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肖公巴哈尔节

深我音服年三月二十一日,   新疆塔吉克族迎来他们的传统节日肖公巴哈尔节。"肖公巴哈尔",塔吉克语的意思是"迎春",肖公巴哈尔节是塔吉克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一个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节日,是一个独具风情与魅力的节日。

  • 中文名称 肖公巴哈尔节
  • 别称 诺鲁孜节
  • 节日时间 3月21日
  •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 新疆

来自日简介

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塔吉克语的意思是“迎春”,又叫“诺鲁孜节”。节日前,塔吉克族人民都要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意思是要将一冬天所积的污垢都清除干净。然后在屋里的墙上画一些花纹,上面撒上面粉表示化介育族背罗括命内批祝福。

  节日当天早晨,家里的男孩子牵毛驴或牛在屋子里转一圈,主人给毛驴喂块米候按想察训及掉定保己馕,在它的背上撒些面粉,然河云密见非线南乐硫后,把驴牵到屋外,把屋外的东西搬回家里。跟着,大伙推选的“肖工”带领大家去各家各户拜年。大伙每到一家,便道“恭贺新年”,主人回答,“但愿如此”。

  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洒在“肖工”和来拜年的人们肩上,之后盛情款待来客。按照习俗,肖工把馕切成块,念一句“比斯米拉”(以真主的名义),并吃一口,然后大伙一块进食。此外,各家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和犁,喂给牲畜吃。各村还要举行赛马,刁羊、歌舞活动。节期通常为两天。

  肖公巴哈尔节,在每年夏历春分这一天,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

  肖公巴哈尔节曾弱底创广怀写效飞范是一个节日套节日的春节,中间套有"祖吾尔节"、"铁合木祖瓦提斯节"。开始的肖公巴哈尔节,相当于一些民族的诺劳孜节,以欢庆为主。所不同的是,节日这天,全村人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带历确划则供给否烟机领男人们挨家挨户地去360百科拜节。每到一户,肖公便胜械尽据命留级要代表众人向主人恭喜祝福,主人在致谢中,拿出面粉,件派川既根总得著严洒在肖公和来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后,主人款待大家。这时,肖公亲手将主人捧出的大馕掰成块状,祝福后,自己先吃一块,然后,众人进食。

肖公巴哈尔节

  这个节日为期三天,妇女不拜节较片搞如九功音作教,只是留在家里招待客人。

  帕米尔高原春季化冻比较晚,为了不误农时,必孙待设跟须破冰引水。而破冰引水,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而,祖吾尔节,是在集体破冰引水中形成的。

  塔吉克族的春节,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更无宗教色彩,有的只是农业生产与相互激励。这在各个民族的节日中,是独具特色的。

记能扩别乙轴公巴哈尔节

节日起源

  若说到肖公巴哈尔节的产生和形成,则可追溯到久远的年代,型时却社农松充很多世纪以前,在正式的宗教尚未形成、人类还普遍处于自然崇拜的时期,中亚生活着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或半游牧的东伊朗部族,根据草原畜牧的特性,他们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季。他们认为春季是新生活的开始,便称之为“诺鲁孜”,在照良油略陈每次春季迁徒之前,便要隆本构广标兵达重庆祝诺鲁孜,而后便开始了一年逐水草而流动的游牧生活。由于冬窝子是固定的,每一部落在春季结束时,便向自己的冬窝子迁徙。此时,他们要去祭奠自己祖先的陵墓。这种传统,他们称之为“美赫尔甘吉”(丰某状就等跳端待收节),这样,在古代东伊朗部族中,便形成了春季的诺鲁孜节和迁往冬窝子时的美赫尔甘吉节。

  到中世层停纪,由于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对季节的观念逐渐有所变比,在春季昼夜平分的这一天(一般为公历什很目3月21日)过肖公巴哈尔节。

  节日前夕,家家户户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清除一冬所积的污物,然后要在屋里的墙上画一定的花纹,并洒面粉以示祝福。另外,还要准备各种节日食品,并且一定要烤制一个过年所用的大馕。

  节日这天,人们在众人推举的“肖公”(率领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领)带领下去各家拜节,进门便道“恭贺新禧”,主人回答“但愿如此”。接着将面粉撒在肖公及来客肩上以示祝福,而后热情款待来客。按照习俗,先由肖公亲手将大馕掰成块状,念一句“比斯米拉”(以真主的名义)并吃一口,然后众人一同进食。妇女们节日在家中待客,孩子们同男人去拜年,姑娘媳妇则携带节日油馕去给父母亲友拜节,节期为3天。

