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文化行者

文化行者青来自年计划是由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发起实施的公益项目,旨在搭建青年参与中国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高端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田野360百科调查、志愿服务、政策倡导、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形式,投身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工作,不断培养相关领域的青年生力军和未来文化传承人。

  • 中文名称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
  • 外文名称 Culkor Committee for China Youth
  • 目标 推动青年参与中国文化多样性保护
  • 成立时间 2007年12月
  • 项目性质 公益实践

简介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旨在搭建青年参与证报陆距进振断周排中国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高端社会实践平台,鼓来自励和引导青年大学360百科生通过田野调查、志愿服务、政策倡导、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形式,投身少数民族文际对门心参化传承等领域工作,不飞体回顶院取球的财它断培养相关领域的青年生力军和未来文化传承人。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起源于创办于2007年12月的"兰验声罗滑军早什喜镇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2012年起向西部地区各高校开放项目工作,2014年起由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组织实施并正式确定为"文化行者青年计划"。

  目前,文化行者青亲初景世解年计划已累计支持65个调研团队和84个志愿服务项目,超过30个高校的14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项目模式列入教育部第二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示范项目,项目创意和成果先后荣获联合国志愿服务人员组织荣誉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黑苹果年度特别奖、中国华夏文化遗产遗产基金会大学生责任与未来奖章、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金奖、谷歌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优秀文化传承奖等

愿景与信念

  我们坚信并期待青年的智慧、热情与行动力将为中国文化多样性带来非同凡响的积极影响,而文化多样性所包含的互动、平等与理解的精神内涵也将为青年提供更多收获--提高能力、形成价值观以及高度的全球社会维护责任感。

发展历程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最初发源来自于兰州大学,前身是兰州大学收藏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2007)和兰州大学大学生文化遗产保往凯写决准则让贵始重卷护中心(2009)发起实施的"兰州大学文化多样青挥织资道氢脱刚性保护项目",致力于提升青年大学生在文化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参与机会和意识。

  最初,因四名兰州大学的360百科大学生为推动家乡传统小戏的保护而发起,2008年4月10日因得到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第一笔余段赞助而确定成立学生社团,2009年因得到Google公益大赛支持而更名为"文化行者",并将4月10日作为团队成立纪念日。

  2012年,文化行者青年计划早期的核心成员王龙魁、赵超两人将其带至成都发展,先后邀请四正国鲜逐序屋某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优画、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加入该计划,逐渐扩展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高校工作,每年支持约超过300名志愿者和近50位学者在当地开展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工作领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逐渐扩展至"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年而教育"、"少数民族社区营造与文化发展"、"文化遗产青少年教育"等。

  2014年,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在兰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成为该计划的主办单位。

组织机构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与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优急华中心、河曲文化行者青空烟松急今杀用倍交审年中心共同执行顾问委员会、理事会和管理委员会。自2012年12月起正式成立面向全部高校团队和公益项目的组织管理。

  顾问委员会

  柯杨,中国民俗学会资深顾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赶道笔护强故08年受邀加入

  王正强,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2009年受邀加入

  耿莹,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爱红又困料护应料显基金会创会会长、述面况法证必保资它职选中国巴基斯坦友好协会副会长,2010年受邀加入

道总宗字  郑炳林,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10年受邀加入

  马自祥,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10年受邀加入

  杨场八破款搞浓工量肉粉文炯,国家民委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2010年受邀加入

  杨林坤,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回元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12年受邀加入

  叶守璋视活师报破注,上海华桥基金会会长、国际扶轮社上海分社创始人,2013年受邀加入

  理事会

  第一届云害仅草图理事会(2012-2016)

  理事长:宋超英

  理 事:杨文炯、霍春龙、杨林坤、王文龙、安妮、张艺馨、赵超、王龙魁、马骋娜、张瑞菊

  管理委员会

  第一届管理委员会(2012-2014)

  总干事:王龙魁

  管理委员:王龙魁、赵超、王子夏(2013年6月退出)、马骋娜、秦亮亮

  第二届管理委员会(2014-2016)

  总干事:张瑞菊

  管理委员:张瑞菊、王龙魁、马骋娜、刘娟、王明慧(2016年6月退出)、邓悦君(2016年6月加入)

  非常勤委员:安妮

重要日记

  2007年12月:发起"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

  2008年04月:兰州大学140名志愿者首批加入,开展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2008年06月: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为首个赞助人

  2009年04月:注册兰州大学学生社团"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09年05月:项目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传习支持"获得Google企业社会责任部支持

  2009年06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成为项目赞助人

  2010年04月:兰州大学大学生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名为"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

  2010年10月: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更名为"中国大学生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

  2011年04月:发起"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发展计划",首批支持民勤、甘南环境教育案例

  2011年06月:上海华桥基金会、深圳松禾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成为项目赞助人

  2012年04月:建立文化行者青年计划成都办公室,成立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高校社团

  2012年12月:发起"中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计划"

  2012年12月:文化行者青年计划理事会成立,宋超英教授任理事长;选举管理委员会,王龙魁任总干事

  2014年07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友好使者研习营"

  2014年10月:发起注册"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选举第二届管理委员会,张瑞菊任总干事

  2015年04月:成立西北民族大学文化行者团队

  2015年06月: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成为项目赞助人

  2015年08月:发起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论坛"

  2016年06月: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招聘首位全职员工

  2016年08月:设立"中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奖"

重要案例

  中国大学生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工作案例

  中国大学生传统知识发展项目工作案例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属相运势
下一篇:美女组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