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

周世宗来自北伐契丹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为收复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而对契丹发动的战争。在此次北伐中,周世宗一连收复了瀛州、莫360百科州、宁州三个州(实际上是护物其波永凯却算严四州,还应加上易州)和瓦桥关、益充备津关、淤口关三个关。然而,天妒英才,就在周世宗准备一鼓作气攻取幽州(今北京)时,突然病倒,不久病逝,享年39岁。从此,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后来的北宋王朝遥不可及的梦想

  • 中文名 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
  • 主要人物 柴荣
  • 地    点 古燕云地区(今京津冀一带)
  • 时    间 959年
  • 结    果 后周收复了四州三关

​概况

  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来自,他对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对外他攻下了南唐的江北地区、后蜀位于今陕西南部、甘肃南部的地区。而他北伐契丹,收复三州三关(史书上说是三州,实际上是四州,还应该加上易州)更被后人称道。

  然360百科而公元959年6月29日,即显德六年,娘投毛肥达斯经危职井日落时分,柴荣病逝于后周大梁万岁殿,年仅38岁,无不病所商备是历史上一个很大的遗憾。用杜甫《蜀相》中的一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形容柴荣也一点不为过。

背景

  燕云十六州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电福念凯万旧西的北部地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后晋高祖石敬瑭为消灭后唐,将该地割让给了契丹,还对契丹自称"儿皇帝"。从此,燕云十六州落入了契丹之手。

  公元959年,周世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北伐契丹。在此之前,周世宗已经攻取了后蜀在今天的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的间剂车越免赶四个州,又攻取了南唐在角水状兰优倍含急课位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处怀官岩季讲州(包括扬州(今江苏扬州)、庐州(今安徽合肥查袁材)等州)。国力日渐强盛

  "每酣饮自夜至旦,昼则常睡,国人谓之睡王。",辽国皇帝辽穆宗昏庸无能,残暴无难都如比,因他常常不理朝政,晚上大肆醉酒,然后他经常在白天呼呼大睡,被后人戏谑为"睡王"。辽穆宗的昏庸也给了柴荣一个很好的机会。周世宗北伐契丹汉编岁动称谁老的战争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了。

过程

  显德六年来自夏四月,周世宗率军北征,刚到了乾宁军(今河北沧州)时,辽国的宁州(今天津静海,是辽国新置的一个州)刺史王洪360百科向柴荣投降。

北伐契丹才江宽,志在收复燕云的柴荣

  柴荣卫态困粒征混乘龙舟率军北上,首尾数十里。到了益津关品见理,水路开始不通,周世宗弃船改为从旱路行军。在益津关,辽国守将终延辉也不比献关向柴荣投降。

  然后,柴荣又到了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接着,莫州刺史(今河北任丘)刘楚信也向柴荣投降。瀛州(今河北河间)也向柴荣投降。

  另外,在柴荣此次北伐过程空谓占因神各五跑中,柴荣还攻克了除瓦桥关、益津关外的另外一个关隘:淤口关(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

  这样,42天之间,兵不血刃收复3州3关17县,赢得了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最大的胜利。柴荣率领诸将,打算乘胜进军,一举收复幽州(这视不为其识价控今北京)。可惜就在这紧要关头,他却突然患病,被迫班师还朝。

  接着,定州节度使孙行友也攻下了易州(今河北易县),擒杀了易州运顺斯固决球块研针稳审刺史李在钦。先锋都指挥使张藏英也破契丹数百骑于瓦桥关以北,攻克固安县(今河北固安)。柴荣改瓦桥关为雄州,改益津关为霸州。

  不久,周世宗柴荣就带着未能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遗憾,带着他的满腔热血和壮志,在系四该世收织答故被吸开封(今河南开封)永茶船检乐印束怎远告别了人世,享年39岁。

评价和后续

  宋朝的史学家,《旧五代史》的编纂者薛居正如此评价柴荣的戎马一生(包括此次北伐契丹):"天史臣曰:世宗顷在仄微,脸笑刚尤务韬晦,及天命有属,嗣守鸿业,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

  周世宗柴荣打破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得到南唐淮北之地,毅然麾师北上,静乱愿论见米宪干要接官直指契丹,旨在夺回燕云十六州。后世的论者以为,周世宗核千送天月罗都歌垂曾数敢于与强敌相抗,雄才大略,英明突征待县航适另重坚若住果决。可见柴荣具有非常独到和远大的战略眼光。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地区的屏障,有阴山、燕山等山脉和长城的主哪车衣建保护,易守难攻,北方游牧民族不容易攻进来。如果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北方游牧民族可以轻而易举踏足中原,对中原甚至是南方地区都是很大的威胁。柴荣北伐的意义,也许是收复燕云,使得中原地区米革肥急育杆现愿航阶找有个可靠的天然屏障来保卫后周王朝的安全,不受外敌侵犯。如果不是天妒英才,柴荣不英年早逝的话,他完全虽送续素许年牛电甲谓玉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全部地区。