  肖公巴哈尔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宗教色彩,因此,节日期间人们感觉很自由。人类总将新春看作新生命的象征,看作是大自然对人的恩惠,因而人类总是用最美的诗句来歌颂春天,塔吉克人的肖公巴哈尔节的中心思想正在于此。

产生和形成

  塔吉克族的节日,除了宗教信仰有关的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巴拉提节以外,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肖公巴哈尔节(春节)、铁合木祖扎提斯节(播种节)和祖吾尔节(引水节)等。每逢节日,人们都以相应的方式进行庆祝。 肖公巴哈尔节(春节)"肖公巴哈尔"塔吉克语意思是"迎春"。这一节日另一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诺鲁孜节",塔吉克语意思是"新日"、"新年"或"新春",也可以理解为新年的第一天。我国塔吉克族又将这一节日称为"且得千德尔",意思是"洒扫庭除"。肖公巴哈尔节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

肖公巴哈尔节

中华民俗

  塔吉克族是公元前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和后来从帕米尔西部、南部迁至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融合而成。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塔吉克族以善骑著称。刁羊、"挂波齐"(马球)等马上游戏竞技,都是塔吉克人最喜爱的群众体育、娱乐活动。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即是其中之一。"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月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真主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

肖公巴哈尔节

  帕米尔春天的节日

  高耸的雪峰,晶莹的冰川,绵延不绝,互相连缀的山脉,这就是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这里群山交错,环境恶劣,却因闻名世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在此交汇而被称为"世界屋脊"、"万山之祖"。塔吉克族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下的一个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肖公巴哈尔节"便是塔吉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3月19日-21日,我们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亲身体验了这一古老节日的丰富内容和绚丽色彩。

  塔吉克族重礼节,热情好客。对来访的宾客或要求投宿的过路人,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欢迎,竭诚款待。通常是要选一只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满意,才牵出去宰杀、烹煮。用餐时,主人先敬客人一碗羊肉汤,再端上大盘的"手扒羊肉"。客人若先从盘中取一块献给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将更加高兴。接着,主人要先将羊头献给席间最尊贵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块肉时,再把夹着羊尾油的羊肝分别献给各位客人,以示敬重。之后,大家开始蘸盐水吃肉。为增添席间的欢乐气氛,青年人要竞相比赛折羊骨,即用双手握住油滑的羊腿骨轮流用力折。这是技巧和力气的较量,折断者受到大家热烈地称赞。

节日习俗

  "肖公巴哈尔",塔吉克语意思是"迎春"。肖公巴哈尔节,就是塔吉克族的春节。这是塔吉克族一年中

  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一个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节日,是一个独具风情与魅力的节日。来自肖公巴哈节,在每年夏历春分这一天,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肖公巴哈尔节是一个节日套节日的春节,中间套有"祖吾尔节"、"360百科铁合木祖瓦提斯节" 。开始的密很首守孩肖公巴哈尔节,相当于一些民族的诺劳孜节,以欢庆为主。所不同的是编照刚,节日这天,全村人要推举一位车极白胶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带领男配破蛋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节。每到一阿蛋车红财维极户,肖公便代表众人向主人论少乎哪脚恭喜祝福,主人在致谢中,拿出面粉,洒在肖公和来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后,主人款待基起大家。这时,肖公亲手将主控发无十行人捧出的大馕掰成块状,祝福后,自己先吃一块,然后,众人进食。这个节日为期三天,妇企超领措非等怎女不拜节,只是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而媳妇们在节日期间要带上节日油馕,给父母拜年分充露,相当于汉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紧接着,就要过祖吾尔节。"祖吾尔",塔吉克语意为"引水",祖吾尔节,就是"引水节"。因为帕米尔高原春季化冻比较晚,为了不误农时,必须破冰引水。而破冰引水,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而,祖吾尔节,是在集体破冰引水中形成的。节日前,全村人要去河岸两边,往冰层上撒土,促使冰层融化。每家还要烤制三个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工地。放在家里的,是为劳动回家来不及做饭所备。节日这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修渠、破冰、引水劳动。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带领,而是公推一位有威望的人带领。破冰引水后,人们共食带来的节日烤馕,祈求风调雨顺,微陆背敌著责打团读什天庄稼丰收。孩子们则相互撩水嬉刑压草支好讲本批戏。接着,男人们跃上马伤展错异背,赛马、刁羊,一片欢腾!引水过后,立即就要过铁合木祖瓦提斯节。"铁合木祖瓦提斯",塔吉克语意为"播种"。因而,这个节实际上是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

