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

"多布库抓夜呼钢伯外球尔"是古里乡境内一条河的名字。在原始的狩猎生产中,鄂伦春人逐水而居,句元草沿着各个河流形成部落,猎民村的名字大多也以河流的名字而命名。走进村子,一排排来自功能齐全的红砖瓦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猎民们享受着社区化管理,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实现了生产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城里人生活,富足和希望写在每一个鄂伦春人的脸上。娓娓叙360百科述,凝结着鄂伦春人走过的漫长历史和艰辛。

  • 中文名 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
  • 原    址 乌鲁布铁镇北24公里处
  • 集体耕地 1300亩
  • 地理位置 大杨树镇街西4公里处

​基来自本简介

  鄂伦春民族是全国22个较少民族之一。1958年,鄂伦春族猎民实现全面定居后,猎民放下猎枪告别单一的原始狩猎生产方式,以猎为主,发展多种经营。1996年,鄂伦春自治旗实诉季威华或盟讲厂察妒施禁猎,鄂伦春民族走上了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现代化产业之路,实现了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在全旗有七个鄂伦春猎民村,多布库尔猎民村是较早实现定居的。它原址位于乌鲁布铁镇北24公里处,地处偏远,交通闭塞。2005年11月,国家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移民工程项目落地,伴着那一年的第一场瑞雪,全体猎民呢歌飞觉喜迁新居。现在的多布360百科库尔猎民村位于经济重镇大杨树镇街西4公里处,猎民村现有集体耕地1300亩,厂损紧型超角然间旧土晚居民66户,总人口192人,其中鄂伦春族人口145人。

  贫穷和落后曾多年伴随着多布库尔猎民村人。定居初期,鄂伦春人的经济仍以狩猎业为主,猎民们过着缺医少药的困苦生活。1996年自治旗实行禁猎后,多布库尔村猎民也开始放下猎枪,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但是猎民热几并们不懂农业技术,不懂经营管理,加之猎民耕地贫瘠,又无力应对自然灾害,生产效益低,猎民生产积极性素绍究纪子凯策导表造不高,大部分土地被撂荒、转租,每年只能靠国家补助生活,猎民几乎没有生产性收入。政府引导他们从单一的狩猎经济向多种经济过渡,逐步发展起了林、牧、农、副、养殖等多种产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思想观念亦渐渐与时代林望功千更接轨,鄂伦春人又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如今,猎民们不但住上了宽敞的新居,家家用上了彩电、冰箱、电话、手机,一些猎民家庭还买了电脑,迈进了"一键通晓天下事"的网络时代。

猎民村旅游景观 多布库尔猎民村简介牌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