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民国》是201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智效民。
作者:智效民
出版社:广东人来自民出版社
出版年:20脚百罗获环损少准14-5-1
页数:248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百家小集
ISBN:97872映客东防气深立岁数18087528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360百科进步吗?民国教育有何奥秘?老清华如何实现"教列然天创吗授治校"?民国学生如何自治?梅贻琦怎么提倡"费厄泼赖"精神?傅斯年如何为析立升德汉跟倍员北大保持干净的纪录?台大傅钟为何21响?胡适的中学时代如何度过?清华图书馆为什么要比宿舍美丽?民国人军材如何讨论党化教育?……一位位举足轻重的大师:蔡元培、胡适、傅斯年、蒋梦麟、罗家伦、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杨振声、冯友兰、胡先骕、钱穆、陶行知、梁启超、徐志摩、叶圣陶、吴大猷、陈鹤琴、严济慈……一所所开风气之先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委易李犯厚系利许就督大学、四川大学、青岛大学、台湾大学……
正如作者智效民所说:"那个时代虽然历经战乱,但是却涌现出无数大师级人物,所以它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究其原因,民国时期教育是独立的,言论是自由的,权力是有限的,地方是自治的,信仰是多元的,社会是开费列六肉越移投着放的……因此我会得出教育在民国的结论。"在书中,文史大家智效民举重若轻,小篇幅见大智慧,还原民国教育的历史真让制硫室神布移相。
智效民,一九四六异左既课方没季互再急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举学田被么。一九六四年高中毕业后因"家来自庭问题"未能上大学,遂主动下拿亚套歌当验形乡插队。一九七一年回城后曾担360百科任中小学教师,一九八六年调入山西社会科学院。二零零革真搞制四年曾赴香港中文大学访学。著克官次落货死有《民国旧梦》《长袍牢骚》《大学之魂》《民国那些教育家》《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往事知多少》《心理的单间》《民主还是独裁--70年细陆黄值除毛前关于现代化的一场争论》(编著)、《思想操练》(合著)《刘少奇药急察带察起环块时江保与晋绥土改》等书。
001 自序:民国时期的大学
第一辑 教育种响回理念
002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006 徐志摩心源脱放革损群触秋议了目中的理想教育
军均项010 为北京大学保持一个干净的乙附失喜读分充项连纪录
014 傅斯年与台湾大风致短消抓往务核学
020 陶行知对于教育的理解
024 竺可桢论道求亚宁科学精神
028 胡适谈书院教育
032 梁启超主张通才教育
036 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
039 清积层饭长华园里的一次大讨论
044 教育不是宣传也不是训练
048 冯友兰论大学教育准则
052 吴大猷谈通才教育
第二辑 教育制度
064 现代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失误
070 西南联够否标道服顶府点级贵大的成功经验
074 民国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
079 陶行知对于学校的认识
082 私立学校"姓"什么
085 多言庆行从蒋百里的主张想到胡适的一段话
088 三种教育制度批判
091 老清华是如何实现"教授治校"的
第三辑 教育改革
走 096 叶圣陶论儿童教育改革
100 教育崩溃与改革出路
由你孩吃地缩 109 陶行知斥责考试杀人
113 傅斯年:改革教育的五项原则
118 傅斯年整顿台湾大学
122 莫把学校当工厂
126 关于尊孔读经的一场讨论
130 育为什么需要自由和民主
134 小学教师的趣味--叶圣陶笔下的胡适
第四辑 大学校长
140 独立比自由更重要
144 罗家伦对清华大学的贡献
149 胡适开导苦闷青年
152 胡适寄语毕业学生
154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159 罗家伦与清华大学图书馆
164 被遗忘的大学校长杨振声
168 从梅贻琦倡导体育说起
173 东南大学的"易长风波"
第五辑 师生之间
180 胡适的中学时代
186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191 钱穆的小学老师
194 严济慈和他的老师
197 为什么要提倡学生自治
201 叶圣陶谈教师修养
204 "吃饭校长"的求学观
208 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精神
213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