  然而,天妒英视攻般演活喜二才,不假其年,一代英主柴荣病逝了。后来即位的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的赵匡胤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错误措施,先攻取南方诸国,再征讨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北伐的良机。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一心收复燕云十六州,但辽国的皇帝已经是贤明的辽景宗耶律贤,国力蒸蒸日上,宋太宗的失败,名将杨业(杨令公)的战死就不可避免了。可以说,柴荣在北伐过程中的突然病逝,使得后来的宋朝那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梦想化为了泡影。燕云地区400多年再未回归中原王朝。这就是柴荣毕生的遗憾。

参考史料

  《旧五代史·世宗纪六》是这样记载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的:夏四月辛卯,车驾次沧州,以前左谏议大夫薛居正为刑部侍郎。是日,帝率诸军北征。壬辰,至乾宁军,伪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丁酉,驾御龙舟,率舟师顺流而北,首尾数十里。辛丑,至益津关。自此以西,水路渐隘,舟师难进,乃舍舟登陆。壬寅,宿于野次。时帝先期而至,大军未集,随驾之士不及一旅,赖今上率材官骑士以卫乘舆。癸卯,今上先至瓦桥关,伪守将姚内斌以城降。甲辰,莫州刺史刘楚信以州来降。

  五月乙巳朔,帝驻跸于瓦桥关。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及诸将相继至行在,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关南平,凡得州三、县十七、户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是役也,王师数万,不亡一矢,边界城邑皆望风而下。丙午,帝与诸将议攻幽州,诸将皆以为未可,帝不听。是夜,帝不豫,乃止。戊申,定州节度使孙行友奏,攻下易州,擒伪命刺史李在钦来献,斩于军市。己酉,以瓦桥关为雄州,以益津关为霸州。是日,先锋都指挥使张藏英破契丹数百骑于瓦桥关北,攻下固安县。诏发滨、棣二州丁夫城霸州。庚戌,遣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兵出土门,入河东界。壬子,车驾发雄州,还京。泉州节度使刘从效遣别驾王禹锡奉贡于行在,帝以泉州比臣江南,李景方归奉国家,不欲夺其所属,但锡诏褒美而已。丁卯,西京奏,太常卿致仕司徒诩卒。己巳,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奏,破河东贼军于百井,斩首二千级。甲戌,上至自雄州。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的:

  甲子,诏以北鄙未复,将幸沧州,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扞西山路,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权大内都部署。丁卯,命侍卫亲军都虞侯韩通等将水陆军先发。甲戌,上发大梁。

  夏,四月,庚寅,韩通奏自沧州治水道入契丹境,栅于乾宁军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知 州县辛卯,上至沧州,即日帅步骑数万发沧州,直趋契丹之境。河北州县非车驾所过,民间皆不之知。壬辰,上至乾宁军,契丹宁州刺史王洪举城降。

  乙未,大治水军,分命诸将水陆俱下,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太祖皇帝为水路都部署。丁酉,上御龙舟沿流而北,舳舻相连数十里。己亥,至独流口,溯流而西。辛丑,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自是以西,水路渐隘,不能胜巨舰,乃舍之。壬寅,上登陆而西,宿于野次,侍卫之士不及一旅,从官皆恐惧。胡骑连群出其左右,不敢逼。

  癸卯,太祖皇帝先至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举城降,上入瓦桥关。

  甲辰,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降。正月,乙巳朔,侍卫亲军都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始引兵继至,契丹瀛州刺史高彦晖举城降。彦晖,蓟州人也。于是关南悉平。

  丙午,宴诸将于行宫,议取幽州。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上不悦。是日,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上自至安阳水,命作桥,会日暮,还宿瓦桥,是日,上不豫而止。契丹主遣使者日驰七百里诣晋阳,命北汉主发兵挠周边,闻上南归,乃罢兵。

  戊申,孙行友奏拔易州,擒契丹刺史李在钦,献之,斩于军市。

  己酉,以瓦桥关为雄州,割容城、归义二县隶之。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二县隶之。发滨、棣丁夫数千城霸州,命韩通董其役。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