角游朝圆植态融入笔画的篆书变体。鸟虫书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铭文上即已英坚书罪严证掉突出现,尤以吴越地区较为流行。此印文字意态飞动、精丽娟美,与润洁剔透的质地和精湛的琢刻工艺交相辉映,是汉玉印的精品之一。

  "白水弋丞"铜印

  西汉白水弋丞铜印,印面边长2.5cm,印台厚0.6cm。

  印铜铸,急岁将杆识心细七方形,蛇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印文保留有秦篆风格,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白水弋丞"四字。此印是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之官印,尚有秦官印遗风。

  "楚永苍丞"铜印

  西汉楚永苍丞铜印,印面2.1×2.1cm,通高1.5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楚永苍丞"四字。印文中之"楚"系指西汉时之楚王国。《汉书·地理志》载:"楚国,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汉书·楚元王传》亦载:"楚元王刘交,高帝弟。汉六年,立交为楚王,王薜郡、东海规经、彭城三十六县。"此为西汉时王国官印。

  "大师公将军司马印"铜印

  西汉大师公支领意福将军司马印铜印,印面2.3×2.3cm,通高2.3cm。

  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八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大师公将军司马印"。此为新莽时王匡属官印。

  汉卢水仟长"印东汉

  东汉汉卢水仟长印印面2.3×2.3cm,通高2.2cm。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印文内容结构为"汉┼族名┼官名",这是此类官印的定式之一,首署"汉"字是出于政治需要。仟长是汉政权袭用匈奴及西域各民族的职官名称,此类情况亦多见于其它少数民族官印中。印文保留着典型的汉篆字体,驼钮也是东汉以后此类官印的固定钮式之一。此印即东汉政权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卢水胡人的官印。

  "金乡国丞"铜印

  西汉"金乡国丞"铜印印面2.3×2.2cm,通高2.0cm。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金乡国丞"四字。金乡国,《汉书·地理志》失载,此印可补其缺佚。此为西汉时侯国官印。

  "军都左尉"铜印

  东汉军都左尉铜印,印面2.3×2.4cm,通高2.4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军都左尉"四字。此为东汉时官印。

  "琅邪相印章"银印

  东汉琅邪相印章银印,印面2.2×2.6cm,印台厚1.3cm。

  印银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琅邪相印章"。印台较厚,龟纽覆圆甲,上施环级,龟首前伸,"相"字"目"旁上加一短竖划,为东汉时印文特点。此印银质龟纽,与史籍所记之汉官印制相合,为东汉时王国官印。东汉时琅邪国为刘京封国,此印即刘京一系琅邪国之物。

  "南宫尚浴"铜印

  秦南宫尚浴铜印,印面2.2×2.3cm,通高1.7cm。印铜铸,方形,瓦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左上起交叉读"南宫尚浴"四字。此为秦王朝官印。

  "小厩南田"铜印

  秦小厩南田铜印,印面2.2×2.2cm,通高1.2cm。印铜铸,方形,瓦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印文中之"田"即指田官。秦简有"大田"之官。《吕氏春秋·勿躬》亦有"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如宁 ,请置以为大田。"之句。此为秦王朝管理小厩官田的田官之印。

  "修武库印"铜印

  秦修武库印铜印,印面1.7×2.2cm,通高0.9cm。印铜铸,长方形,鼻纽。印面有阳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修武库印"四字。库为掌管武器及车的机构,其主管官吏称库啬夫。《秦律杂抄》即载" 卒兵,不完善(缮),丞、库啬夫、......"。此为秦王朝库啬夫所用之官印。

  "右公田印"铜印

  秦右公田印铜印,印面2.1×2.2cm,通高1.6cm。印铜铸,方形,鼻纽。印面有阴文界格,呈田字格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右公田印"四字。此为秦王朝管理公田的官吏之印。

  "征羌国丞"铜印

  东汉征羌国丞铜印,印面2.2×2.2cm,通高1.7cm。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征羌国丞"四字。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宜阳津印铜印秦

  宜阳津印铜印,秦灭六国以后,"文字异形"的古文被小篆书体所替代。随着统一的封建官制的建立,官印的形式出现了新的规范。。秦代官私印.主要是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施用边栏和界格,以取得整齐,稳重的效果。这些特点在这枚秦官印上可以反映出来。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