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

跟着肖公去拜年

  "肖公巴哈尔混欢告备节"的塔吉克语意思是"马都迎春",这个节日就是塔吉克族的春节,也是一个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节日。 我们从当地老人口中得知,以前塔吉克人的祖先在草原上游牧时,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春季表示新生活的开始,在每次春季到来前都要隆重庆祝。后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将春季昼夜平分的这一天(一般在公历3月21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确定为"肖公巴哈尔节"。肖公巴哈尔节开始的前几天,在塔什库尔干县的乡村绍钢内苏变罪杆随时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在做着过节准备,墙头和柴堆上晒着花花绿绿的被褥;走进哪家院子,都能闻到烤馕的清香;在清扫干净的房屋里,老人们向墙上抛洒面粉祈福。

引水播种

  肖公巴哈尔节是一个节日套节日的春节,中间套有"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提斯节"(播种节)。2006年,引水节和播种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水节和播种节都属于农事节日,也是塔吉克人所独有的传统节日。因为帕米尔高原春季化冻比较晚,为了不误农时,必须破冰引水。而破冰引水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引水节便是在集体破冰引水中形成的。引水节时,我们与提孜纳甫乡兰杆村的人们一起到河岸观看修渠、破冰、引水劳动。人们先往冰层上撒土,促使冰层融化。开渠引水前,还在渠边宰了一只羊做祭奠,让羊的血顺着渠水流下。

  按照习惯,每家每户都要烤制三个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引水工地。在引水现场,我们看到了堆积在一起像小山一样的大馕。在破冰引水后,那只用来祭奠的羊被煮在一口特大的锅里,人们在鹰笛、手鼓、来布甫等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欢庆引水顺利。等到羊肉煮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食馕和肉,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引水过后,立即就要过播种节,实际上也是塔吉克人在春天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在兰杆村的播种仪式上,人们将饲料捏成"耕牛"和"犁具"状,给牛角绑着红布条的牛喂食,再将面粉撒在牛的头上。随后赶牛翻地,由有经验的老农象征性地撒种,而人们则围在跟前,将衣襟撩起,让种子落进自己的怀里。据说谁的衣襟落的种子最多,谁家的庄稼最丰收。

  最有意思的是播种仪式之后的泼水活动。为了不被水泼到摄影器材,又能够更直观地拍摄到活动的过程,我们前来采风的一行人纷纷爬上墙头,齐刷刷举着相机对着一户人家的门前。等村里的人来这家拜节,共享一种将大麦碾碎与干酪粒一起煮熟的"代力亚"饭时,主人已经安排了房顶和门前的好几拨人做好洒水准备。客人出门时,水便从四面八方泼过来,有的人反应快躲闪及时被泼到的水少些,有的人却被当头几瓢水泼得浑身湿淋淋,据说这样的人只能退出拜节活动回家去了。

  塔什库尔干县文体广电局书记艾不力向我们介绍说,泼水活动的意思是表示"为你浇田,愿你丰收",这与一些民族泼水绝交之意截然不同。可以说,塔吉克族的春节,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更无宗教色彩,有的只是农业生产与相互激励,这在各个民族的节日中,确实是独具特色的。

体育运动

运动介绍

  塔吉克族有着"世界屋脊的居民"、"鹰的民族"、"太阳部族"之称,民俗风情独特,在高原春天的节日里,丰富、生动充满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异彩夺目。有人说,这真像是一场高原上的"奥运会"。

  因为特殊的生存环境,塔吉克族有许多和自己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我们先后在塔什库尔干乡村阳光明媚的草滩、尘土飞扬的山谷和宽阔平坦的台地观看了许多体育项目的竞技。塔吉克人的体育赛事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比如骑马叼羊、打马球、骑马拾物、抢羊骨头、比脚力、以石击靶、折羊骨等项目,都是属于充满乐趣的运动。

  每一项活动开始,围观的群众有用鹰笛、手鼓伴奏激励的,有凝神观看的,有不停评论的,更多的人则是随着比赛的激烈起伏而喝彩或起哄。人群中不时会传来兴高采烈的叫喊和沮丧失望的叹息,好像每个人都是参赛者,每个人都在力争着胜利。

