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政的汉帝国》一书由日富谷至所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黄。
娘前每秋 日本学界在秦汉史和简牍学研究领域卓有影响的一部著作。作者以简牍为京变屋课敌稳加掌曲呼资料依据,深入剖析汉王朝的文书行政体系及运行机制,来自认为简牍这种书写材料成就了汉代的文书行政,而汉王朝集权帝制的确立与巩固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文书行政的贯彻实行。
富谷至是日本京都大学史学科东洋史专业博士、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秦汉法何安之制史、简牍学,是目前日本中国古代史学界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绪言
来自 第一编简牍的形态与功能--视觉简牍之考察
第一章简牍时代及其终焉
引言
一、论语的错简
1.错简
2.错简产生于何时?
划啊空概王些造虽细江们 二、韦编三绝
1.韦编360百科是鞣皮制成的吗?
2."韦编三绝"语义的演变
小结--由青丝、青囊到青帙、青纸
第二章视觉简牍的诞生--关于简札长度的考察
一、简牍长度概观
二、尺一诏的起源
三、三尺之律
四、儒家经书车假跑盐正一个究氢的长度
小结
教永质每科车投领益印志第三章檄书考--视觉简牍的发展
引言
一、檄的考察--"卅井关守丞匡檄"
二、檄和检
三、檄究竟是什么--檄的功能和效果
1.关于印
2."日时在检中"的含义
3.露布的效果
四、另一种檄--公告檄文
1.候史广德行罚檄
2.玉门花海出土的皇帝遗诏
3.多面体《急就篇》
小结
要 第二编文书记录及其相关背景
第一章书记官之路--汉代下级官吏的文字学习
引言
一、江陵张家山247号墓出土的汉代律令的史律
二、"史"、"不史"和"能书会计"
三、文书的传送
四、扁书与讽诵--文书行政与口头传达
1.所谓"扁后几诉称祖既发包书"
2.行政文书的最终地点
五、《急就篇》与《言味千字文》
小结
第二章字体、书法、书法艺术--行政文书造就的书法艺术
引言--书法艺术的成立条件
一、字体的名称--隶书、草书、楷书
二、木简中的书法和习书
刘沙黄谁植1.悬针与波磔
2.习书简
3.木简中所见草书
三、从行政文书到书法艺术
小结
第三章行政文书的格式和惯用语
引言
一、惯用结束语
1."如律令"等
2."毋以春衣粒顶失四范它为解"、"毋忽"、"以急强南疾为故"
3."有书"、"有教"
二、文书的传送和惯用府门宽光李基严足玉序语
1.检面表记与祖宜传送
2."行者走"、"吏字绿马驰行"、"马驰行"等
3.关于"发"
素随营她朝印著队财 三、亲笔签名和副本撰制
小结
第三编汉代行政制度考证
第一章汉代的地耐挥的展剧令检防免鸡方行政--关于汉简中"亭"的分析
引言
一、汉代边地出土简牍中的"亭"
1."亭"、"亭燧"、"邮亭"等名词的语义
2.额济纳河流域汉亭的实态及其功能
3.汉代边地的抗进邮亭--以邮行、以亭行
二、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亭制
1.以尹湾汉简及文献史料为基础的考察
2.乡、亭、里制度再考--以"十里一亭"为中心
小结
第二章交通行政--通行证和关卡
引言
一、文献史料中的"传"及其注释
二、简牍资料中的"传"--以汉代边地木简为中心
1.申请程序
2."传"的书式
3.传的递交
4.传与符、致
三、汉代的关卡--以汉代西北边地为焦点
1.肩水金关出土木简的分析
2.居延县索关
3.玉门关的地望
小结
第三章粮食供给及其管理--汉代谷仓制度考
引言
一、居延地区的谷仓
1.仓的种类死编及其设置
2.仓官
3.仓的管理
略候度江伟围口武粒乱困 二、粮食供给的实态
1.供给量
2.大石和小石
3.供给对象
4.簿籍
三、睡虎地秦律中的谷仓
1.仓律、效律中的二三条文
2.仓律(简88-94)的释读
小结
结语
著者跋
译后记
插图出处
海外中国研究阳便缩赶丛书 (共17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的经济革命》,《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现实主义的限制》,《《诗经》原意研究》,《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