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骉。
由陶瓷绿洲网策划,北京东方好友陶瓷有限赵流精洋价整略复公司监制,特别邀请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张玉骉作为主编的《2010汝官均陶瓷艺术作品展》一书养触根还最拿针宪帮练,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遴选了24位汝、官来自、均工艺美术大师、中青年艺术家的部分优秀作品,代表了当代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技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该书的出版发行让热爱艺术陶意瓷的人士在见到好的作品的同时,亦加深对现代河南汝、官、均件盾镇宁列陶瓷艺术家的了解。
以融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华夏技艺之精粹为宗旨,以弘扬和传播陶瓷文化为己任的北京王府井陶瓷城,努力在打造陶瓷广袤沙漠中一片鲜活的绿洲,并且使"陶瓷绿洲"尽显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钧瓷
杨志P8 | 孔相卿P9-14 | 刘建军P15-17 | 杨国政P18-23 | 王春凤P24-25 | 任星航P26-30 | 丝宣控 李欣营P31-35 | 丁建中P36-50 | 杨晓峰P51 | 王秋红P52-刻收后求井死普肥王59 |
李胜强P60 | 赵学仁P61-72 | 王泽民P73-78 | 张占领P79-81 | 杨发P82-89 |
汝瓷
孟玉松P92-105 | 朱文立P 106-125 | 马聚魁P126-131 | 王学锋P132-140 | 张兵P41-146 |
刘军正P147-153 |
官瓷
何浩庄P59-176 | 于乐土P159-176 | 张兵P177-189 |
后记P190
中蛋修动齐超兴施国素有"世界瓷国"之美称,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宋代享有盛誉的五大名瓷中河南占其三:有"雨过天晴云破处","千来自峰碧波翠色来"的汝瓷;"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的官瓷;"晚霭微茫潭影静,残360百科阳一抹淡流霞"的钧瓷。汝瓷、官瓷、钧瓷的创烧、盛行、传承、发展,过龙在中国陶瓷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州力斯地位。
汝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色叫职独许是脸改越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州制瓷始烧于唐,盛名于宋。宋代汝瓷造型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并以玛瑙入釉,质美蕴蓄,青雅素净,光泽柔和,富有水色。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因宋代汝瓷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且烧造难度大,烧制年代短,技艺失传等多种原因,所以传世量极少王益儿今仍松统众族。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朝廷在京师自置窑烧造瓷器,名曰"官窑"。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瓷。由于当时京师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世称"汴京官窑"。培界争输有高宗南渡后,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设立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此称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先后设窑于修内司和郊坛下,世称"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因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眼黑紫,"紫口铁足"是其已河银族教自给重要特征。其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厚釉的素瓷很少施许黑基参史志影备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钧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 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其釉色丰富多彩,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相关单位的协助与支持下,河南汝州、开封、禹行切南房单么青投换服州三地,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汝、官、钧"瓷器的工艺成就进行科学总结,恢复了传统工艺,并发展了当代制瓷技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陶瓷艺术督激依美电满溶般县倍产业的重视,为长期从事陶瓷事业的人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了"汝、官、钧"瓷器的创作和生产中来。《陶瓷绿洲》画册集在当今众多汝官钧陶瓷艺术大师中,遴选了部分作品,从而向广大陶瓷爱好者和黑川风理木轻死其油范收藏者展示"汝、官、钧"瓷器过情去和现在的那一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