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梅花草属

梅花草属(学来自名:Parnassia Linn.)虎耳草科360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约70种,中国有60种,各广倍合倒积省均产之,但主产地为西南部。是一群变异性较大的植物。轮秋室分布于北温带。基生叶具柄,通常厚,花两性,白色或淡字春垂伤影黄色,单生于花杨较般怀茎之顶;花瓣5,雄蕊与花瓣互生;果为蒴果;认者应往种子多数,有翅。

  • 中文名 梅花草属
  • 分布区域 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36种,各省均产之,但主产地为西南部。
  • 亚    目 虎耳草亚目
  • 门 被子植物门 
  • 界 植物界

植物学史

  梅花草属是瑞典植物学家Linnaeus于1753年根据P.pahustris L.建立的,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Pyramo研究了7种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的种,并从退化雄蕊的分裂情况,花瓣和叶的形状等进行了分钟描述、Hooker f.&Thomson研究了印度产的梅花草属植物,按子房位置和形状、退化雄蕊裂片深度和数目等特征将8种划分为5组,但未给出相应组的名称。 

  Drude首次利用退化雄蕊形状、分枝数目和分枝形式等特征作为分组首要依据,将当时的18个种分成4组,即Sect.Nectarodroson,Sect来自.Fimbripetalun,Sect.Ne360百科ctarotrilo增哪被妒干达选这服bos,Sect.Saxifragastrum。退化雄蕊变异这一形状即相对稳定且易于识别,Drude为本属的分类奠定了基础。

  随后,Hooker按Drude的观点,将19种梅花草属植物也分成4组,并把P.faberi Oliv,置于Sect.Saxifragastrum内;1930年有对该属进行了补充修订,新增26种,共45种,并依据P.fa训激还决致己转费晚严势beri Oliv。退化雄蕊若送国接德数损参落存年顶端二裂唇形这一特征,将其从毛半耐阳阻利影脱娘物形Sect.Saxifragaceae中划出,独立成一组,即Sect.Cladoparnas呀扩间低sia.Handel Mazzetti发表“中国的梅花草属”一文,共记载了31督殖院足米之种植物,按Engler的观点分为5组,组间关系排列却与之完全相反,并附有分钟检索表和简单的地理分布。 

  以退化雄蕊为属下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运用。Franch钟浓迅初et以能育雄蕊花药药隔的变异对分布于中国的梅花草属植物进行了研究,并划分为二组,即药隔顶端伸长呈“匕首”状的Sect.Xiphosandra,仅一种;药隔无明显伸长的盐沿Sect.Amblysandra。有16种,Franchet为梅花草属的属下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一些学着也对该属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新种,如:简焯坡、潘锦堂、谷粹芝、柴立本、钱义咏、唐赛春与李光照等。1987年谷粹芝对中国的梅花草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订正建立了一个包含有9组2亚14组9系的分类系统中国植物志及族今秋概视使纸础蒸其英文版均采用该分类系统。吴征镒等则从地理分布与演化趋势上对梅花烈罪每排王英草属的分类系统和演利家培明论危件指武未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画现快冲倒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具粗厚合轴根状茎和较多细长之根。茎不分枝,1或几条;常在中部具1或2至数叶(苞叶),跳谓能极月行几府攻处稀裸露。基生叶2至数片或较苗群陆故主克结啊向装多呈莲座状;具长柄,有托叶,叶片全缘;茎生叶(苞叶)无柄,常半抱茎。

  花单生茎顶;萼筒离生或下半之确犯云部与子房合生,裂着死景日一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覆瓦状排列,白色或淡黄色,稀淡绿色,边缘全边流苏状或啮蚀状,下部流苏状或啮蚀状和全缘;雄蕊5,与萼片对生,周位花或近下位花;退化雄蕊5,与花呢众肉切圆重乎瓣对生,形状多样,呈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呈扁平状:顶端3-5 (-7) 浅至中裂,稀深裂或5~7齿;呈分枝状:2-3-5或7~13(-23)枝,顶端带腺体;雌蕊1,子房3~4室;胚珠多数,具薄珠心,柱头联合。

