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藁城战鼓

藁城战鼓是藁城农村大型的传统的传统民俗舞蹈。据传,它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古时,战鼓是祈来自雨拜庙祭祀的必备舞队,久沿成习。新中360百科国成立后,战鼓摆脱了旧的迷信束缚,成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1949年10月1日,藁城战鼓四大流派更提接之一的马庄鼓会,曾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其战鼓风采被永远定格在开国庆典新闻纪录影片的镜头之中。

  • 中文名称 藁城战鼓
  • 类别 战争信号
  • 产生 明万历十年 
  • 伴奏 大鼓、铜锣 
  • 性质 广场表演艺术

基本简介

  藁城战鼓是一种以大鼓、大铙、锣镲为伴奏、以钹为舞具的男性群体广场艺术。其吸收采纳许多武术动作,有"武术战鼓"之美称。

  随着改革开放,藁城战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进行修改、创新,从队形、动作到套路上都做了较大改动,使之成种日臻完善的民间艺术。

  如今,藁城农村活跃着80余支战鼓队,并出现了男女混合编队和女子战鼓队。战鼓一改过去行街式表演为广场式表演,鼓群队伍中多为男女青年和中小学生。表演形式亦有创新,如以示团且买研就审达温把扇舞和秧歌溶进战鼓表演,刚柔相济,独特新颖。

展历史

明清时期

  藁城战鼓源于祭祀,产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旧时,寺庙极多,庙会频繁,庙会祭祀活动都要击鼓舞蹈。在本村参加祭祀叫"打醮",到外村赶会叫"闯醮"。旧时祀雨,战鼓也是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而春节是战鼓最活跃时期。一般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后,各村便开始整顿队伍、抽暇练习。除夕之夜,人们有"熬五更"的习俗,村村敲起大鼓,通夜不停。这一夜,只要听到有鼓声,本村便不能停止敲击,以防驱邪不尽,反招灾祸,直到听不到来自鼓声,各家鞭炮齐鸣,方可停止。初一开始在本村表演。初五之后,村与村之间相件视买铁抗续写晶邀互访表演,直到农历二月二为止。

  清末,藁城战片罪限边鼓队曾赴天津参加皇会演出,轰动京津,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藁城有鼓会60多个,主要分布在藁南各乡规拉验孩界般映殖村。新中国成立后,尚有30多个鼓会保持活动。到1985年。全县有鼓会42个,到目前,全市有120多个360百科战鼓队,队员6000多名。

女南煤尼若料执呢策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藁城战鼓四大流派之一的马庄鼓会,曾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其战鼓风采被永远定格在开国庆典新闻纪录影片的镜头之中。

  新中云微更兴国成立后,战鼓摆脱了封建迷信的束缚,成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广泛流传。

  1953年,马庄鼓队参加河北省民间艺术表演赛获锦旗一面,每个队员获奖牌一枚。

  1959年,马庄鼓队又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表演。

  藁城撤县建市后,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活动中,战鼓催春擂台赛表演已成惯例。

  1989年藁城"战鼓"队应邀参加"吴桥国际杂技节"开幕式。

  1991年"中国耿村民间故事国际研讨会"上,藁城战鼓又使国际友人赞不绝口。

 主拉随钟别验攻扬困乎轮 1992年春节,五界村战鼓队代表藁城战鼓队参加了北京"龙潭杯"全国民间艺术大赛,一举夺魁,荣获一等优胜奖。

  1992年9月五界村战鼓队又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第论序磁免时二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民间舞蹈"大赛,令数万观众大饱眼福,一举荣获大赛最高奖--优胜奖,获得了编导、组织表演等五项大奖。

  1993年获国家文化部广场舞蹈最高奖"群星奖"。

  1996年应邀参加中华青年民间锣鼓擂台赛获优胜奖。

  1随助首稳就光管999年6月藁城战鼓队被选调参加了昆明世博会"河北省周表演活动"。

  1999年12月应邀代表河北省参加了由中国文联和中央电视台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庆澳门回归和喜迎新世纪百龙大赛系列表演庆祝活动。全国20多家数线理执异固据热甲响新闻单位曾多次将藁城战鼓录制成专题片,向海内外播两判放。

演出形式

  战鼓演出形式分"走队"和"扎场"。走队通常是会头举旗在前,鼓钹居中,大鼓车压后,在车上站立三来自人,击鼓者在鼓后,大钹分立左右,边行边击。会头发出指令便停止行进,做扎场表演。

  扎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舞饶者站立成一圈,大鼓、大钹在圈外,舞者相对而舞,大鼓、大钹敲击助威。另一种是舞者站成二队或四队,360百科大鼓、大钹站在一别调均进干心另端,此时的舞动整齐、统一。再一种是大鼓、大锣在中央,舞钹者分四面或八方,在大鼓药获孙粒单声中,以各种姿态敲击、舞蹈。还有一种水平很高的表演,舞者站立在四个方位,相距20米。舞动起来不时将钹向对方抛去,又相互接住,叫做"撇钹"。此时,大钹在空中似金盘飞舞,相当壮观。因舞者大都有武功,舞动起来矫健中有稳重,显现出刚柔相济的神韵,藁城战鼓又有"武故肥济星林战鼓"之誉。

  战鼓表演者一律扮成武士。以舞具和乐器分别命名为:跋手、鼓手和钹手,身穿改良夸衣彩裤,足蹬虎头战靴,头裹红巾。唯拔手头上插一面脾。

  战鼓套路有"大添油"、"二添捆"、"大得胜"、"小得胜"、"十面埋伏"、"猴钻圈"、"霸王一条鞭"等。

  藁城战鼓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舞钹队员讲究跳跃、翻滚、闪、展、挪、腾,形成了"龙腾虎跃"、"铺天盖地"的气势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其舞姿剽悍壮烈,声震魂魄,封初仅缺查师衡具有浓郁的燕赵古风。进入80年代,对战鼓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鼓谱套路、服装、规模及表演形式上均有突破,使之成为一种日臻完善的传统民间艺术

著名鼓队

  市内著名的战鼓队有五界村战鼓队、马庄战鼓队、南黄家庄战鼓队等。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