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殊需要,按照科学配方,通过一定方法把缺乏的营养素加到食品中去,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样加工出来的食品,就称之为强化食品。
具体来讲,其实就是将人体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加入一种食物载体来自,以增加营养素在市月蛋农苏是助关食物中的含量。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面积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而且花费不多,还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屋谁钟异而握块州人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粮食的加工程度越来越高了。这固然使粮食更加可口了来自,但在精加工过程中,原存在于谷物麦皮或表层的黑车以引福航执足营养大量丢失,使粮食克激的营养价值明显降低了。本世纪50年代,菲律宾人由于长期食持神晶龙宪下爱解法降矛用精白米,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脚气病,所谓脚气病并不是由真菌简受卷宣冷汽足它穿引起的脚气,而是因缺乏维生素B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会使病人感到疲劳虚弱、小腿沉重、肌肉疼故住痛、头痛、失眠,严重的会肌肉萎缩、手足痉挛,下肢水肿,甚至因心力衰真发子停班承派竭而导致死亡。由于菲律宾当时的生活水平不高,医疗条件欠缺,脚气病的死亡率360百科曾一度高达11%─15%。为了防治脚病,一位名叫威廉斯的博士首成功了用经过化学处理的维生素B溶液,浸渍或喷洒在精米的宁错阳久玉代伟声没的表面,然后烘干,使维生素附在米粒上形成薄膜,即使搓洗蒸煮,养分仍然完好无损。菲律宾教迫别案设广泛推广这一方法后,脚气病发病率骤减。这一成就迅速誉满全球。这种添加维生素的米就被人们称作 "强化米"。此后,各种强化食品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美国在70年代后期曾规定。为了弥影非动镇补面粉在加工过程中丢失的养分,食品厂制作面包必须要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使之成为 "强化面包"。
说起强化食品,老百姓并不陌生,从1995年我国就实行了碘盐,以预防人们的甲状腺肿大和相关缺笑质油示叶阻报多见疾病。
而碘盐就是一种强化食品。简单地说,强化食品就是把人们必须的,同时又缺乏的微量营养要洲国销置况某三素,通过食物补充到人们的身体庆持故围里去。
一听强化食品,很多人认为是把营养增加了多少倍,实际上不是。在我国,强化食物就是把你缺的又没有补充到的以非常低的水平给你加句刑安斯对吃进去。因为现在工业化的食物加工程度过高,很多营养在加工过程中就流失了,强化食品是一种恢复性的补充。由于各国对强化食品都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因而强化食品是非常安全的等减冷到织扩运线越怎来。
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繁多,可在策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营养强化食品从食用角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强化主食品,如大米、面粉等;另一类是强化副食品,如鱼、肉、香肠及酱类;再一类是强化公共系统的必需食品,如饮用水等。营养强化食品按食用对象可分为普通食品、婴幼儿食品、孕妇和乳母食品、老人食品以及军用食品、职业病食品、勘探采矿等特殊需要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从添加营养强化剂的种类来分类,有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矿物质类及脂肪酸等。另外,还有用若干富含营养素的天然食物作为强化剂的混合型强化食品等。应用较多的是强化谷物食品和强化乳粉。
(一)强化谷物食品
谷物类食品的品种很多,但人们食用的主要是小麦和大米。谷类籽粒中营养素的分布很不均匀,在碾磨过程中,特别是在精制时很多营养素易被损失。目前许多国家对面粉、面包、大米等都进行营养强化。
强化米
大米是我国居民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居民的主食。鉴于其中加工后的营养损失,以及蛋白质中缺乏赖氨酸与甲硫氨酸等,因此,进行营养强化十分必要。大米的强化对防治维生素缺乏症等方面很有成效。强化的物质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多种氨基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
强化面粉和面包
面粉和面包的营养强化是最早的强化食品之一。通常在面粉中强化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钙、铁等。近年来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有增补赖氨酸和甲硫氨酸的。除了增补以上这些单纯的营养素外,还有的在面粉中加入干酵母、脱脂奶粉、大豆粉和谷物胚芽等天然食品。目前,市场上除了普通强化面包外,出现了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面包,如麦麸面包(又称减肥面包,主要成分为麦麸50%~90%,小麦粉8%~48%,精盐2%),纤维面包(在小麦粉中添加麦麸、玉米皮、米糠、麦胚、大豆皮等),防蛀牙面包(用添加有磷酸氢钙的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包,具有防蛀牙的功效),绿色面包(在小麦芽粉中掺入3%~5%的海带粉、小球藻粉等藻类食物的粉末,制成的面包含有丰富的碘和维生素,不但味道好、口感柔软,而且还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舒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以及补血润肺的功能),富钙面包(在面包中添加畜骨的骨泥)。
(二)强化副食品
强化人造奶油
人造奶油主要强化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也可用p胡萝卜素代替部分维生素A。其强化方法是将维生素直接混入人造奶油中,经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强化食盐和酱油
