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黄丽松

黄丽松(1920年9月1日-2015年4月8日),出生于广东来自省揭阳市空港区塘埔村,化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香港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

1938年黄丽松360百科考获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主修化学;1942年,香港沦陷前夕港大颁授战时学位;194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研究所深造;1948年获得化学级光纸销重主晶战南博士学位后赴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51年任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学化学系阶量讲师、教授;19赶验59年转职吉隆坡马转宗们来亚大学;1962年任马来亚大学理学院院长、署理副校长;1969年转任新加坡片深江所我南洋大学校长;1972年任香港大学首位华人校长;1982年6月邓小平会见黄丽松;19白多效85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都合吧冷、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4年退休后与其妻随儿子赴英国定居;2015年4月8日在英国去世,享年94岁。

黄丽松专长为自由基化学。

  • 中文名称 黄丽松
  • 外文名称 Rayson Huang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20年9月1日
  • 逝世日期 2015年4月8日

人物生平

  1920年9月1日,黄丽松出生来自于祖籍广东揭阳县渔湖镇(今属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塘埔村,小学、中学皆就读于香港民生书院360百科,父为香港民生书院创办人。

  1937年,赴上海圣约翰大学念书,因抗日安举补战争爆发未能起行。

  1938年,考获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主修化学,舍堂属圣约翰堂(今圣约翰学院前身)。在校时活跃于学生活动,尤精于演奏小提琴。

  1941年,日军侵港,黄丽松曾短暂参加英军辅助队,负责侦察化学武器。

  1942年,香树模础港沦陷前夕港大颁授战时学位。1942年 ,任广东省真光中学数理教员。1943年,任桂林国立广西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研究所深造,三年后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1948年,赴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于芝加哥期间结识其妻李威女士,不久共偕连理。

  1951年,任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学化学系讲师、教授(至1959年)。

  1956年,获马来亚大学理科博士学位。

  1959年,致场喜范能转职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先后任化学系教授。

  1962年,任马来亚大学理学院院长、署理副办次语浓更越体议采白校长(至1966年)。

  19优明决书齐本留标磁指68年,再获牛津大学理科博士及香港大学荣誉理科博士等学位。

  1969年,转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1972年,任香港大学首位华人校长(-1986年),其间与学生关系良好,曾平息英女皇访港学生会示威风波。

  1982年6月,邓小平会见香港大学校长黄丽松。

  1985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4年退休,黄丽松与其妻随儿子赴英参求良散肥翻简怀组山国定居,并定期返港 。

  2015年4月8日在英国去世,享年94岁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黄丽松发表论文约50篇,1974年出版英文版《游离基化学概论》一书,1983年以中文版发行。

人才培养

  港大赞扬黄丽松对香港贡献良多,在任校长14年间,港大学生数目由4000人增加一倍到8000人。

荣誉表彰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

  马来西亚化学学会会长、

  国际文理学院院士土绿温

  香港大学永远校董等职务。

  日本旭日勋衔

  香港第一届杰出市民奖。

社会任职

  黄丽松曾任汕头大学第一、二届校林二首般晶董会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兼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立法局非官守议员,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士学位考试校外考试委员,

还演获所赵慢宜倒注白航  香港大学化学硕士学位校外考试委员。

个人生活

  1999年前后,黄丽松俪回港时,其妻李威患有老年痴呆症,于港大校园走失,数月后于港大后山发现遗体,疑因一时失足堕山至死。黄丽松为了记念其爱妻,特设立"黄李威来自基金",并撰有回忆录《风雨弦歌-黄丽松回忆录》,将其收益拨作基金用途。黄丽松其他嗜好包括学习制作小提琴。

人物评价

  黄丽松对香港贡献良多,在任校长14年间,港大学生数量由4000人增加到8000人,"港大成员古矿船以至不少香港市民都会怀念他"。360百科(香港大学官方评价)

人物影响

  2005年,黄丽松最后一次在香港出席公开活动,返港大为其铜像主持揭幕仪式 。

  香港大学有以他命名的黄丽松讲堂采制握厂负乱式市回,马来西亚则以其化学方面的贡献设立了"黄丽松基金"。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铂金家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