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来自船技术与设计概论(第些延未质简2版)》是2013年10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邵开文、马运义。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舰船及各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工程设计、科技管理、发展动态等内容来自;具有科普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综述性与专述性相结合、高新技术360百科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特点。本书既可作为我国舰船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管表到理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教材、舰船研究设计院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选修课教材及科技人员的专业读本,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造船、轮机、船电、水中兵器、通信、水声、导航、材料等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同时,可供海他而础计威求独法军指战员、军内外舰船院校教师及船舶建造厂、修理它镇采钟厂有关人员深化和拓展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参考
第1章绪论1
1.1舰船的定义、基本原理、主要特点1
1.2舰船发展简史2
1.2.1世界从修引前舰船发展简史2
1.2.2中国舰船发展简史3
1.3现代舰船所承担的任务5
1.4发展舰船的重大意义5
第2章舰船的类型与用途6
秋导短映九存建溶 2.1舰船的分口乡类6
2.1.1军用舰船分类6
2.1.2民弦现教策收端路句用船舶分类7
2.1.3舰船其他分类法10
2.国波格2舰船类型11
2.2.1水女威解基就面战斗舰艇11
2.2.2水下战斗舰艇25
2.2.3军辅船32
2.2.4运输船34
2.2.5海洋开发用船35
2.2.6工程船36
2.2.7渔业船舶36
2.2.8拖带船舶36
2.2.9执法船舶36
2.2.10高性能船36
第3章舰船总体设计和舰船压值艺解觉的性能、总布置40
3.1概述40
3.2舰船总体设计41
3.2.1舰船亮层定想连只众总体设计基本概念41
3威张帝.2.2舰船总体设计特取看顶友务复毛点41
3.2深执评占.3舰船总体设计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42
3.2.4我国舰船总体设计的过程及相应内容43
3.3船的几何特性45
3.3.1船体形状的一般概念45
3.3.2船体型线图46
3.3.3船体的三个立供介消穿牛确站特征剖面47
3.3.4舰船主尺度、船型系数和尺度比50
3.治4舰船重量量度和容积量度准胞53
3.4.1舰船的重量量度53
3.4际基段证.2舰船的容积量度56
3.5舰船性能57
3.5.1浮性57
3.5.2稳性60
3.5.3不沉性62
3.5.4快速性63
3.5.5耐波性73
3.5.6操纵性80
3.5.7居住性85
3.5.8隐蔽性85
3.5.9电磁兼容性85
3.5.10可靠性85
3.5.11经济性86
3.5.12作战能力86
3.5.13生命力(生存能力)88
3.6舰船建筑组成和总布置91
3.6.1舰船建筑组成91
3.6.2舰船系统的划分94
3.6.3舰船总布置95
3.7世界上典型水面舰船一览表98
3.8计算机技术在舰船总体设计中的作用101
3.9舰船总体设计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102
3.9.1概念上更新102
3.9.2方法上更新103
3.9.3内容上更新103
3.9.4手段上更新104
第4章舰船结构105
4.1概述105
4.2作用在舰船上的载荷及舰船强度105
4.2.1概述105
4.2.2作用在舰船上的载荷106
4.2.3舰船强度110
4.3船体结构及船体设计114
4.3.1主船体结构和设计114
4.3.2上层建筑结构与设计120
4.3.3船体其他结构与设计122
4.3.4特种船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结构与设计125
4.4舰船总振动、局部振动及结构噪声126
4.4.1舰船总振动126
4.4.2船体局部振动127
4.4.3结构噪声129
4.5舰船船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30
4.6舰船船体材料131
4.6.1船体材料的主要性能131
4.6.2舰船船体主要用钢133
4.6.3铝合金137
4.6.4玻璃钢138
