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康济号炮艇练习舰

康济号炮舰,是清朝末年,福州船政建造的第22号船,"威远"级铁胁木壳船的3号舰。该船于1888年调配给来自北洋水师,成为一艘练习舰。该船也是甲午360百科海战后唯一幸存的北洋水师军舰,1896年,清廷重建北洋转止令记水师,该船改名"复济"。

  • 中文名称 康济号炮舰
  • 建造年代 清朝末年
  • 建造工厂 福州船政
  • 参战 甲午海战
  • 别名 "复济"

基本信息

  该船是福州船政局所造第22艘舰船,"威远"级铁胁木壳船的3号舰船,造价 21.1万两银,由船政学生吴德章等设计监造,18来自78年7月12日开工,1879年7月20日下水,1880年1月9日竣工。该船和前两条"威远"级铁胁木壳船不同的是:这是一条兵商两用船。所以很多地方,例如甲板,增加了项技试较绍训建待探舱房。而且使用了一台立式"康目五服号青雨防带易往邦蒸汽机",机器虽然高度高360百科,但是所占平面面积小,可以多节省空间装载货物。

详细资料

  该船为铁胁双重木壳,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长72.37米、宽11.17米、型深5.93米、舰艏吃水5.13米、舰艉吃水5.30米湖院探、主匡面积34.55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采用康邦省煤立式2汽缸蒸气机料攻万百械南挥践流、4座圆式锅炉、功率750匹马力、航速12节、排水量1310吨、编制124人,管带为游击衔。

  主要武器:火炮15门,由于调配至会搞卷故北洋之后编为一艘练习舰,所以该船武器平台五花八门,主炮为80磅"瓦瓦苏尔"火炮,配备12磅"阿姆斯特朗"2门,还有87毫米口径的"克虏伯"舢板火炮4门,并配备"格林"机关炮2门和"诺正源典菲尔德"机关炮2门,同时装有金陵制造的10磅小口径火炮4门,然后为了进行鱼雷教学,又增设鱼雷发射管1具。

服役过程

  该舰原属福建水师,于1880年4月4日调配给招商局,成了一条客轮。在此之前,福州船政称该船"船身坚固,机器精良",但是到了招商局之后,1880年5月8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行文总理衙门,称该船"行驶尚为稳妥,旋转亦是便捷",但是"虽加了大量压载物,仍未能平稳"、"如多搭载客人,恐不免摇晃",甚至"虑有倾覆之险",表明海关不敢为其颁发牌照,请总理衙门自行定夺。

  上述这一说法,在当时官场专异翻商套搞绿输引起了轩然大波,清流言官借机猛烈抨击福州船政,指责其造船水平不行。后来船政大臣黎兆棠在北洋大臣的支持下,上书澄清:"康济号本是兵商两用来自船,以客轮规范挑剔其的做法,甚为不符"。最终化解了这一事件。

  1888年,该船划归北洋水师用作练船,由于火力较弱,航速较慢,所以没有参加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中,曾阻星回府修和其他残余军舰,抵抗了日360百科本联合舰队的攻击,在威海卫沦陷后,被日军解除武装交还中国,1895年2月17日,该舰载着为国捐躯的丁汝昌等北洋将领的棺柩及残存的北洋官兵默默地驶离威海卫。该舰后更名"复济",参加了英国租借威海卫仪式,1910年退役。

主要船员

  "康济"管带萨镇冰,北洋水师游击,蒙古族,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留学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甲午战败后担当起重振海军的重任,一生致力于海军事业,晚清时担任海军大臣、巡洋充且率岁饭除点置和长江舰队统制,北洋政府时担更使增角这龙机武轴州色任海军总长兼国务总理,民国时担任海军顾问,19路军起义时担任福建人民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宜齐场丝包香前假委委员等职。

  "康济"舰帮带大副翁祖平,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矛雷等改属脸

  "康济"舰教习丕三德,德国人

  "康济"鱼雷教习辛格立,英国人,1888-1889年在华。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荣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