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学阮公体三首

《学阮公体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求陈这亲取此诗共三首,分别从三个时间点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理想的看法,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集中反映了其人生观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范。《学阮公体三首》是刘禹锡模仿阮籍《咏怀诗》的作品,运用了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曲折隐约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 中文名 学阮公体三首
  • 别名 效阮公体三首
  • 作者 刘禹锡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绿果烈阿养谁坚父零品原文

  学阮公体(1)三首​

刘禹锡

  其一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2)。只言绳(来自3)自直,安(4)知室可欺(5)?

  百胜难虑敌(6),三折(7)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8)能慕(9)己知(10)?

  其二

  朔风悲老骥(11),秋霜动鸷禽(12)。出门有远道,平野(13)多层阴(14)。

  灭没(15)简正突宣知巴众省驰绝塞(16),振迅(17)拂(18)华林(19)。不因感衰节(20),安能激壮心?

  其三

  昔贤(21)多使气(22),忧国不谋身(23)。目览(360百科24)千载事,心交(25)上古人(26)。

  侯门(27)有课北松洲封圆道调围仁义,灵台(28)多苦辛。不学腰如磬(29),徒使甑(30)生尘。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1. 学阮公体:模仿阮籍的《咏怀诗》。阮公,阮籍(210-263),字嗣宗,魏晋时著名诗人,有《咏怀诗》八十二首传世。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个猛烈抨击虚伪礼法,消极反抗司马氏政权的人物。
  2. 从时:顺从时伯林际误光留缺钢原尚,追随行时的潮流。
  3. 绳:木工用来划线的墨斗绳,这里指法度。
  4. 安:哪里。
  5. 室可欺:在暗里就可以搞阴起负同谋诡计。《梁书·简文帝本纪》中有“弗欺暗室”(意思是说人应该光明正大蛋刑缺优能粮敌,不要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搞厚盐兴货啊阴谋诡计)的话,“室可欺”与它的意思正好相反。
  6. 难虑敌:一作“虑无敌”。虑,思考,认识。
  7. 三折:即三折肱(gōng)。《左传》定公十三年载:“三折肱江流轮谓乡,知为良医。”(多次折断胳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
  8. 焉:怎么。
  9. 慕:显事对兴洋额院汉露,看出来。一作“暴”。
  10. 单降己知:即知己,认识自己的意穿服思。
  11. 骥(jì):千重滑由算良马。
  12. 鸷(zhì):禽,大鸟。
  13. 平野:平旷的原野
  14. 层阴:一层一层的阴云。
  15. 灭没问盾汉各:消失。
  16. 绝塞:边塞的尽头。
  17. 振迅:振翅疾飞。
  18. 拂:掠过。
  19. 华林:繁茂的树林。
  20. 衰节:指深秋。因深秋草木零落而变衰,故称深秋为衰节。
  21. 昔贤:前代的贤能之人。
  22. 使气:坚守刚直的气节。
  23. 谋身:为自身谋划,谋取个人利垂老府剧益。
  24. 目览:眼观。
  25. 物令角你基究织动科孙处交:相通。
  26. 上古人:即昔贤,古代的贤德之人。
  27. 侯门:王侯之门。《史记·游侠列传》载:“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哪山各具杨受改差窃国大盗可以封侯品拉,王侯的门里,存在着仁义。)
  28. 台:指心。
  29. 磬(qìng):古代乐不乱器,用玉或石做成,形状弯曲。
  30. 甑(zèng):古代炊具。范晔,《后汉书·范丹传》载,范丹极贫,久不为炊,“甑中生尘,釜中生鱼。”(甑里边长满了灰尘,釜里边生出了小鱼。)

白话译文

  学阮公体三首

  其一

  我年轻时就有着远大的抱负,遵奉直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说法度如绳丝毫不能苟且,那知道搞阴谋的人卑鄙恶毒?

  百战百胜不一定能认清对手,多次折臂却可以学到些医术。一个人如果没经过什么波折,他有办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吗?

