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过洋村

过洋村是福建漳州漳浦县杜浔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革命老区。位于杜浔镇北部,北靠梁山支脉吴公山(海拔679米),南邻路边村,西邻后因村,东邻近霞美镇黄埔村。革命老区。

  • 中文名称 过洋村
  • 外文名称 Guoyang Village
  • 行政区类别 村
  • 所属地区 福建漳州漳浦县杜浔镇
  • 电话区号 0596

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杜浔镇过洋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七区(杜浔区)过洋乡,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过洋大队,即杜浔镇过洋村。村共辖过洋、后岭、后埔顶、后尾寮、下林、交口、凹仔墟、新社、凤过山、径口、龙潭11社。共有950户,4016人,其中,过洋362户,1574人;后岭65户,284人;后埔顶47户,195人;后尾寮48户,192人;下林54户,220人;交口37户,173人;凹仔墟160户,661人;新社25户,118人;径口96户,419人;凤过山41户,192人;龙潭11户,68人。

  过洋、后岭、后埔顶、后寮尾、下林、交口、凹仔墟、新社8社为洪姓聚居地,祖先来自清代正阳保(今近城村)。凤过山、径口2社为黄姓聚居地,其中,径口社黄姓祖先来自徐坎村宜隆;凤过山黄姓祖先来自旧镇。龙潭为蔡姓聚居地,祖先来自县城南门外。

农业资源

 院扩 全村有耕地3100亩,其中水田2261亩,农地839亩,有大片山地。耕地以种水稻为主,杂粮为次。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开山种果,已种植荔枝380械呢过李旧敌以很0亩,年产100万斤;龙眼500亩,年产14万斤;枇杷300亩,年产1万斤;杨来自梅1000亩,年产30万斤;桃李1000亩,年产10万斤

基础设施

  各社皆通电照明(地处边远山岖的龙潭、新社二自然村(老区基点村),1999年9月29日通电)。全村已安装电话机6来自20部。有摩托车700辆。

  村道(土路)宽6米左右,长13公里,连通各自然村,并与路边、后因连接。

  老鼠穴水库,建成于1956年5月,库容100万立方米,由县主持建成,灌溉过洋一带农田(现状不容乐观);村建石陂5座,水田旱涝保收。大部分自然村水利灌溉设施都以年久失修。

  过洋小学,原利用祠堂为校舍,1攻号话希力获艺滑们块990年建新校舍。校园面360百科积6472平方米,境坐定假听还激茶快住序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2251平方米。在新社、龙潭、后岭各设一个分班,全染克常树钟减学把校共有19个教学班,学生622人,教师21人。

名胜古迹

  龙兴寺,在过洋社,实创画拿胶装影五电营祀佛,始建于元代,明宏治十四年迅垂得雷劳种山穿重建,近有简建。尚存弘展哥之扩才治十四年雷州知府赵浑及万历二十四年户部左侍郎卢维祯所撰《重兴龙兴禅寺碑记》各一通,及重建刑府传田始县使原计采啊龙兴寺的正冈和尚墓塔一座,具有文物价值。

  鹿坑岩,在后岭,祀如来佛及观音菩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近来重新修建。尚存康熙年间桐乡知县蔡可远所撰《鹿坑岩院汤道士记》石碑一通。县矿孙同毫及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郑庙,在凤过山,祀"辅胜将军"李伯瑶(陈元光的部将),找现充急济近有重修,香火颇旺。

  龙迹亭,在新社(后井水库边),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原祀观音菩萨,称大士亭固赵较放海为价节,后坍废,近来重建祀佛,称"小西天",尚存顺治年间《建大士食乙亭碑》一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灵一座。

当地名人

  洪仲仁,杜浔公社党委常委。

  洪文义,中国人民银行漳浦支行行长。

  洪育章,漳浦农村信用联社主任。

  洪育君,沙西镇党委统委。

  洪互助,旧镇镇党委统委。

  洪校定,漳浦县农行副行长。

  洪友厘,漳浦县财政科副科长。

  洪木林,厦门海沧区边防大队副大队长。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