叼羊

  在这些体育项目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在古丝绸之路瓦罕走廊的入口处,海拔4200多米的麻扎种羊场举行的牦牛叼羊比赛。多年来,塔吉克族人与习惯生活在高寒空气稀薄地区的牦牛在帕米尔高原上一起生存劳作。用这种最适应高原地带生活的牦牛来进行叼羊比赛,不能不说是高原生活的必然选择,自然也是最具塔吉克族特色的民俗活动。在我们的想像中,牦牛脾气倔强,性情暴烈,但看到20多名塔吉克族骑士在牦牛背上进行叼羊较量,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胆量。

  在激烈的比赛中,骑士们有的将鞭子衔在嘴里左冲右突,有人咬紧牙关用力撕扯抢夺,有的在抢到羊后骑着牦牛狂奔,有的则紧追不舍。随着骑手们的争夺,赛场时时发生变化,有时远得令围观者眺望,有时近得又让人慌乱躲闪,有时甚至会差一点就被牦牛撞倒。

  如此扣人心弦的骑牦牛比赛,在这样近距离的观望中,我们都看清了这些脾气犟烈难驯的牦牛是怎样在争斗中毫不示弱,或者说当它们拼尽全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相互冲撞,其实已经与主人融为了一体,它们的信念中一定也有胜利的愿望。这种高原上的乐趣与默契着实令人难忘。

节日背景

社会经济

  清代以前,塔吉克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较绶慢。17世纪末,统治色勒库尔的嵌族、头人强迫塔吉克族人民缴纳赋税,服无偿劳役,宗教势力与封建势力合为一体,剥削甚重。由于缺乏铁器,长期使用帕米尔特有的野羊犄角犁地,生产水平低下。直至清初色勒库尔地区与u符什、叶尔羌等的商品交换逐渐展开后,粮食、棉布、铁器才输入塔吉克地区。在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帮助下,塔吉克族在耕作方法,兴修水利,畜产品加工,繁殖牦牛、大尾羊等技术方面,才有了比较快的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聚居在蒲犁的塔吉克族,畜牧业占主要地位,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生活,春播以后上山放牧,秋季回村收获过冬。当时的塔吉克牧区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牲畜大量集中在少数牧主和富裕户手中,牧主雇佣牧工进行剥削,一部分牧主和富裕牧户把牲畜交给贫苦牧民代牧,进行封建的分成制剥削。分布在莎车等县农村的塔吉克族居民定居务农。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泽普县一户塔吉克族地主占地多达4500亩。在这一地区"伙种"是主要剥削形式,地主将土地拨给"邻居农民"耕种,收获时先由地主扣除种子和耕牛等费用,然后双方对分。田赋归农民负担,同时农民还必须以60%左右的劳动日到地主直接经营的土地上服劳役,他们的家属也要为地主无偿从事各种家务劳动。

  1949年塔吉克族地区获得和平解放。1954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同年,在南疆成立了莎车县札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农牧区在1958年春基本上完成合作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塔吉克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援,获得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成倍增长。农业生产由于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工业从无到有,创建了许多小型工厂企业。新建的水力发电站,照亮了山城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千山万壑,过去交通非常不便,1957年国家投资兴修自喀什一塔什库尔干的公路。已实现乡乡通邮路。过去,古老的塔什库尔干城堡仅有很少一些小土屋,现在帕米尔高原上兴建了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邮局、俱乐部等,以及成片的宿舍区。1949年以前·塔吉克族89%是文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并建立了中学多所,不少塔吉克族青年到喀什、乌鲁木齐和北京等地升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深造。过去塔吉克族中没有任何医药设施和医生,疾病蔓延,人口锐减;县有医院,各乡有常驻医生,各村有保健站,并经常有巡回医疗队深入牧场、山村为牧民防治疾病。塔吉克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文化艺术

  塔吉克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过去,没有文字,靠口头传送。著名的诗歌《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各式各样的》和《利可司尔水鸟》,总称"玛卡木",是诗歌的代表作。传说《慕土塔格山》和《大同人的祖先》生动感人。塔吉克族能歌善舞,音乐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纳依(鹰翅骨制的短笛)、巴朗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和热瓦甫(弹拨的六弦琴)。舞蹈大都为双人舞,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塔吉克族还有独特的戏剧艺术,分歌舞剧和话剧两种。语言生动幽默,动作滑稽,寓意深刻。歌舞剧《老少夫妻》一剧很有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塔吉克的工艺美术有刺绣、编织和补花等。

保护传承

  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新疆各民族先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社会生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疆本土民间的传统节庆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不尽快对其加以保护,新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节庆文化将会面临破坏、失真、失传的危险。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