4.6.5如何选择舰船材料138
4.7计算机技术在舰船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39
4.7.1规范计算法139
4.7.2直接计算法140
4.7.3计算机在舰船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142
第5章舰船动力系统143
5.1概论143
5.2推进系统144
5.2.1蒸汽轮机推进系统145
5.2.2柴油机推进系统149
5.2.3燃气轮机动力推进系统155
5.2.4电力推进系统158
5.2.5联合推进系统163
5.2.6潜艇推进系统168
5.3核能源发生系统172
5.3.1核反应堆原理173
5.3.2压水堆核动力推进系统原理及组成174
5.4功率传递系统和推进器177
5.4.1功能177
5.4.2组成177
5.4.3类型178
5.4.4布置设计180
5.4.5后传动装置181
5.4.6轴系185
5.4.7轴系计算189
5.4.8推进器191
5.5动力管系及保障系统194
5.5.1动力管系194
5.5.2动力保障系统198
5.6舰船推进系统监控系统199
5.6.1概述199
5.6.2柴油机推进系统的监控系统200
5.6.3蒸汽推进系统监控系统201
5.6.4CODOG监控系统202
5.7舰船动力系统布置及安装203
5.7.1根据生命力的要求提出配置方案203
5.7.2机舱的位置确定204
5.7.3机舱尺寸的确定204
5.7.4机舱内设备的布置204
5.7.5机舱布置图206
5.8舰船动力系统现状与发展206
5.8.1舰船柴油机领域206
5.8.2蒸汽推进系统和联合推进系统领域207
5.8.3舰船燃气轮机的展望207
5.8.4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领域207
5.8.5常规潜艇动力系统领域207
5.8.6传动装置领域209
5.8.7舰船隐身性领域209
5.8.8推进监控系统210
第6章舰船电力系统211
6.1概述211
6.1.1定义211
6.1.2组成211
6.1.3环境条件212
6.1.4电气参数212
6.1.5安全防护213
6.1.6电磁兼容性213
6.1.7安装工艺214
6.1.8标志214
6.1.9标准规范215
6.1.10总体设计215
6.2舰船电源217
6.2.1发电机组217
6.2.2变电设备218
6.2.3蓄电池219
6.2.4岸电220
6.3电站220
6.3.1原则要求221
6.3.2负荷计算221
6.3.3方案选择223
6.3.4性能指标223
6.3.5监测控制224
6.3.6短路电流计算225
6.3.7动态压降计算227
6.3.8电站布置228
6.4配电系统228
6.4.1设计原则228
6.4.2设计内容229
6.4.3电力负荷分类229
6.4.4配电网的分类230
6.4.5主配电网配电方式确定230
6.4.6主配电网设计规则230
6.4.7事故电力网设计规则232
6.4.8应急配电系统233
6.4.9照明系统233
6.4.10中频电网234
6.5系统保护234
6.5.1 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要求 234
6.5.2保护电路的设计235
6.5.3 舰船电力系统保护协调 237
6.6舰船电缆237
6.6.1电缆选择原则237
6.6.2 舰船用电缆的芯数和截面 237
6.6.3电缆的允许电流238
6.6.4电缆截面积的确定239
6.6.5线路电压降的计算240
6.6.6电缆敷设规则241
6.7全电力系统242
6.8展望245
6.8.1舰船自动设计系统245
6.8.2全电力舰245
第7章舰船辅助系统247
7.1概述247
7.2舰船辅助系统247
7.2.1系统组成247
7.2.2系统功能247
7.2.3辅助系统与舰船总体的接口248
7.2.4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248
7.2.5原则工艺技术要求249
7.3舱室大气环境控制249
7.3.1日用蒸汽和供暖系统249
7.3.2舱室通风系统251
7.3.3机械处所通风系统252
7.3.4空气调节系统253
7.3.5冷藏系统254
7.3.6空气再生、净化与分析系统254
7.3.7三防系统255
7.4消防系统255
7.4.1水灭火系统255
7.4.2弹药舱浸水、喷水系统258
7.4.3泡沫灭火系统258
7.4.4卤代烷灭火系统259
7.4.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259
7.4.6防爆系统260
7.4.7火灾探测、报警和灭火控制系统261〖ZK)〗
7.5日用水系统263
7.5.1饮用水和洗涤水系统263
7.5.2甲板排水系统264
7.5.3应急排水系统265
7.5.4日用海水系统266
7.5.5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67
7.5.6油污水处理系统267
7.5.7压载水系统269
