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梵网经》卷下偈颂以后所说之戒文。又称《菩萨戒经》。白拉后秦鸠摩罗什(344~4来自13)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罗什所译之《梵网经》,全名为《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认拉具转极则难会品第十》,据僧肇之《来自梵网经序》载,《梵网经》梵本有一一二卷六十一品,菩萨戒本即其第十品,罗什译为两卷,后人则将卷下十重、四十八轻戒之戒文别录为一卷,以便诵持。其内容,自'我今卢舍那'至'第一清净者'为本戒本之序分;而谈新每二宁树州激即继科自'佛告诸佛子'至'现在诸菩萨今诵'为正宗分,戒文包括杀、盗、淫、妄语、酤酒、谤三宝等十重戒,及不敬师友、食文志境述演研适血增运用五辛等四十八轻戒;其下则为劝说流通功德之流通分。于天台宗中,此戒本乃其大乘圆戒所360百科依准之戒本。注疏有智顗所讲述而由弟子章安(灌顶钢检村战边袁至五套)笔录之《菩萨戒义疏》二卷、法藏之《菩萨戒疏》五卷(或六卷)镇离半须关但农始、义寂之《菩萨戒疏》三卷等。[出三藏记集卷二、佛祖统纪卷二十五、天台戒疏卷上]
全谈斗依卫支住翻末祖一卷。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又称《朝控蒸菩萨戒本经》、《地持戒本》。乃自昙无谶所译《菩萨地持经》卷四之《方便处戒品》别录出四波罗夷、四十一轻戒之戒文而成者。系慈氏菩萨所说而为大乘菩萨所持之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其内容,卷首记载归敬偈,其次即依布萨说戒之仪则列举各项轻重之戒文六读强气改史,最末为劝说诵持之文。依明代智旭之《菩萨戒本笺要》之命汽及城做额名,其四波罗夷为:(一促肥孩祖进清走茶外持汉)自赞毁他,(二)悭惜财法,(三)嗔不受悔,(四)谤乱正法。另于四十一轻戒中,啊夜序示临第二十六戒为'不习学佛',致此戒条又有分为'学诸外道'与'爱乐邪法'者,而总计为四十二轻戒。
本戒本之同本异译有:(一)玄奘之《瑜伽戒本》,列举出四十三轻戒。(二)刘宋求那跋摩之《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亦列举四十一轻戒示门七派光统某明式大,然开合略有不同。内容包括归敬偈、戒文,并阐明持戒之五事功德,劝人远离身口之诸恶、邪命、掩饰、放逸来自等,且举出忏悔、受绳、受锡杖等作法。(三)同为求那跋摩所译之《菩萨善戒经》一卷本,共列举八项波罗夷,而总计有五十条360百科戒文。注释书有智旭之《菩萨戒本笺要》一卷。[大唐内典录卷三、历代三宝纪卷九、开元释教录卷四、卷十二、卷十四]
全一卷。唐玄奘译。书成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乃由握斤元贵送发早《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卷四十及四十一)抄出大乘菩萨罗草危依理击龙资降站戒律仪而成。为弥司勒菩萨所说,世称《瑜伽戒本》菜策前。又称《瑜伽菩萨戒本》、《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此本所说之轻戒,相当于《梵网经》之四十八轻戒,系《地持戒本》之同本异译。其内容与《地持戒本》大同小异,然无归敬偈,共举出四十三轻戒,即将第二十六戒'不习学佛'分为二戒,另于第八戒下,别加'利益犯戒生功德'一戒,戒级夫数安文之后又举出忏悔法。此外,有关本戒本之戒数,一般多依据《瑜伽论记》卷十下之说,计为四十三轻戒,若依据其他律疏,则因开合不同,而有四十二戒(即所谓四重四十二轻)、四十四戒、四十五戒等异说。注疏有元晓之《菩萨戒本持犯要记》一卷、睿尊之《应理宗戒图释文钞》二卷等。[大唐内典录卷五脚搞宗映起征附、古今译经图纪卷应始际终四、开元释教录卷八、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