  蒴果有时带棱,上位或半下位,室背开裂,有3-4裂瓣;种子多数,沿整个腹缝线着生,倒卵球形或长圆体,平滑,褐色;胚乳很薄或缺如。 

生长环境

组中文名
组模式种
生长环境
扁平五裂九抗单饭P.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生于山谷疏林下、山坡杂草中、沟边和路边等处,海拔600~2000米。
唇形组峨眉梅花草生于乡深诗良市温海拔1300~1500米之岩石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峨眉山。
三枝组白耳菜生于山坡、水沟边或路边潮湿处,海拔1100~2000米。
扁平二裂组甲够杨养随吸唱且入叶梅花草生于山坡阴处森林下或水沟边,海拔2200~2800米
五枝组厚叶梅花草生于口哪女海拔1100米的岩石边。
扁平三裂组凹瓣梅花草生于山坡杂木林内、灌丛草甸、山坡草地或山坡开阔的地方,海拔2490~3600米。
齿裂组长爪梅花草生于海来自拔3000~3400米的草坡岩石缝或林下以及山沟等处。
多枝组梅花草生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中,沟边或河谷地阴湿处,海拔1580~2000米。
己读形组青铜钱生于杂木林下或林边,海拔2800~3400米。

地理分布

  本属约7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高山地区;亚洲东南部和中部较为集中,其次为北美洲,极少数分布到欧洲。中国约60种。

本属分类

下级分类
亚组

  扁平五裂组

  Sect. Allolobos Ku



  城口梅花草Parnassia chengkouensis T. C. Ku

  宽叶梅花草Parnassia dilatata

  大叶梅花草Par参谁nassia mo360百科nochoriifolia Franchet

  历劳父械具重门金顶梅花草Parnassia omeiensis

  鸡[月君]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彝良梅花草Parn收穿法台相及历沙assia yiliangensis

  唇形组

 决扩助刻全乡等较众育 Sect. Cladoparnassia Engl.



  峨眉梅花草Parnassia faberi Oliv.

  宝兴木斗梅花草Parnassia labiata

  三枝组

  Sect. Fimbripetalum Drude


  南川系

  Ser. Amoenae Ku

南川梅花草Parn愿吗构倍乡边坐着assia amoen指干绍单氧气地父何a Diels

  多叶系

  Ser. Fimbripetalum Ku

  白耳菜Parnassia foliosa Hook. f. et Thoms.

  棒状梅花草Parnassia noemiae Franch.


  叙永系

  Ser. Rhombipetalae Ku

叙永梅花草Parnassia rhombipet适杨逐联己较ala B. L. Chai

  扁平二裂组

  Sect. Nectarobilobos Ku



双叶梅花草Parnassia bi口究又草folia

  五枝组

  Sect. Nectaroquinquelobos Ku


  半边区侵带云宣局往缘毛系

  Ser. Gansuenses Ku

  甘肃梅花草Parnassia gansuensis Ku

  龙胜梅花草Parnassia longshengensis Ku


  全边缘毛系

 才期赶余通 Ser. Nectaroquinquelobos Ku

  大卫梅花草Parnassia davidii Franch.

  厚叶梅花草Parnassia perciliata Diels

  扁平三裂组

  Sect. Nectarotrilobos Drude

  短药隔亚组

  Subsect. Amblysandra (Franch.) Ku

  丽江系

  Ser. Lijiangenses Ku

丽江梅花草Parnassia lijiangensis Ku

  无叶系

  Ser. Luteae Ku

  黄花梅花草 Parnassia lutea Batalin

  白花梅花草 Parnassia scaposa Mattf.

  单叶系

  Ser. Nectarotrilobos Ku

  高山梅花草Parnassia cacuminum Hand.-Mazz.

  中国梅花草Parnassia chinensis Franch.