7.6燃油、润滑油的注入、转运和储存系统270
7.7空气和其他流体系统272
7.7.1压缩空气系统272
7.7.2液压系统272
7.8舰船运动控制系统274
7.8.1操舵装置274
7.8.2舵274
7.8.3减摇系统276
7.8.4侧向推进装置277
7.8.5综合控制系统278
7.8.6潜艇均衡与潜浮系统280
7.9海上补给和接收系统281
7.10机械式转运系统283
7.10.1锚及其存放与操纵系统283
7.10.2系泊和拖曳284
7.10.3小艇及其收放系统285
7.10.4舰载直升机着舰、起飞保障系统287
7.10.5舰载直升机转运和储存系统288
7.11专用装置289
7.11.1救生设备289
7.11.2打捞作业及设备289
7.11.3转运、保障和防护装置290
7.11.4损害管制系统与设施290
7.11.5水面拖曳体收放系统291
第8章舰船电子信息系统294
8.1作战系统294
8.1.1作战系统的定义294
8.1.2舰载作战系统的使命任务与功能296
8.1.3舰载作战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297
8.1.4 舰载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 298
8.1.5舰载作战系统的作战指挥关系300
8.2警戒探测系统302
8.2.1雷达303
8.2.2光电设备310
8.2.3声纳314
8.3对抗系统319
8.3.1概述319
8.3.2电子侦察设备319
8.3.3雷达对抗327
8.3.4通信对抗333
8.3.5水声对抗334
8.3.6光电对抗系统336
8.4舰船通信系统337
8.4.1概述337
8.4.2短波通信系统339
8.4.3超短波无线电通信341
8.4.4中波、长波及超长波通信系统341
8.4.5舰船卫星通信系统342
8.4.6舰船内部通信系统344
8.4.7战术数据链346
8.4.8舰用通信天线348
8.5导航系统及设备352
8.5.1概述352
8.5.2舰船导航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353
8.6作战指挥系统364
8.6.1单舰作战指挥系统364
8.6.2编队作战指挥系统373
8.7火控系统378
8.7.1概述378
8.7.2火控系统的分类、组成、功能和工作过程
379
8.7.3导弹火控系统382
8.7.4反潜火控系统388
8.7.5舰炮火控系统391
8.8作战系统辅助设备397
8.8.1概述397
8.8.2时统设备397
8.8.3检测录取设备398
8.8.4作战监视设备399
8.8.5模拟训练设备399
8.8.6火力兼容控制设备400
8.8.7电磁兼容管理设备401
8.8.8综合遥控设备402
第9章舰船武器、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
403
9.1舰船武器403
9.1.1概述403
9.1.2舰炮404
9.1.3导弹408
9.1.4鱼雷418
9.1.5深水炸弹426
9.1.6水雷429
9.1.7反水雷兵器436
9.2武器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439
9.2.1概述439
9.2.2舰炮与舰炮保障系统440
9.2.3 导弹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 442
9.2.4 鱼雷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 450
9.2.5深水炸弹发射和投放装置与保障系统458
9.2.6水雷发射和投放装置与保障系统460
9.2.7反水雷武器收放装置与保障系统463
9.2.8软武器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465
9.2.9 舰艇手提武器的储存设施 471
9.2.10发射装置与保障系统的发展趋势471
第10章舰船舾装与属具474
10.1概述474
10.2船体属具474
10.2.1关闭设备474
10.2.2船用梯477
10.2.3栏杆扶手477
10.3舱室设备478
10.3.1舱室家具478
10.3.2厨房设备479
10.3.3医疗和卫生设备480
10.4救生与脱险设备481
10.4.1水面舰船救生设备481
10.4.2潜艇救生和脱险设备482
10.5舱室绝缘与内装485
10.5.1舱室绝缘材料和内装材料分类简介486
10.5.2舱室绝缘与内装设计487
10.6甲板防护488
10.6.1甲板防护材料488
10.6.2甲板防护材料选型490
10.7舰船防腐与防护490
10.7.1结构防腐蚀设计490
10.7.2涂(镀)层保护491
10.7.3阴极防护493
第11章航空母舰496
11.1航母概述496
11.1.1航母发展简况496
11.1.2航母的作用和任务497
11.1.3航母的分类和系统组成498
11.1.4航母的技术特点500
11.1.5航母的发展趋势500
11.2航空装备502
11.2.1舰载机502
