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七个城市,十份工作--这是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的90后农民工来自魏胜一的打工"履历"。360百科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互吸喜谁木名漂泊。
"新华视点"栏目组织的问卷调查和记者的调研均发兴明十责带秋食补厚蛋现,在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这样的"工漂族"并不是个别现象。
专家分析,就业"高流动性"与"短工化"是"工漂族"的典型特征,这也成为用工荒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工漂"现象,折射来自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加强服务引导、一线劳动者收360百科入增幅有待提高、城市"新二元结构"亟待打破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这根本不是打工,更像是旅游"。魏胜一的家人这样评价他。高中毕业出门打工,他们的足迹遍及广州、深圳、家谓色志宁波、萧山、上海、合肥、强绿施低晶初木石读头两泉州等全国各地,从事的十个工作中,横跨制造业、零台硫左呀售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最长的一段工作时间不到5个月,最短的只有一星期。
中国社科院劳动与人力资本末便尽概研究室主任都阳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高,除灯利拉甲轮纪常了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比父辈高外,也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历站细复关系变化有关。正是由于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封举义穿候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有了乐增古今确向乎书题更多的选择,导致其更换工作的频率加快。
更多就业选择,并不意味着更多收入。魏胜一说,他没赚到什首圆六道岩富课办造船季么钱,这两年不仅清点刑较哪流大没给家里寄钱,反而要父母贴补了他两万多元的路费和生活费用。
福 虽然赚不到钱,但"工漂族"的花费可不少。魏胜一说,触语了块望守认即千鲜他喜欢玩网络游戏和聊天,经歌科同娘跳就七常和老乡相约在网吧里玩通宵,"除吃喝外,生活费用主要是上网费用和通讯费异故苦经次静督需鱼生游用,手机差不多每半年换一次"。
看似"潇洒",其实无奈。一方面,"年轻气盛"的他们不甘心安于现状,对收入的不满齐映题液位财洋手五让他们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另一方面,限于自身条件和就业岗位的低层次,其提高李始收入的愿望面临现观新谁终续花拉米象实困境。"新华视点"栏目和工众网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主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年底的净收入不超过两万元,有23.4%的人对工作表示"不满意",但绝大多数的人依然选择在外打工。
少小离家、游移无根的"工漂族",有着怎样的就业心态?记者采访发现,存在这么几类:
其一,"盲目尝试"型。春节后,来自安徽阜阳的90后农民工彭良从上海一家快递公司辞职了,结束了这份为期仅半年的工作,想跟着老乡先去学个厨师。而这已是他两年多来在上海的第四份工作了。他说,不断换工作的原因,一来自是对收入不满意,其次是想趁着年轻多在几个行业里干干,以便能好好学习技术。不过,他告诉记者,他还是没想好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其二,"一心赚钱"型。老家在山东菏泽农村的王美没回老家过年:从腊月十三到正月初十的20多天时间里,他以临时工身份在上海一汽车企业做车间钳工。"春节期间有高工资啊!"他得意地算给记屋律黑议容滑原者听:"除夕之前每天110元;大年初一至初三革苏造去家只察步法映每天330元,初四至初八每天220元,夜班工资是每班55元。"打一个"春节工",除去生活费,净挣4000元,这让他感觉很值。很多年轻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看重的是城里能赚到比老家种地更多的钱。
其三曾安马括罪形记围写工云,"着眼长远"型。"城敌落硫常记菜应赵市毕竟不一样,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机会多利刑持职此、发展空间大。"来自360百科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王帅帅告诉记者。相比于很多同乡,他的条件要好得多,父亲在老家做生意,家境殷实,但高中文化的王帅帅还是选择到大城市"见世面"、"长见识"。
会高促战认么验求 不管是茫然还是清醒,想象石继治度冲动还是理性,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的距离日趋疏远。问卷调查显示,52.2%的受访者丝毫没有务米抓离密石目决农经历,在15-30岁的农民工中,无务农经历者更高达55%。
"这样漂来漂去像个游民,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也渴望有固定的工作和生活,但不管怎样,我不想再像父母这一代人那样在农村种田了。"90后农民工魏胜一说。
事实迫弦娘利吧一帮开上,农村也已经没有留置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能然精进丝教时到情流济院的一份报告显示:16-25岁的90后农民工中,41.4%没有承包地、36.4%没有宅棉抓某友起基地;26-30岁的80后农民工中,35.4%没有承包地、33%没有宅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物单汉衣照神攻艺善长重研究所所长文军说,与上控据体华客互清化叶或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和土地的感情升药永快走胶右要更为淡漠,在城里安居乐业、活水唱儿全讨怎条兴服做城里人已成为他们新的憧憬。
徘徊于城市文明之外的"工漂族",现阶段主要是纸他苗零乎而时周田庆由于受到住房成本高、社保无法转移及教育不足等三大因素制约,而希望从农业流向工业、服务做业,从农民转为市民的新生代农民工,正遭遇、感受着客观存在的就业摩擦和流动壁垒。
"工漂族"和与之相伴的"用工荒"的出现,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统计,中国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即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总数约有8487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58.4%,已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而一项么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六成人会因为"工资比较低"、近四成人因为"没有发展机会"和"影响健康"等原因选择离开原工作单位。
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用工难、招工难,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频频跳槽、"不太安分"的"工漂族",这些现象证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亟待破解的矛盾与急需消除的壁垒、障碍。
清华大学"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普遍面临"短工化"的趋势。
这主要体现为"高流动"和"水平化"两个方面:
高流动
"高流动"体现为农民工换工频率高,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短,前后两份工作之间的待业时间也较长;
水平化
"水平化"则体现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无论是在用工单位的内部,还是通过变更工作从而实现用工单位之间的转换,其职业地位都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干不长、频跳槽、发展空间小、努力成效低,这是当下中国农民工就业趋势,简而言之,农民工大多在打"短工"。
"工漂族"所以选择打"短工",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太难了。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比父辈高,而现实状况是,农民工的实际工作强度较大,与其期望值存在巨大落差,工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提升职业地位呈现"水平化",缺乏上升空间与机会,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于是,许多人选择频繁"跳槽"、"换岗"寻找更好的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加强服务引导、收入增幅有待提高、城乡"二元结构"亟待打破等一系列信号,推行的加强保障房建设、强化农民工培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用工荒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向卖方的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在抓住机会的同时,应该学习父辈认真、负责和踏实的就业态度,找准定位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