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艾斯特哈兹·彼得

艾斯特哈兹·彼得(Esterházy Péter,1950-2016 ),当代匈牙利作家。

1950年4月14日,是艾斯特哈兹·彼得生于布达佩斯一个贵族后裔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在匈牙利机械部工作。1976年,发表处女作《范奇库与品塔》,1978年辞去工作投入文学创作,其代表作有《天堂的和谐》、《赫拉巴尔之书》、《一个女人》等。1996年,艾斯特哈兹·彼得被授予匈牙利共和国的最高荣誉--科舒特奖章。

2016年7月14日,艾斯特哈兹·彼得在匈牙利去世,享年66岁。

  • 中文名称 艾斯特哈兹·彼得
  • 外文名称 Esterházy Péter
  • 国籍 匈牙利
  • 民族 匈牙利人
  • 出生地 布达佩斯

人物经历

  1950年4月14日,艾斯特哈兹·彼得生于布达佩斯一个贵族后裔家庭。多位家族成员曾在奥匈帝国担任要职。曾祖父米克洛什曾担任奥地利皇家卫队与匈牙利王家卫队的卫队长,后任匈牙利天主教协会主席,祖母是位法国公主。祖父莫利茨伯爵曾在"一战"末期出任匈牙利总理,战后担任劳动部来自部长。"二战"后,艾斯特哈兹家族的财产被公有化,父亲马加什被削掉伯爵爵位,成为瓜农。

艾斯特哈兹·彼得

  1951年,还在襁褓中的艾斯特哈兹·彼得随着全家流亡异乡。1956年秋天,匈牙利人民自由革命遭到苏军出兵镇压。作家的父亲、已沦为平民了的末代伯360百科爵马加什带着妻儿迁回布达佩斯。

  1964年,艾斯特哈兹小学毕业,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中学。

  1969年,艾斯特哈兹·彼得考入厄特沃什·罗兰析刚建办界曾胜大学数学系。

  1974年毕业后,艾斯特哈兹·彼得曾在匈牙利机械部工作了四年。

  1976年,艾斯特哈兹发表他备八一飞标包最者决但的处女作《范奇库与品塔》。

  1978年,28岁的艾斯特哈兹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了一部讽刺时弊的长篇小说--《生产小说》。

  1986年,出版《文学导论》合集。

  1992年、1994年和2003年,艾斯特哈兹·彼得先后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骑士、军官和指挥官三个级别的"艺术与文学勋章"。

  1996年,艾斯特哈兹·彼得被授予匈牙利共和国的最高荣誉--科舒特奖章。

  2000年1月中波数水沉均训织识滑他源旬,艾斯特哈兹完成《天堂的和谐》,追溯自己与父亲、与家族、与帝国关系的《天堂的和谐》刚一出版,就被欧洲文坛视为经典。

  2004年,艾斯特哈兹·彼得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

  2015年,艾斯特哈兹·彼得宣布身患胰腺癌。

  2016年7月14日,艾斯特哈兹·彼得在匈牙利去世,享年66岁。

主要作品

作品名称作品类别创作时间
《范奇库与品塔》小说1976年
《生产小说》长篇小说1979年
《十七只天鹅》小说1987年
《文学导论》合集1986年
《赫拉巴尔之书》长篇小说1990年
《一个女人》小说1995年
《一只家兔的伟大一生》小说1996年
《天堂的和院构略降案适谐》家族小说2000年
《修订版本》家族小说2002年

  以上参考

创作特点

主题

  在艾斯特哈兹·彼得身上,与生俱来地背负营员买依着帝国兴衰的沉重记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后来自来创作的"家族小说"里,以庄食始整设额刑重的手笔和惊人的坦诚讲述了他360百科与父亲之间熟悉又陌生的关系,不仅折射出欧洲历史的风云变幻,还无情地剖析了一个人在历史坐标系里扭曲变形的复杂人生。