食盐是人们每天的必需品,也是主要的调味品。在内陆地区往往缺乏碘而发生甲状腺肿大等疾病,在食盐中强化碘是防治此类疾病最好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国都对食盐进行强化,强化方法是在每千克食盐中添加0.1~0.29碘化钾。酱油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特别是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些国家也对其强化,主要添加维生素Bl、维生素B2、铁和钙等。维生素B1的强化剂量一般为17.5mg/L酱油。
3.酱类的强化
酱类是亚洲国家人民常用的调味品。在酱类中强化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等。钙的强化量一般是增补1%的碳酸钙,维生素B2的强化量为1.5mg/100g,维生素B1的强化量为1.2mg/100g,维生素A的强化量为1500IU/100g。 高蛋白质花生酱是采用添加花生粕、大豆粕的方法,在单纯以花生为原料的花生酱中提高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果蔬汁与水果罐头的强化
果蔬汁和水果罐头主要是为人体提供维生素C。柑橘汁中维生素C的强化量一般为20~50mg/100g,番茄汁中维生素C的强化量一般为30~50mg/100g,果汁粉中维生素的强化量
一般为70mg/100g,水果罐头中维生素C的强化量可根据不同品种和需要进行强化。
(三)强化婴儿食品和儿童食品
婴儿每单位体重所需要的热量、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数量比成年人多出2~3倍。近年来,出现了强化婴儿食品,简化了繁杂的喂养方式,并确保了婴儿的营养需求。
市场上常见的强化婴儿食品,可将其分为婴儿配方奶粉、育儿奶粉、强化大豆儿童食品、强化豆奶。
婴儿配方奶粉
以鲜牛奶为原料,脱盐乳清粉为主要配料,适量添加糖类和脂肪,减少K、Ca、Na等无机盐的含量,使其各种营养素接近或相当于母乳成分,这样加工的奶粉,在我国称为婴儿配方乳粉(GB 10766-1997)。婴儿配方奶粉主要用作6个月以下婴儿母乳代用品。婴儿配方奶粉的强化原理是:改变牛乳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使之近似于母乳,添加亚油酸及其他必需脂肪酸,添加微量营养成分,减少无机盐的含量,添加乳糖或可溶性多糖。
育儿奶粉
育儿奶粉也是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将牛乳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强化所制成的婴幼儿食品。在强化中添加了适量的脱盐乳清粉、植物油、糖类以及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牛磺酸和异构化乳糖,使育儿奶粉在营养成分组成上接近或超过婴儿配方奶粉。
强化大豆儿童食品
大豆中含蛋白质40%左右,虽然是植物性蛋白质,但其氨基酸组成跟动物蛋白质很接近,生理价值接近肉类,却比肉类所含的脂肪低,且其脂肪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易消化,是儿童的良好食品。
强化豆奶
豆奶是一种含有易被人体吸收的优质植物蛋白、植物脂肪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的植物蛋白饮料,价格低廉,饮用方便,营养价值可与牛奶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牛奶。经常饮用豆奶对人体能产生很好的生理效果,也是一种良好的儿童食品。强化豆奶有锌强化豆奶、钙强化豆奶。
(四)混合型营养强化食品
将各种不同营养特点的天然食物相互混合,取长补短,以提高食物营养价值的强化食品称为混合型营养强化食品。混合型营养强化食品的营养学意义在于发挥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互补作用,大多是在主食品中混入一定量的其他食品以弥补主食品中营养素的不足。其中主要的是补充蛋白质的不足,或增补主食品中的某种限制性氨基酸,其他则有微生物、矿物质等。主要作为增补蛋白质、氨基酸用的天然食物有:乳粉、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各种豆类,以及可可、芝麻、花生、向日葵等榨油后富含蛋白质的副产品等。主要作为维生素增补用的有:酵母、谷胚、胡萝卜干以及各种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和山区野果等。海带、骨粉等则可作为矿物质的增补。
(五)其他强化食品
有一些普遍存在或地区性存在的营养缺乏问题,为了保证人们均能获得该种营养素的有效补充,规定在公共系统中强化该种营养素。如饮用水中强化氟,以保护牙齿;食盐中强化碘以防止甲状腺肿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各种特殊人群和不同职业的营养需要,防治各种职业病,可根据其特点配制成各种各样的强化食品。
石瑞主编;刘志皋审订,食品营养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3,第224页
石瑞主编;刘志皋审订,食品营养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3,第224页
我国确定了几种食品,比如主食类的面粉、大米,调品类的盐、酱油、食用油,我们把这些作为食物的载体,将人们所缺乏的营养素,按照其本身的性质合理科学地分布在它的载体上。
现在一些企业推出的强化食品,主要是根据中国绝大部分人的情况,在其中增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铁、锌和钙等。
强化食品是改善营养的重要方式,结合我国目前的营养现状,很多人都有营养缺乏的问题,通过食用强化食品营养可以得到满足,从而能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可以远离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如果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这个地区社会素质就会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受教育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008年食品工业成为今年来自制造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2008年我国制造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食品工业的突出表现表明360百科,我国的食品工业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中国食品工业总秋育甲日进劳凯放又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正处于成长期。食品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比例高,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师钱民器英充品探器苦头企业将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