11.2.2航空保障系统507
11.3航母电子和武备524
11.3.1航母电子设备524
11.3.2航母武备530
11.4航母动力、电力及辅助系统534
11.4.1航母动力装置534
11.4.2航母电站和电网542
11.4.3航母辅助系统544
11.5航母舰体技术547
11.5.1航母主尺度、船型和水下附体547
11.5.2航母舰体性能550
11.5.3航母总体布置556
11.5.4航母船体结构与材料563
11.5.5其他565
第12章水下舰船(潜艇与深潜器)568
12.1潜艇概述568
12.1.1潜艇的基本概念568
12.1.2潜艇的主要特点569
12.1.3潜艇在历次战争中获得的赫赫战果570〖
ZK)〗
12.1.4现代潜艇担负的作战任务572
12.1.5潜艇分类572
12.1.6潜艇形状特征量573
12.1.7潜艇的排水量及航行状态578
12.1.8潜艇总布置设计概述579
12.2潜艇的性能599
12.2.1概述599
12.2.2浮性599
12.2.3稳性602
12.2.4抗沉性606
12.2.5快速性607
12.2.6操纵性612
12.2.7适航性614
12.2.8下潜深度616
12.2.9作战半径618
12.2.10 航速及其相应的续航力 618
12.2.11 自持力与水下逗留时间 620
12.2.12隐蔽性621
12.2.13居住性621
12.2.14电磁兼容性622
12.2.15可靠性622
12.2.16安全性622
12.2.17防护性622
12.2.18战斗力622
12.2.19生命力623
12.3潜艇结构624
12.3.1概述624
12.3.2耐压船体结构625
12.3.3其他耐压结构626
12.3.4非耐压船体结构629
12.3.5内部船体结构630
12.3.6结构的振动计算631
12.3.7船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631
12.3.8潜艇用钢材和特殊建造工艺632
12.4潜艇武备与作战系统634
12.4.1潜艇武备634
12.4.2潜艇作战系统640
12.4.3潜艇水声对抗系统644
12.5潜艇动力系统645
12.5.1概述645
12.5.2潜艇动力系统的类型645
12.5.3潜艇动力系统的组成和使用工况645
12.5.4潜艇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组648
12.5.5潜艇主推进电机650
12.5.6潜艇蓄电池651
12.5.7潜艇轴系653
12.5.8潜艇辅助推进装置653
12.5.9潜艇动力系统控制分系统653
12.5.10潜艇核动力装置654
12.5.11常规潜艇AIP系统654
12.5.12潜艇供电系统661
12.5.13 动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662
12.6潜艇船舶系统662
12.6.1概述662
12.6.2潜浮系统663
12.6.3均衡系统666
12.6.4高压空气系统667
12.6.5全船液压系统667
12.6.6全船燃油系统668
12.6.7蓄电池辅助系统670
12.6.8空气还原再生与净化系统671
12.6.9消防系统674
12.6.10水下厕所与废物排放675
12.6.11其他系统676
12.7潜艇特种装置676
12.7.1概述676
12.7.2潜艇升降装置677
12.7.3舵装置683
12.7.4锚装置685
12.7.5系泊装置686
12.8潜艇观通导航设备689
12.8.1潜艇综合通信系统689
12.8.2潜艇声纳系统设备691
12.8.3潜艇导航系统692
12.8.4潜艇雷达695
12.9世界上典型潜艇的主要性能697
12.10深潜器700
12.10.1深潜器的用途700
12.10.2深潜器的种类701
12.10.3深潜器总体设计的特殊性702
12.10.4深潜器的关键技术706
12.10.5深潜器的现状和发展707
12.11潜艇逃生与救生技术708
12.11.1概述708
12.11.2逃生和救生基础理论和方法709
12.11.3潜艇逃生和救生装置和设施711
12.11.4潜艇防险救生设计716
12.11.5潜艇逃生与救生技术现状与发展716
第13章舰船隐蔽性719
13.1舰船隐蔽性的现状与发展719
13.1.1水面舰船隐蔽性的现状与发展719
13.1.2潜艇隐蔽性的现状与发展721
13.2舰船隐蔽性总体设计概述722
13.2.1水面舰船隐蔽性的总体设计722
13.2.2潜艇隐蔽性的总体设计724
13.3舰船雷达隐身技术725
13.3.1概述725
13.3.2舰船雷达截面控制728
13.3.3舰船雷达截面的分析与测试730
13.4舰船声隐身技术733
13.4.1概述733
13.4.2舰船噪声及目标强度控制734
13.4.3舰船噪声及目标强度测量与评估742
13.5舰船红外隐身技术745
13.5.1概述745
13.5.2舰船红外辐射场746
13.5.3舰船红外场的控制748
13.5.4舰船红外场测量751
13.6舰船磁场隐身技术753
13.6.1概述753
13.6.2舰船磁场753
13.6.3舰船固定磁性的测量与控制754