  指裂梅花草Parnassia cooperi W. E. Evans

  心叶梅花草Parnassia cordata (Drude) Jien

  鸡心梅花草Parnassia crassifolia Franch.

  德钦梅花草Parnassia deqenensis Ku

  无斑梅花草Parnassia epunctulata J. T. Pan

  藏北梅花草Parnassia filchneri Ulbr.

  康定梅花草Parnassia kangdingensis Ku

  披针瓣梅花草Parnassia lanceolata Ku

  新疆梅花草Parnassia laxmannii Pall. ex Schult.

  凹瓣梅花草Parnassia mysorensis Heyne ex Wight et Arn.

  云梅花草Parnassia nubicola Wall. ex Royle

  倒卵叶梅花草Parnassia obovata Hand.-Mazz.

  细叉梅花草Parnassia oreophila Hance

  类三脉梅花草Parnassia pusilla Wall. ex Arn.

  近凹瓣梅花草Parnassia submysorensis J. T. Pan

  倒卵瓣梅花草Parnassia subscaposa C. Y. Wu ex Ku

  西藏梅花草Parnassia tibetana Jien

  三脉梅花草Parnassia trinervis Drude

  娇媚梅花草Parnassia venusta Jien

  绿花梅花草Parnassia viridiflora Batalin

  兴安梅花草Parnassia xinganensis C. Z. Gao et G. Z. Li

  俞氏梅花草Parnassia yui Z. P. Jien

  长药隔亚组

  Subsect. Xiphosandra (Franch.) Ku


  短柱梅花草Parnassia brevistyla (Brieg.) Hand.-Mazz.

  突隔梅花草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细裂梅花草Parnassia leptophylla Hand.-Mazz.

  齿裂组

  Sect. Odontohymen Ku



  德格梅花草Parnassia degeensis

  长爪梅花草Parnassia farreri

多枝组Sect. Parnassia

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

  柱形组

  Sect. Saxifragastrum Drude


  莲座系

  Ser. Rosulatae Ku

  龙场梅花草Parnassia esquirolii Levl.

  贵阳梅花草Parnassia petitmenginii Lévl.


  少叶系

  Ser. Saxifragastrum Ku

  窄瓣梅花草Parnassia angustipetala Ku

  矮小梅花草Parnassia humilis Ku

  长瓣梅花草Parnassia longipetala Hand.-Mazz.

  似长瓣梅花草Parnassia longipetaloides J. T. Pan

  青铜钱Parnassia tenella Hook. f. et Thoms.

  盐源梅花草Parnassia yanyuanensis Ku

  玉龙山梅花草Parnassia yulongshanensis Ku

  云南梅花草Parnassia yunnanensis Franch.

特征描述​
中文名
拉丁名
特征描述
柱形组Sect. Saxifragastrum Drude退化雄蕊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

少叶系Ser. Saxifragastrum Ku退化雄蕊柱状,顶端不裂,圆形或盘状。

莲座系Ser. Rosulatae Ku退化雄蕊较细长;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基部下延;茎生叶在近基部与基生叶近等大或稍小,花瓣白色。
唇形组Sect. Cladoparnassia Engl.花瓣窄倒卵状匙形;退化雄蕊顶端近舌状;萼片披针形,茎生叶在近花处。
齿裂组Sect. Odontohymen Ku退化雄蕊扁平,5-7齿或3裂,稀2或5裂,顶端无腺体。
扁平三裂组Sect. Nectarotrilobos Drude退化雄蕊扁平,3裂,稀2或5裂。
短药隔亚组Subsect. Amblysandra (Franch.)Ku退化雄蕊扁平,3(-4~5)裂,浅至深裂,裂片顶端通常无腺体,极稀有不明显腺体状。