农业是食品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食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3∶1,中国仅为0景获吗慢九本总汉祖消.5∶1;发达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在70%以上,中国只有8%;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80%以上,中国不足50%。这既是差格主般星某环简消五内宗距,也是潜力之所在直帝。根据"十一五"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今后中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快捷化;今个程品又营养、保健化;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消费档次将逐渐提高。未来国际食品市场竞争协的核心将集中在加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少强化食品变"补充"为"添加"
虽然我们和强化食品已经有了很多亲密接触,但不少人还是要问,"强化"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说,我国最典型胞妈天乐的强化食品就是碘盐,国际上通过强化食品改善营养情况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菲律宾就曾在大米中强化维生素B来控制国内脚气病的发病率。"院菲律宾人一般吃精米较让多,而精米制作的过程让大米表面的维生扬尼总罪哥滑药屋素B流失,缺乏维生合支受盾素B使得菲律宾当时脚气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后来推行了维生素B强化米之后,脚气病的发病率骤减。所以强化食品是以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元素为目标,但目前市场上一些不是国家主导的强化食品也很多。营养元素从针对营养业血析强支留王袁出冷肉缺乏的补充变成了加强营养的添加,这确实也是个现实情况。"
调查
运青乐施搞 政府推荐 四类强化食品
碘强化食盐:不用多解释,根据目前国民的营养情况,碘盐中碘的添加量在今年也有所下调。居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钾强化食盐和钙强化食参白二易死环序盐等强化盐。铁强化酱油:主要针对人体缺铁性贫血以及其它因铁微量元素缺乏而造成的疾病,适用于儿童、孕妇及其他成年女性。目前北京市大部分超市都有铁强化酱油专柜,购买很方便。
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针对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维生素A普遍缺乏的情况,采取强化的方式将维生素A溶于食用油中,起到营养强化的作用。维A强化食用油主要针对有偏食习惯的儿童,然而目前市场上维A强化食用油所占的份额很少,不易买到。
"7+1营养"强化面粉:现在大部分人吃精粮秋山子刘富比较多,导致存在于谷物天善奏待现表面的维生素B缺乏较多。"7+1营养"强化面粉含7种基础配方,包括铁、钙、锌、维生素B1、维初界刘补曲生素B2、叶酸、尼克酸和一种建议配方维生素A。由于价格偏高,推行存在不少困难。
市场流行 维生素、钙锌铁居多
钙强化食品:常见的有强化钙、强化铁和强化锌食品。其中以钙食品最多,市场上多见的有钙强化麦片、饼干、牛奶以及食用盐。消费人群主要是儿童、学生、孕妇及老人。
维生素类强化食品:维生素在饮品中添加的最多,尤其是维生素C,几乎是果汁饮品成分表中的常客,如果珍、橙C、鲜橙多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维C。最容易受时尚年轻人的青睐。
大豆蛋白强化食品:常见于一些营养蛋白粉食品中,比如强化蛋白米粉、核桃粉等。近期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鱼蛋白强化食品,消费人群主要是老年人。西方国家还将此类动物蛋白用于强化面包等主食,制成蛋白强化面包。
DHA类强化食品: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也被称为"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儿的智力和视力发育非常重要。一般多用来强化儿童食品,包括配方奶、营养奶以及各种嚼片等。
微量元素如何"微量补"
"微补"
面对这么多的强化食品,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化食品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化琪表示,补充人体微量元素虽然很重要,但过量补充反而会有害身体。婴幼儿补锌太多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成年补锌太多还易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健康的人体其实对锌的需求量很低,一旦一种元素过多,就会占了别的元素的"座位",引发新的营养不良。
某些商家生产的复合营养强化剂将30种维生素、矿物质集于一体,有时反而难以起到很好的补充效果,所以不同的人群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强化食品。
铁和锌很重要
偏食、素食、孩子最易缺
铁和锌是人体最易缺乏的两种微量元素,一是因为这两种元素的重要性远比其他元素突出,二是因为它们最易流失。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两种微量元素的补充。
缺锌:如果人体缺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皮肤出现粗糙、干燥,还可能会出现皮肤湿疹。因为锌主要存在于肉类和谷物中,所以有偏食习惯的人、素食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锌。另外,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需要补锌,这个问题目前已得到普遍关注。
维生素种类多
分清"症状"再补充