13.6.4舰船感应磁性的测算与控制755
13.7舰船电场隐身技术757
13.7.1概述757
13.7.2舰船电场的生成机理757
13.7.3舰船电场的防护与控制758
13.8舰船尾迹隐身技术759
13.8.1概述759
13.8.2舰船尾迹特性及其控制760
13.8.3舰船尾迹探测761
13.9舰船水压场隐身技术762
13.9.1概述762
13.9.2舰船水压场特性763
13.9.3舰船水压场的测量764
13.10 舰船隐蔽性与舰船建造工艺 765
13.10.1建造工艺中影响隐蔽性的因素765
13.10.2对建造工艺质量要求765
第14章舰船总体电磁兼容性768
14.1概述768
14.1.1电磁兼容的发展历史768
14.1.2电磁兼容性的定义768
14.1.3电磁兼容的研究范畴768
14.1.4舰船电磁兼容的特点769
14.2舰船电磁环境特性与分析770
14.2.1构成舰船电磁环境的因素与特性分析770
14.2.2舰船电磁环境效应771
14.2.3舰船电磁环境数据的获取774
14.3舰船电磁干扰控制774
14.3.1电磁干扰控制原理774
14.3.2电磁干扰控制技术774
14.4舰船总体电磁兼容设计777
14.4.1舰船电磁兼容设计工作要求777
14.4.2舰船总体电磁兼容设计方法778
14.5电磁兼容测试与预测781
14.5.1舰船电磁兼容标准781
14.5.2电磁兼容测试方法782
14.5.3电磁兼容预测784
14.6电磁兼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785
14.6.1我国电磁兼容技术现状785
14.6.2我国舰船电磁兼容技术现状786
14.6.3我国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展望787
第15章舰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790
15.1概论790
15.1.1概述790
15.1.2计算机辅助舰船设计技术的应用791
15.1.3 舰船CAD系统运行环境 793
15.2舰船CAD集成系统796
15.2.1 水面舰艇CAD集成系统 796
15.2.2潜艇CAD集成系统797
15.3并行工程与舰船三维设计798
15.3.1并行工程概论799
15.3.2舰船三维设计800
15.4舰船虚拟设计803
15.4.1虚拟现实技术概论803
15.4.2虚拟设计及系统结构805
15.4.3舰船虚拟设计制造技术806
15.5舰船设计产品数据管理技术809
15.5.1产品数据管理技术809
15.5.2PDM开发平台Windchill系统介绍811
15.5.3基于Windchill平台的舰船设计PDM系统应用813
15.6舰船设计中常用系统815
15.6.1舰船三维设计工具CADDS5系统815
15.6.2虚拟产品开发平台DIVISION系统817
15.6.3CFD软件工具Fluent系统 818
15.6.4结构计算分析软件MSC.Nastran系统820
15.7舰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和相关概念821
15.7.1发展趋势821
15.7.2相关概念822
第16章舰船总体系统工程技术824
16.1概述824
16.1.1舰船总体工程技术824
16.1.2舰船总体系统工程技术824
16.1.3本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825
16.2舰船可靠性826
16.2.1基本概念826
16.2.2可靠性工程828
16.2.3可靠性管理829
16.2.4可靠性设计829
16.2.5可靠性试验848
16.3舰船维修性851
16.3.1基本概念851
16.3.2维修性工程851
16.3.3维修性设计852
16.4舰船可用性857
16.4.1基本概念857
16.4.2常用的可用性参数857
16.5舰船安全性859
16.5.1概述859
16.5.2安全性的一般要求859
16.5.3安全性分析861
16.5.4安全性设计861
16.5.5安全性验证与评审863
16.6舰船保障性864
16.6.1概述864
16.6.2保障性参数865
16.6.3保障性工程组成866
16.6.4保障性分析869
16.6.5保障性评估869
16.7舰船防护性870
16.7.1概述870
16.7.2防腐蚀870
16.7.3防污损873
16.7.4防漏874
第17章舰船总体系统工程管理875
17.1概述875
17.2舰船工程计划管理875
17.2.1计划管理的重要性875
17.2.2计划制定876
17.2.3计划协调技术876
17.2.4网络图的编制877
17.2.5网络分析878
17.2.6计划控制和实施880
17.3我国现行的舰船研制程序与组织机构880
17.3.1我国现行的舰船研制程序880
17.3.2我国现行的舰船总体系统工程管理的组织结构882
17.4舰船标准管理及标准体系883
17.4.1概述883
17.4.2标准的分级884
17.4.3标准的分类884
17.4.4舰船标准化体系884
