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重庆大学风工程与结构安全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风工程和结构安全研究中心 依托于重庆大学土师度钱准训介求号木工程学院及 "98来自5工程"创新平台--财精由结构工程与防零如班头需封灾研究中心成立,中心负责人是李正良教授,现任重庆大学土360百科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岩扩权质练、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团队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科研骨干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6人,硕士研究生97人。团队成立后致力于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高层建筑风荷载、特高压输电塔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意条标本怀察何准划特高压输电塔角钢节点抗震新能的研究。团队共获得国家自然科犯帮研病载均免烧板学基金项目11项(4案血富立称10万),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培养博士研究生 17人,硕士研究生113人。

  • 中文名称 重庆大学风工程与结构安全研究中心
  • 类型 科研机构
  • 地点 重庆
  • 负责人 李正良

科研骨干

 来自 李正良,男,汉,1963年5月生,江苏江阴人,1987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教学名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中心主360百科任,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大跨及高耸结构抗风、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肥烧资计划项目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

  主要职务及学术兼职: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松述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中心主新点围手含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线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风工程另准待背田计知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工程力学》编委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

  《土木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学报》编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

  陈朝晖,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风工程研究、结构系统可靠性与耐久性分析与评估、灾害作用下结构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重庆力学学会理事、全国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重庆分会委员。获2002年获重庆市百万女职工素质达标活动优秀个人称号;2003年获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主持项目:"十一答无年景盐举影木五"国家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课题(2008zx71315-001):"重面息满均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2008.01-2010.12,子课题1.1"暴雨及地质灾害对排水管网破坏的风险性分析",科技部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08015):"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2000.01-2002差情.12,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1999建科研字第慢视开值苦102号):"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子课题:"现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专家系统",鱼约汉完于掌吸东指松2000.01-钱入治练世内部打宽封2001.12,建设部资助。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耐久性检测决策系统",2002.01-200策少十法构毫小同第4.12,教育部资助。教烈量顶兵精清福式分态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过为望而呢108175):"灾害性风荷载下低矮房屋损伤机理研究",2008.01-2010.12。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现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系统",2003.01-2004.12,重庆市科委资助。尼紧令聚械较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0711A3963):"风荷载下结构损伤机理的初步研究", 2007.07-2009.06。

  主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181):"大跨越超高压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致耦合振动的精细分析方法",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167):"抗震结构位移和滞回耗能性能评估的量化指标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98建标协字08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资助。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01C26215):"新型高层住宅结构体系CAD系统",科研部资助。"973"重大项目基础研究前期研究(2003CCA01500):"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2003.09-2005.12

  晏致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高耸及大跨结构风工程,结构非线性振动,结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获2008年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分裂导线覆冰及舞动机理研究(50708118:E080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地地形输电线舞动机制及其控制(51178489:E080802);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及舞动;重庆市建委科技项目-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风致振动及风洞试验研究等。主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复杂山地地形的近地风场模型及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90715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超高压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致耦合振动的精细分析方法(50678181)等重要课题。参与了多项横向科研,如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风洞试验研究、重庆大剧院风洞试验研究、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风洞试验研究、云南-广东800kv直流输电塔线耦合振动研究-塔线耦合风振动研究、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高塔构件及节点承载力研究、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厦模型风洞试验研究、重庆市合川区尚信国际广场大厦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川投调度中心大楼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川投单层索网玻璃幕墙分析、成都博物馆索网幕墙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核心收录26篇。

科研项目

  2010~2014年团队承担的建筑风工程研究项目有:

重庆英利大坪商业中心风洞试验 长沙世茂大厦模型风洞试验 重庆鼎好·世纪星城R5R6模型风洞试验
重庆东方国际广场模型风洞试验 重庆合川尚信国际广场模型风洞试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大厦模型风洞试验
重庆天成大厦模型风洞试验 川投调度中心风洞模型试验 重庆大剧院模型风洞试验

团队成员

熊辉男,1978年1月出生,四川崇州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力学学会理事,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长期从走试伤事空间结构及高层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抗震、抗风研究和科研管理来自工作。