维生素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如何判断自己究竟应该补什么维生素呢?王化琪说,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D缺乏在我国的人群中较为严重,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情况选择合适的维生素产品,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下微量元素检测。
维生素A:如果感觉自己出现皮肤粗糙、瘙痒的症状;指甲上出现深刻的白线;头发干枯;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就应该考虑补充一些维生素A。
维生素B2:如果经常出现口角发炎以及各种皮肤性疾病如皮肤炎等,则应补充维生素B2。
维生素C: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总是感到疲劳以及抵抗力低下,则应该考虑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D:对于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和骨质流失比较严重时期的老人来说,适当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必要的。
选择强化食品要"对号入座":要针对宝宝需要加以选择,如母乳喂养的宝宝可选择铁强化食品,以防贫血。牛奶喂养的宝宝选用强化维生素A、D的牛奶,可有效地预防佝偻病。平时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宝宝可选择维生素C强化食品。只吃细粮,不爱吃杂粮的宝宝可选择含有维生素B1的强化食品。少吃牛奶和豆制品的宝宝宜选择钙强化食品。
食用强化食品剂量要有"分寸":强化食品摄入过少不能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如果投入过量会适得其反,引起营养素中毒。如吃了强化铁的奶粉,又加服强化铁米粉会引起铁中毒。食用强化维生素A、D的食品,又补充维生素A、D制剂会引起中毒。所以营养强化剂的量不要超过生理需要量。一般在强化食品包装上都注明了强化剂的量,家长可以参考,补充生理需要量如下:日强化量维生素A为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为400国际单位,钙为800毫克,铁为15毫克,锌为10毫克,维生素B1及B2均为1毫克。
对不同年龄宝宝要"区别对待":婴幼儿的强化食品以各种乳类制品、代乳品、婴儿配方食品为主;2岁以上宝宝可以给予饼干、面条、饮料等强化食品。
钙摄入过多影响其他元素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徐苓:除了孕期妇女对钙的摄入要求较高外,一般来说,亚洲人成人每天钙摄入量达到800mg即可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每日可耐受的最高钙摄入量是2000毫克,若食用过多的钙强化食品,则有可能超过限量。如果人体摄入钙的含量过多,则可能会干扰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摄入钙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最主要是要考虑钙的吸收率。
据发改委2009年底的数据,中国维生素C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如果不加控制,到2012年我国维生素C的产能将远远超过全球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人营养强化食品消费水平。
我们不禁要担心自己的营养元素摄入是否也会随着强化食品发展而越来越多?摄入过多营养元素对身体是否真的有益呢?以下是记者统计的一个人一天之内可能的钙摄入量,看看你会不会超标?
基础饮食:根据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每天平均钙摄入量在400-500mg。
牛奶:纯牛奶中钙含量为100mg/100ml,以每天250ml牛奶为标准,则牛奶的钙摄入量为250mg。
早餐麦片:钙强化早餐麦片、核桃粉或米粉中的钙含量为300mg/100g,以每天摄入100g算则钙摄入量为300mg。
钙强化饼干:钙强化饼干中钙含量为300mg/100g,以每天200g计算,钙摄入量为600mg。
钙片等营养品:钙片等营养品每天的服用量内一般含钙500-600mg。
2010年10月,卫生部日前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此前的相关标准进行修改补充。现行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于1994年2月22日由卫生部批准,1994年9月1日实施。
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指出,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没有明确的食品营养强化原则,没有统一的食品营养强化用载体分类系统,婴幼儿食品中使用的营养强化剂的一些规定与现行的系列婴幼儿产品标准存在不一致等问题,需要参照国内外食品营养强化政策法规标准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完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担了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与《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的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删除了原标准中附录A"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实施细则";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营养强化原则、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原则和强化载体的选择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分类系统,调整、整合了部分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删除了部分不适宜强化的产品类别;列出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增加了可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和部分营养物质的使用量;增加了食品分类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