17.4.5舰船研制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885〖ZK)〗
17.5舰船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886
17.5.1概述886
17.5.2分类886
17.5.3编号887
17.5.4密级划分888
17.5.5更改889
17.5.6归档889
17.5.7程序控制889
17.6舰船质量管理890
17.6.1概述890
17.6.2舰船质量管理的特点890
17.6.3舰船质量管理的原则890
17.6.4舰船质量管理要点891
17.6.5舰船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发展894
17.7舰船装备经济性分析894
17.7.1舰船装备经济性分析的目的和内容894〖
ZK)〗
17.7.2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895
17.7.3全寿命周期费用设计897
17.7.4费用估算方法897
17.7.5寿命周期费用的数学模型898
17.7.6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899
17.8舰船研制风险性900
17.8.1概述900
17.8.2舰船研制风险种类900
17.8.3舰船研制风险管理901
17.8.4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实施904
第18章舰船建造工艺906
18.1概述906
18.2船厂906
18.2.1船厂的分类与组成906
18.2.2船厂的布置906
18.2.3船厂主要工装设施907
18.3.2号料910
18.3.3船体零件的套料911
18.4船体钢材加工911
18.4.1钢材预处理911
18.4.2船体构件的边缘加工912
18.4.3成形加工912
18.5焊接914
18.5.1船体焊接接头914
18.5.2常用焊接方法915
18.5.3船体结构焊接应力和变形916
18.6船体装配918
18.6.1船体分段的划分918
18.6.2船体装配918
18.7舰船下水920
18.7.1下水基本条件921
18.7.2下水方法921
18.8模块化设计与建造923
18.8.1国外发展状况923
18.8.2模块化技术原理924
18.8.3模块化技术的优势925
18.8.4模块化设计925
第19章舰船系泊与航行试验927
19.1概述927
19.2系泊试验928
19.2.1系泊试验的条件928
19.2.2系泊试验的主要内容928
19.3航行试验931
19.3.1航行试验的条件932
19.3.2航行试验的主要内容932
19.4交船与验收942
19.4.1交船组织943
19.4.2检验机构944
19.4.3舰船交付944
第20章舰船技术未来的发展946
20.1概述946
20.2未来舰船的发展趋向和技术特征946
20.2.1未来舰船装备的发展趋向947
20.2.2未来舰船的技术特征951
20.3舰船总体新技术956
20.3.1舰船力学的创新发展956
20.3.2舰船船型的创新发展957
20.3.3舰船总体设计技术的创新发展958
20.3.4舰船总体性能的创新发展959
20.3.5舰船制造模式的创新发展961
20.4舰船新型动力技术962
20.4.1概述962
20.4.2水面舰艇新型动力技术963
20.4.3潜艇新型动力技术964
20.4.4舰船动力系统网络化与智能技术966
20.5舰船隐身技术966
20.5.1水面舰船隐身技术的未来发展966
20.5.2潜艇隐身技术的未来发展968
20.5.3被动隐身技术970
20.5.4舰船反隐身技术971
20.6舰船武器装备技术972
20.6.1精确制导武器972
20.6.2激光武器972
20.6.3高功率微波武器974
20.6.4电炮技术974
20.6.5新型水下高速武器976
20.7舰船电子-信息技术977
20.7.1国外电子信息装备最新作战理念977
20.7.2国外舰载作战系统发展状况979
20.7.3警戒探测系统的发展983
20.7.4通信系统986
20.7.5导航系统986
20.7.6作战指挥系统的发展986
20.7.7编队指挥系统的发展987
20.8舰船电磁兼容技术989
20.9舰船建造模式新技术991
20.9.1概述991
20.9.2造船模式的发展进程和技术创新模型992
20.9.3舰船模块化设计建造996
20.9.4舰船数字化设计工程998
20.9.5未来船舶发展的典型特征1000
20.9.6现代造船理论的八项基本概念1002
20.9.7造船前沿的八项基本概念1003
附录1有关海洋问题的几个名词解释1007
附录2百年来帝国主义在我国沿海登陆入侵情况一览表
1009
附录2常用计量单位1009
附录3舰船、航海工程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012
参考文献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