无叶系Ser. Luteae Ku雄蕊花药药隔不伸长。

单叶系Ser. Nectarotrilobos Ku茎上具1或2叶。

丽江系Ser. Lijiangenses Ku退化雄蕊3裂,中间裂片高出两侧裂片,约0.6毫米,花瓣倒卵形,稀近匙形,白色,全缘;茎生叶在茎之近基部。
长药隔亚组Subsect. Xiphosandra (Franch.)Ku茎上具2叶。
扁平二裂组Sect. Nectarobilobos Ku退化雄蕊扁平,2或(4-)5裂。
扁平五裂组Sect. Allolobos Ku退化雄蕊2裂,裂片近等长;茎生叶2。
三枝组Sect. Fimbripetalum Drude退化雄蕊具3或5分枝。

叙永系Ser. Rhombipetalae Ku退化雄蕊有3条分枝;茎上具2以上的叶(苞叶)。

南川系Ser. Amoenae Ku叶片肾形;花瓣非菱形,边缘下半部或全部有流苏状毛。

多叶系Ser. Fimbripetalum Ku花瓣边缘中部以下流苏状;茎上具叶3~6片。
五枝组Sect. Nectaroquinquelobos Ku花瓣卵形至三角状卵形,全边具流苏状毛,但毛顶端不膨大;茎生叶通常3片以上。

半边缘毛系Ser. Gansuenses Ku退化雄蕊5,极稀3~4或7分枝,茎上具1叶(苞叶)。

全边缘毛系Ser. Nectaroquinquelobos Ku叶片扁圆形,密被紫褐色小斑点,顶端凹;退化雄蕊分裂不超过中裂。
多枝组Sect. Parnassia叶片卵形或肾形,基部常呈截形或微心形,质地较薄。

化学成份

  根中含生物碱,含量约0.085%~0.09%。全草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in)及山柰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的衍生物。 

该属研究

  梅花草属四个种的新异名

  吴丁、高连明、王红、李德铢(下述称作者)系统地查阅和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四川大学标本馆、云南大学标本馆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等的全部梅花草属(Parnassia L.)植物馆藏标本,结合野外观察和采集,发现该属一些分类群不能成立,应作为异名。 

  凹瓣梅花草:从原始描述和大量的蜡叶标本,丽江梅花草作为凹瓣梅花草的异名处理。

  大叶梅花草:依据原始记载,通过对大叶梅花草模式产地活植株的野外观察,发现花瓣的颜色随花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改变,而退化雄蕊的分裂在不同植株间以及同一植株不同的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查阅比较彝良梅花草和大叶梅花草模式标本和馆藏蜡叶标本,两者的地域分布相近,生境相似,所以彝良梅花草与大叶梅花草为同一种,因此将其作为大叶梅花草的异名。

  鸡眼草:钱义咏(1997)描述思茅梅花草时认为与甘肃梅花草相近,作者在查阅了鸡眼草的模式标本及其大量的蜡叶标本后发现,思茅梅花草与鸡眼草的形态特征相一致,且其形态特征均在鸡眼草的变异范围之内。所以思茅梅花草处理为鸡眼草的异名更为合适。

  宽叶梅花草:谷粹芝(1987)根据广福林调队01057号标本,发表了新种龙胜梅花草出其与原产于贵州的宽叶梅花草相近,两者的区别主要为该种叶片较大,扁圆形,上面有紫色的小斑点;叶柄较长,退化雄蕊的分枝顶端有球形腺体。作者查阅了模式标本发现二者的叶片皆为扁圆形,而叶片大小与叶柄长短与植株个体大小有关(可能与植物的生境和年龄相关),即使在同一植株上,叶的大小与叶柄的长度也存在差异;叶面斑点紫色或褐色、退化雄蕊分枝顶端球形腺体明显与否均为连续变异。作者认为区分这两个种的形态特征不稳定,很难将二者分开。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两者实为一个种,故将龙胜梅花草处理为宽叶梅花草的异名。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为梅花草的全草。

  性味苦、凉;归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止咳化痰。主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咽喉肿痛;脉管炎;疮痈肿毒;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每次1~3g。

  附方:治黄疸型肝炎:梅花草五钱,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二钱,五灵脂、广木香各一钱。共研细末。每服一钱至一钱五分,每日三次,白糖水送服。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qxp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