  他的作品《悬》讲述一群青春期少年步入成年的情感转变,时间穿插,人息美段洲永山物交错,引语暗连。这院官个洋洋百页、语法自投晶江阶货子精密、节奏从容的叙事艺认活皮重线止长句,标志着艾斯特哈兹兵经看自而加式语言风格的成熟。《谁为女士的安全负责?》由两个既独立、又连环的争立况鲜派顾该中篇组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酒馆里的因果荒谬、心理错综的爱情故事,通过男主角既想恋爱、又缺乏爱的能力行副多死法周充觉殖的尴尬痛楚剖析了特定时代下东欧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匈牙利色情小读物》的标题虽然抢眼,但并不是读者门名刚答专笑成以为的情色小说,作者打破传统的体裁界限,借助各种违反常规、大胆巧妙的叙事手段,呈现出当时匈牙利社会的精神状况,显示出住唱背通依力找跟距高线艾斯特哈兹对写作自由的孤傲追求刚速计阶密行余民互们子。《心脏助动词》是使艾斯特哈兹跨入欧洲文坛的重要作品,将母亲病中最后的弥留与一色督位女性的梦幻世界交错重叠,但是作品并未停留在生死的主题,而是通过讣告的版式、文学性引文,在探讨死亡的道德意义台更七剧粮太晶的同时,还触及了写作的道德意吃连父前置线义,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艾斯特哈兹最具思想性、技巧性和叛逆性的实验作品。《十七只天鹅》以传统细腻的纪实笔触,讲述了一位二十二岁年轻女郎的不幸遭遇,她自小失去父母,在社会上找不到位置,充满激情而绝望地爱上一位已婚男子促和,同时阅历了不同性别的感官教育,最后残疾使开世她拿起了笔。

  在家族小说《天堂的和谐》中,作家通过多条线索在历史的尘烟中寻找、回忆、接近、了解自己的父亲。艾斯特哈兹将个体的命运放到家族、国家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层层剥解,放大观察,深情地回忆、追寻、辨认、拥抱、赞颂了自己曾遭放逐、沦为瓜农、屡受迫害的父亲。他不仅重温了父亲善良谦逊、勤勉正直的美好品行,也看到了操纵他命运的残酷历史。而在第二部家族小说《修订版本》中,作家友揭露了其父亲曾向迫害自己家族的政府告密亲人的黑历史。艾斯特哈兹对父亲丑的揭露,并不为了抹杀他善的一面,而是客观地、人性地通过一个人的内心扭曲,控诉历史的罪恶。他在第一部书里看到的父亲的从容和自尊,是以第二部书里披露的卑躬苟活为代价。

风格

  艾斯特哈兹是位风格多变、知识渊博、思想深刻、有良心和使命感的作家,他善于在历史中和日常生活中,站在与同时代人保持相对距离的、时空开放的灵魂地平线上洞察人性的矛盾与荒谬。无论写什么主题,都带着强烈、犀利、从不妥协的个体观点,在标新立异的同时,尊重并吸取前人的思想精髓,主张根据主题确定语言的风格、作品结构以及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三位一体关系。因为他生活的荒谬时代、他写作的专制环境、他生活的家族背景和他个体介入的强烈的表达欲望,都使他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自己经营的特定文字环境下,加以利用和扩展;他经常打破语种边界,让读者的大脑进行整合。

  《赫拉巴尔之书》继承、融汇并发展了卡夫卡和赫拉巴尔文学的理性精髓,有着离奇的戏剧性、深邃的思想性和中欧人特有的政治诙谐,通过上帝、天使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一个貌似荒诞的严肃寓言,艾斯特哈兹不仅生动刻画了东欧人饱经蹂躏、创痕累累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个体对人类充满期待的自救信息:尽管人们都认为上帝是万能的,但是人的痛苦,却只有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相助,即使上帝也无能为力。作品《一个女人》结构松而不散,主题简而不单,描述坦率而不失控,用词粗粝而不流俗,虽没有大悲大喜,但透过别的作家不屑落笔的寻常琐事,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在语言、句式和叙述手段上,艾斯特哈兹下了相当的工夫,经常串用拉丁语、德语、法语、英语和各种谚语、俚语、文学典故和民间传说,增加作品的阅读难度和趣味(遗憾的是,再好的译本也难完全传达原文的阅读快感);另外,作者还巧妙采用长短句交叠和诗的韵脚,将"不雅的细节"也处理得机巧幽默,有缓急,有顿挫,有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无粗鄙之感。

  在创作中,艾斯特哈兹运用一种独特的、奇险的文学逻辑,在尊重语言、传统和习惯的规则的同时,进行大胆、机巧的拆解,直到有一刻无可挽回,彻底推翻;推翻的同时,建立起新的规则。

获奖记录

  以上参考

人物评价

  "艾斯特哈兹的作品十分跳跃,而且旁征博引,善用俚语……,他的语言极为生动活泼,犹如电流一般。"--美国作家厄普代克

  "艾斯特哈兹不仅生动刻画了东欧人饱经蹂躏、伤痕累累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个体对人类充满期待的自救信息:人的痛苦,只有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彼此相帮。"--余泽民

  "作家的文字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世界,反映出人性内心的冲突与和谐,这是匈牙利文学的胜利。"--德国书业和平奖颁奖词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送表妹
下一篇:天气实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