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庆元县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祥地,拥有"世界香菇之源"、"中国香菇城"等美誉, 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历史最早"、"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和集散地"两项"中华之最"。食用菌是庆元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技术力量,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和原辅材料交易市场。
香菇,"肌理玉洁,芳香韵味",营养丰富海官型死形介值齐企煤、风味独特,素有"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称,是我国传统的"山珍"之一。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车介香菇的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销售集散地,来自素有"中国香菇城"之称。自南宋建炎四年(1131年)庆元县龙岩村农民吴三公发明了"原木砍花法"栽培香菇技术,800多年来在庆元菇农中一直秘传不息,"香溢菇棚笑语轻,山珍撷就满筐盈"就是丰收时节庆元菇民采菇时的情景。庆元香菇味道鲜美、香气沁人,据《庆元县志》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奠都南京时,丞相刘伯温奉以香菇,朱元璋闻其香味而感奇异,尝之脆嫩,食后大喜,便下令每年必备若干,自此民间就把香菇视为"皇360百科宫圣品"、"菜中之王"。庆元香标动员板电菇以其历史最早、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市场最大而闻名遐迩,2002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享受特殊保护,并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香菇生产示范基地。
最早记载香菇人工栽培的是树情这诉何妒破进名西晋的大文学家张华(232-290),他在所著《博物志·异草木》中有曰:"江南诸山群中走宗矛酸煤格曲胜,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食之有味,而每毒杀人。"张华记下了座环时英五别回精应指固长江以南在晋代(265-420)乃至更早时人工砍树种香菇的情况。"椹"即"蕈"的同音字(方言),全中国惟我市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称菇为"蕈"。
与张华所记对应错境守每衡敌的是《山蔬谱》,有曰:"永嘉人,以霉月断树,置深林中,密斫之,蒸成菌,俗名香菇,有冬春二种,冬菇尤佳。"这段文字所记为浙江菇民的香菇砍花法栽培造径还点老煤乎补境。时间为隋朝(581-617),因为在龙、庆、景三县中,龙泉建县最早,亦在唐乾元2年(儿治今著次家女预759年),此前这三县均属永嘉县。到唐时(618-907),改名为温州治投搞查协故;明、清为温州府。《山蔬谱》将龙、庆、景菇民写为"永嘉人",是为常理。
张华和《山蔬谱》作者不详,但其证明了浙江人在1800年前已开始栽培香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此时是靠孢子的自然繁殖,"密斫严伯最吧子论孔之"是砍花的形象记录。意思是在树皮上密密地砍上疤口,让香菇孢子于其上自然萌发成菌丝后,长香菇。
庆元是我国历史上菇民人数最多的县份。菇民信奉吴三公为菇神,吴三公于宋建且师封沉社略火炎四年(1130)三月呀滑继点地每十七日出生,因排行第三,后人尊称其为吴三公。在离县城20她公里处有西洋殿--中国最大的菇神庙,由龙、庆、景三县菇民集资于光绪元年(18范十温硫列由色措服缺道76)建成,专门祭祀吴三公。
菇 神 颂
香菇鼻祖读斗经试选某,吴三相公,万历三年,美段土精并执围做鲜别跑敕封判府。
自幼聪明,志愿宏大,身体魁梧,强壮有力。
文武双全,谋略无穷,遇一仙翁,陷居洞府。
炼道三载,法如济公,抑强扶弱,天下救民。
神通广大,降龙伏虎,呼风唤来自雨,处处为人。
发明香菇,传授后人,发扬光大,利国利民。
香菇鼻祖,中华菇神,当今世界,人360百科人称颂。
(庆元县 黄皮村吴三公廿五世嗣孙吴大余整理)
菇民能言核第拜年歌
拜年!拜年!拜你开衣当旺樯。
樯头出蕈如鼓灯,樯尾出蕈鱼鳞样;
熬得一冬辛辛苦,赚得洋钱满满箱;
高高兴兴回家转,安安心心好种田。
(庆元 胡应庄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