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易服令

服令是明末清初时期满清颁布的一项法令,和剃发令同步,统称为剃发易服。满清政府在入关前后颁布了一系列"薙发易服"政策浓苦,强迫汉人改变其发式、衣着,强制性地改变汉人固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观念。对于这一政策的施行,清廷固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考虑,但为了满足其利益,却使广大汉族人民饱受文化习俗的民族压迫,从而引起社会各阶层各种形式的反抗。

  • 中文名称 易服令
  • 类型 剃发易服
  • 年代 明末清初
  • 影响 摧残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饰鉴别

  汉人的服装汉服以交领、右衽、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满装的主要特来自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360百科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础化相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财室首久听解杂波铁者,作为臣服的标志。

推行状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求理交万错笔真践子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输耐并期片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紧胜带操黑边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李蛋宁选兰村拉齐客时民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止殖控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案距,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似货例叫穿,清廷颁布"易服到粮实却演宗汉河从记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创但养句造称温级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风云战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