  李正英,博士360百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分析,大跨度结构的防灾、减灾,抗震减震控制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及被EI核心检索共6篇。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主要研究者,进行了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计划)"大跨度拱桥地震反应特性及药具间草万毛福群减震控制研究",该项目研究成要客伤湖饭果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作为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震下高墩大跨桥梁破坏机制及基于性能的减震控制研究"的研究。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郭惠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的损伤检测研究;结构的防灾、减灾与振动控制研究;结构的设计优化研究。主持重统研的或衡歌井蛋视根负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项目编号:2006BB6165);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项目编号:10202018,50678181/E080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换马知质这论露项目编号:2002E硫济206),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一项,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过其真住风挥的号千与了横向课题"三峡工程大型户外电器设备地震作用下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被SCI检索4篇,被EI核心检索13篇,被ISTP检索论文2篇。

  银去府满二大续行谁渝川,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准脆性材料(混凝土、岩石等)损伤断裂机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混凝土结构疲拉继零次底析劳破坏机理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拱坝强震破损机理的仿真研究"(50909109)。月滑措非鱼让密妒尼例战迄今,已在《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Eng抗菜妒凯力况请飞或训ineering Structures》、《工程力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严门季速对进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6篇。

  范文布品顾执,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结构随机力学与可靠度研究、结构腐蚀疲劳研究、岩间走观散友求固没权激结构防灾减灾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腐蚀环境与风致疲劳共同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疲句室务药破测劳性能研究"(50908243)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官船结育因义密度演化方程的δ序列解法研究"(2009BB419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项目"土木工程防灾"(50621062)、"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课题"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2008zx71315-0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既有建筑功能提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3A04)等的研究工作。迄今,在《Structural Safety》、《板今数几甚证元染见来Computational Mechanics》、《土木工程学报》、《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和《计算力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0余篇。

胡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或方向:计算固体力学,多尺度模拟

  招生方向:工程力学、固体力学

  教育经历:2001,中国海洋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中国海洋大学获硕士学位;2010香港城市大学土木及建筑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0.9~至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科研成果及主研项目:

  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肖正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层建筑及高耸结构风工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强风区双柱悬索拉线塔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可靠度研究(51308568)"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格构式特高压输电塔风荷载作用机理研究(2010BB9207)"。主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复杂山地地形的近地风场模型及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90715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耦合振动的精细分析方法(50678181)"、"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分裂导线覆冰及舞动机理研究(50708118)"及"复杂山地地形下击暴流风场及其风荷载特性研究(51208537)"等重要的国家级课题。参与了数十项横向科研研究,如重庆朝天门大桥风洞试验研究、重庆菜园坝大桥抗风研究、重庆大剧院风荷载研究、1000kV汉江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研究、云南-广东800kv直流输电塔线耦合振动研究---塔线耦合风振动研究、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高塔构件及节点承载力研究、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厦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基于地质灾害环境的500kV输电线路健康诊断监测及加固技术研究、悬索拉线塔风振响应及风洞试验研究等。发表论文17篇,SCI/EI收录8篇。

  汪之松,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风工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山地地形下击暴流风场及其风荷载特性研究"(51208537)。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曼型干式煤气柜结构的抗风设计理论研究"(51278511)。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国家及部级科研项目有:"大跨越超高压输电塔-线结构体系风致耦合振动的精细分析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181);"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分裂导线覆冰及舞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8118);"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风致振动及风洞试验研究"(重庆市建委科技项目);"1000kV汉江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洞试验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塔线体系风致振动响应及风洞试验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1000kV双回路特高压输电塔风致振动响应及风洞试验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发表论文近十篇。

  刘红军,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高压输电塔半刚性连接节点受力性能试验及结构非线性分析"(51078367)课题的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国家及部级科研项目有:"特高压钢管塔K型节点的承载力试验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特高压钢管塔节点板受弯试验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发表论文近十篇。

  涂熙,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5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8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13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

  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和极限状态分析,结构可靠度,全寿命工程,基于性能的设计,结构风险评估,结构抗风。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卡琳·多
下一篇:上古巫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