  其二

  飒飒秋风感奋了伏枥的老骥,冷冷秋霜激动着在冓的鸷禽。老骥要驰骋,哪怕路途遥远;鸷禽想翱翔,何惧天空层阴。

  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

  其三

  古贤都坚守着正直的气节,忧国忧民从来不谋求私利。我目览青史搜求前贤事迹,我的心和他们连在了一起。

  说什么“侯之门仁义存”呵,他们是窃国大盗只知为己。我不学腰如磬折的下流相,哪怕我甑里生尘釜中生鱼。

创作背景

  《学阮公体三首》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是模充的相树仿阮籍的《咏怀诗》的。阮籍的早来自年“好书诗”,有“济世志”。由于处在魏晋易代的混乱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残酷,使他抱负不得施展,安全不得保障,为避祸,他后来变超显复得“发言玄远,口不臧否360百科人物。”虽然如此,他还误电光件关是将深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用“咏怀”的形式,曲折隐约地倾诉出来了。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说阮籍“使气以命诗”;钟嵘在《诗品》中说《咏怀诗》“厥旨渊放,归车旧持绍波老号胜众趣难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况临种都民死普前受破矛之关系》中说:“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是隐而不显的。”阮籍是建安以后第一个全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利跑奏。他的含蓄的诗风,给后来处于黑暗统治之下的诗人开拓了一条抒情述怀的道路,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都是受到阮籍《咏怀诗》显著影响的诗作。《学阮公体三首》是对《咏怀诗》的有意模仿。刘禹锡和阮籍一样,是“使气以命诗”的。这三首诗和《咏怀诗》一样,是“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

作品鉴赏

  其一

刘禹锡

  第一首总结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得斤担异我即来的经验教训。诗人少小就胸怀大志,崇尚直道,不从流俗。但是,因为涉世未久,阅历匪深,巴里频消军准所以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现实、变幻无穷的政治风云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诗人把政治斗争想象得过于简单,把斗争的对手估计得过于善良,不曾料到他们会大搞阴谋,会暗售其奸。这是诗人自我总结的政治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诗人懂得“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的哲理,面对失败不消极、不悲观,从础杆限冷“失意”中认识自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积极准备继续投入战斗。

  其二

  第二首抒发了诗人自强提来要调分氢陈房不息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着力勾画了“老骥”和“鸷禽”的形象,卒章显志,交代了勾画这两个形象的意义,将全诗所抒发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的流传千古的绝唱。其所以见佳,不但在于它“以彼物比此物”,突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写了曹操的宏图大志,而且更在于它可以被不服老的人们为言己志而顺口吟诵,可以被人们为了形容他人的老年笃志而信手拈来。刘禹锡对这两句诗特别喜爱,不止一次地节蒸新代斯抓受传星宗将其溶入自己的诗文之中义校十完。例如《秋声赋》中的“骥伏枥而已老,鹰在冓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这首诗和《秋声赋》一样,并不是简单地把古典化为自己的诗句之中,而是挥动大笔,给古典赋予了某些新义,勾画了一幅“老骥随海概程汉失单华副语穿驰骋图”,并把这幅图与“雄鹰翱翔图”互相迭印,使老骥和鸷禽的形象活生生地勾画出来了。“不因感衰节,安能激文市思香约销止利超考壮心”,是诗人就骥驰鹰翔而发的议论,是诗人对老骥和鸷禽的由衷的赞叹,是令来又树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这十个大字,使全诗主题鲜明,使全诗感情激荡。

  其三

  第三首描绘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斗争,永不妥协的顽强意志。“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这四句诗使读者看清了诗人是以“昔贤”为榜样的,诗人从“昔贤”身上汲取了力量,他也是“忧国不谋身”的。“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嘲置米河情讽了王侯们只知窃国。诗人说他们坐虽超力探唯名是求,唯利是图,绞尽脑汁,甚是辛苦。这两句切中古往今来的时弊,把诗人所处的社会的腐败现实揭露得体无完肤,鞭挞得入骨三分。“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抒发了诗人坚持斗争,永不妥协的顽强意志。这两句诗可以和陶渊明的“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陶潜传》)、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媲美。这两句虽然不及李白的两句豪放,但是比李白的两句深沉。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是钟嵘对《咏怀诗》的艺术特色的评价。它是指《咏怀诗》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即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或用古人古事比喻。《学阮公体三首》也是运用了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即所谓的“厥旨渊放”),曲折隐约地表达思想内容(即所谓的“归趣难求”)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年,又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入仕以后,积极参加政治运动。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唐德宗薨,顺宗即位,八月改元永贞,即起用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刘禹锡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为革新的核心人物。半年之后,改革失败,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州府的司马,史称“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途中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而后先后在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自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故世称“刘宾客”。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检校礼部尚书,次年病逝于洛阳。刘禹锡一生宦迹漂泊,所到之处,关心民瘼疾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作。他的诗歌创作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白居易对其推崇备至,称之为“诗豪”。所著诗文见收于《刘梦得文集》中。

刘禹锡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千缘爱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