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联珠纹

谓标经导料呀斗河重珠纹是隋唐时期曾盛行的丝织纹样的一种流派。联珠纹由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来自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联珠圈。这是联珠纹的典型,从6世纪中叶直到7世纪80年代,是中360百科国最重要的装饰题材。

  • 中文名称 联珠纹
  • 源头 魏晋南北朝
  • 组成 小圆珠
  • 盛行时代 隋唐时期

源头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的重要变化是联珠纹的出现、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来自的写实,这集中表现在6世纪以来的南北朝后期。

图1·1 联珠对饮文锦

  联珠纹由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联珠圈。这是联珠纹的典型,从6世纪中叶直到7世纪8360百科0年代,是中国最重要的装言集小由每胜行管饰题材。尽管在更早的时代,中国已有联珠纹,但它们没有形成一种简单的几何体,联珠可能自发地出现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因矛短给此,丝绸联珠纹的中国源头实按式层告燃盟在无法判断。

  联珠觉率段带集纹在中国流行的时代,西方半河所文明风靡,在那时同中国交流的国家较多的西方文明大国里,最重要的是萨珊波斯(224-651年,在今伊朗),而联珠纹特别是联珠圈纹是其艺术的重要题材。同时,初唐联珠圈内的主纹往往有萨珊国教--袄教的含义。因此,中国的联珠纹特别是联珠圈也应当传自萨珊波斯。此时期联珠圈内的主纹也往往"洋"风扑面,如中国不产的狮子、少见的大象、着短窄胡装的人物、作隆准的胡相【图1·1】经常出现,而丝路行旅的图像也一再出现,甚至索性表现西方的神像。这些都是为初唐"洋"风扑面的联珠纹锦的涌现做铺垫。同时,也是联珠纹传自异域的证明。

盛行

  联珠纹在中国的盛行于隋唐时期。

  唐前期,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图案组合是联珠纹,娘发春深联珠圈内的主题纹样依旧很"洋",如肩生双翅的翼马、暴露獠牙的野猪头【图1·2】等,它们在萨珊波斯都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又刻侵夜案温罗镇兵经有一些纹样如鸾鸟、花角鹿、野山羊等也有明确的异域文化背景。

图1·2 联珠野猪头文锦

  个派赶好而隋唐时代,在直径较大的联珠圈里,内置的纹样主要是禽兽和狩猎等人事活动,其稳右免官般验术构图方式有单独和对称两种。前者是萨珊联珠文锦的传既缩上六胶构意很械尔统,品类不多,织造水平较低,应产在中国的西北及其以西的地区。里研力殖晚务念对称纹样的文化来源稍复杂,中国的因素固然不按境少,经粟特中介的拜占庭因办末马村素也不容忽视,其题材极丰富,精美的联珠圈纹锦均属此类。它们起码大多是中国内地的产品,官府作坊聚集的长安、洛阳、扬州都是可能的产地,而益州最有可能。

  在隋唐五代的丝绸图案设计家里,唐初窦师伦是最重要的一位数些己益赵封满费判。他字希言,是扶院排老与面丰轻长医那文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师纶生性"巧绝",起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里任职,爵封陵阳板洋织张爱教社单公,又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出的瑞锦、宫绫图案"章彩奇丽",题材有"对稚、斗羊、翔风、游麟"等,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历代名画记》卷10)。唐前期,对称纹样的联珠圈锦风靡,它们采用的应当就是陵阳公样。

演进

  唐人对联珠圈纹的改造应不晚于8世纪。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丝绸丰富,那里的一片联珠对龙纹绫带有"景云元年"(710年)的题记,它虽然也装饰联珠圈,但联珠圈已改成为双层,外圈还变成小圆来自环。日本奈良正仓360百科院的两种锦透露了略晚的信息,在联珠狩猎纹锦上,双层联珠圈又改易为内层联珠,外层卷草。在卷草凤纹锦上,西方情调的联珠圈已为中国风格的卷草取代。

图1·3 联珠对龙纹绫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爱如烟火
下一篇:刘粹刚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