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诸城外,山东淄博、临沂、济宁、德州、聊城等地都部分推行了"撤村改社区"。事实上,这些撤并举动都是在城镇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势下出现的。专家认为不能强制农民"被城市化",警惕村改居后产生的大量"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
诸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剂滑丝系盐云。18年前,当地推动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把90%以上的企业都卖掉,引发激烈争议,当时主政的诸城市长陈光被戏称为"陈来自卖光"。如今,诸城又率先撤销了全部行政村,几个小村庄合并成大的农村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到中心村居住,农村社区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
笔者在分析2000年以来的我国各地城市化率统计数据时,发现我国有两种特殊的被城市化现象,一种是真正的被城市化,其人群主要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表现为"乡村→小城镇→县级市(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国际大都市"转移的模式,由于户籍制度问题,他们只能利用自身的财富市场化地实现了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在"户口"统计上,这一群体存在被重复登记的可能。
另一种笔者将其称之为"半城市化"--农民工进城打工不是完全被城市化,只能说是推动了城市化,像中国房地产研究会顾云昌副会长曾灯刚鱼散蛋盟艺概引用一个农民工说过的一句话,说"中国城市土地太硬了,我盖不了房子,只有回家盖房子"。一个农民工在城市打工,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360百科挣到十万、二十万,回到老家,盖房结婚,过上比当地农民好的多的农村生活。
有专家认为,"户籍一元化"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还是看农民能否从中得到实惠。笔者对此深表赞同,一方面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环境资源差异比较大,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时应因地制错宜,不能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另一方面,农民已经为我国的工业化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是让农民享受城市化与工业化成果的时候了,对于附属于户口上的"福利"应该逐步实现一视同仁。
很显然,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国的城市章顺探化进程主要是政府推约叶坐呼工山量械进的,制度性限制十分典型,在六七十年代甚至发生雷般李季了制度性的逆城市化现象,近年来发生的以低价强制征地拆迁的城市化资金积累模式,制造了许多的不和谐。可见,要真正实现让全民共享城市化红利,我们还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