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南塘吹打乐

南塘吹打乐,流行于广东省汕尾市的传统音乐,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南塘吹打乐是汉族传统器乐乐种之一。由吹、打两类乐器演奏的音乐,汉族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乐。

  • 中文名称 南塘吹打乐
  • 非遗级别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批次 第二批
  • 申报地区 广东省汕尾市
  • 非遗类别 传统音乐

起源发展

  南塘吹打乐系民间老艺人传承下来的成果,经蔡赐传授给郑梧天,由此发展壮大,后于民国初年创建《海陆丰吹打乐》南塘庆兴班一直延续保留到至今。活跃于海丰县、陆丰市、惠来县、惠东县、普宁市等地。

表演形式

  南塘庆兴班为代表的《南塘吹打乐》是广东省音乐之一,它以大小唢呐"吹歌"为主,再辅于锣、鼓、钹等打击乐组成吹打乐,有时辅于弦乐演奏,穿插有头、手、腿顶着瓷碗进行高难度单吹或单人双来自吹等表演形式。

代表来自作品

  主要作品有《叹仔书》、《灵拜佛》、《南柯忏》、《十方佛祖》、《排灯》等。二、道家曲有:《三称赞》、《孤魂叹》、《五字偈》、《七字偈》、《金钱花》、《开阳台》、《天尊板》、《取江土》、《三酌酒》等。三有正字戏里的"十三腔"的《新水令》套,"走沙场"的《粉蝶儿》套,三报的《醉花阴》套。四、特定场面表演奏的如"坐高台"、"行兵"、"会阵交锋"等曲牌联奏,也有特定剧目的套曲有《许英杰和番》、《五台山》、《武松杀嫂》等。五、还有民间较流行的曲牌滑阿考游为显仍和小调有:《青铜宝剑》、《六月垭》、《二十四孝》、《五更鼓》、《百鸟名》、《十大古人》等多种。能在民间的红360百科白事中应用,能够客串于正字戏舞台演出的演奏,可谓无处不在,在群众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传承现状

  南塘吹打乐在近年来得到汕尾市、陆丰市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也得到当地镇党委、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多次把它推出到欢庆场面进行展演。2006年7月还代表广东省队到河北省北戴河参加全国第七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防么留和暨全国吹歌展演获得"特别优秀奖"和"吹歌大王"荣誉称号。国内音乐专家、广东省文联专家和中国器乐集成主编教授多次莅临现场指导、由音乐工作者卓荣光先生录音、记谱,载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任若字胞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轻一代相继改行经商或出外从事其它行业谋生,而老艺人年事雨鲜危钟呢已高,断层现象明显,加强对南塘吹打乐的抢救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历史价值

  南塘吹打乐与当地民间习俗、地方戏曲音乐及宗教音乐关系密切,对研究中原文化在粤东沿海地区的流传和衍变有着重要价值。

获得荣誉

  2007年5尔世独它头月,南塘吹打乐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傻子王爷
下一篇:纪实连载:黑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