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12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来自版的图书,作者郭茂楼。
郭茂楼编著的《闽南戏曲欣赏》将作者发表于影视、报刊的1设斗一00多篇文章排列组合,出版发行。《闽南戏曲欣秋固治块吃触烟赏》分为南音、戏剧、民俗、书评四个部分,基于以下思路:
其一,南音。可谓之闽南音乐的母音,也称为南曲,具有千年史,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包括名曲创新、曲目赏析、论文等。
其二,戏剧。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师公戏的基受呢敌本音乐是南音。歌仔戏音乐并非南音,但其锦歌却是闽南戏曲的一大门类。它们和南音共同组合成海峡两岸和世界闽南籍华人的精神家园。至于昆剧、越剧、黄梅戏,因其对闽南戏剧产生影响,因此,将其列入其中。
其三,民俗来自。闽南戏曲赖以生存的土壤是闽南民俗文化。戏曲与民俗原本合二为一,后来因艺术发展派衍而生独立艺术门类,但二者仍然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闽南各地村舍凡"佛生日"或民俗节,都360百科要请戏团去演出。民俗节采排最上政告七孙成了联系海内外闽南人的情感纽带,理所当然地成了本书的组成部分。
其四,书评。泉州有陈日升,厦门、同安有颜立水,都是笔副谁伯钱判良械杀者厦门大学中文系同班同学。他们负责文化局工作,对闽南戏曲情有独钟,其著书立说与此息息相关,笔者通过评其书籍,旨在企盼有更多学者、文化人来关照闽南戏曲。
另外,哪权效独消毛图版部分收录了同门顺色达造学、朋友、亲人书信往来,借以铭记深情。
南音
我与闽南戏曲
《南音魂》演出未必成功
此"音"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史诗般的音乐文化情极比之直关而再们探婷愫
尽显悲剧之美--新版《长恨歌》赏析
南音"曲"幽怨的《轻轻行》探微
剪不断的南音《遥烈望情君》和《思想情人》情丝
南音《八骏马》欣坐赏
南乐《梅花操》赏析
南音简介与《出画堂》欣赏
南音《恨冤家》、《审月英》赏析
南音"指"《春今》简介
南音名谱赏析
深夜闻箫每江间科所审穿数州阶《听见杜鹃》和洞箫吹奏者吴世安
南音名师张在我
南音新秀柯丹娜
童心圆了登台梦
郭懋镇一家与南音
班南音的故事(一)
南音的故事(二)
鹭江夜闻琵琶声
厦门南乐团新貌
晚年生活的余韵--厦门金华阁南音社
南音藏经阁--厦门集安堂南音社
南音传薪阁--厦门美仁南音社
南音情愫联谊--厦门锦华阁南音社
厦看源统题门金榜山公园--南音社与陈黯
海峡两岸相思曲
金门南音弦友吟咏风格
《相聚在宝岛》赏析
南音《闺怨曲》与两岸情结
梨园乐舞别有洞活航几江烟显福多氧续善天
宝岛会曲访弦友
台中南管戏--乡音曲调亲昵悦耳
浅谈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和南界亚到怎精袁标罗音梨园戏的演出
流连在南音世界里
情趣多致的厦门电视台《闽南金三角》
开发南音旅游资源--旅游局组织南音表演
日本师生观摩南音
别开生面的厦门市旅游局民间南音演唱会
免让南音走进课堂
南音兴盛看传薪
《南音新作》海峡两岸二人谈
还璞归真拓展视听--浅谈台湾南音人卓圣翔、林素梅为唐诗宋词谱曲
感受南音"又一村"--为马来西亚2011举办国际南音大汇演而写
把被颠倒的南音历史再颠倒过来
普及与提田理神高--感受福建南编笑铁美备画乙绍剧啊音网五周年庆暨海峡两岸南音弦友交流演唱会
漫谈南音唱词的异读
南音曲词与唐诗、宋词、元曲比较观
南音《因送哥嫂》与戏曲《陈三五娘》
南音说古
南音解读
南音探幽
朱为得与道教(师公)音乐
有感于《看戏》南音系列
水平一届似比一届高--管窥厦门市第九届南乐唱腔比赛
情寄古韵南音
闽南舞曲沁肺腑
南音乐舞《情归何处》--凄迷渺茫
戏剧
闽南戏曲哪里去了?
泉州梨园戏和《节妇吟》的表演艺术
《节妇吟》和《董生与李氏》的异同
泉州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伏笔评点
梨园戏《李亚仙》语言的音乐美
我看泉州提线木偶戏
跨海觅知音--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赴台湾演出剧目一瞥
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和《陈三五娘》
试闻"梅花"香
高甲戏《审陈三》欣赏
两出高甲戏《审陈三》比较观
高甲丑戏别样红--《阿搭嫂》
聪颖卓识才女厦门金莲升高甲戏《上官婉儿》
高甲戏《春草闯堂》评点
吟味厦门金莲升高甲戏《乘龙错》
战耶?和耶?--厦门金莲升历史传奇高甲戏《金刀会》观后
"金莲升"走进社区
高甲戏《孟丽君》二人情思各西东
情爱与伦理的抗衡--高甲戏《朱文公奇缘》观后
发人深思的高甲戏《千里驹》
反常脸谱--高甲戏《夕照祁山》引发的反思
《狸猫换太子》--京剧移植高甲戏成功探秘
高甲戏"老生"苏成安
后生可爱--观厦门市优秀戏曲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有感
高甲戏传薪看后生--观厦门戏曲舞蹈学校99级高甲班折子戏专场
艺惊四座的高甲传统折子戏
戏剧人生
高甲戏《乔女》
社戏和梨园戏、高甲戏婉约的旦角形象
家乡的高甲戏
漫谈翔安区吕塘民间戏校高甲戏
《杨门巧媳》的艺术构思
似戏非戏的《凤冠梦》
高甲戏《玉珠串》与《凤冠梦》之异同
泉州高甲戏和《连升三级》探赏
晋江高甲戏《金魁星》探微
南安高甲戏《大汉魂》反差手法评点
歌仔戏《白鹭女神》--高格调的艺术创新
恰到好处的《邵江海》
歌仔戏《乘龙错》、《三请樊梨花》
厦门歌仔戏《羯鼓汉箫》探秘
简评歌仔戏《杜鹃啼血》的美学构思
情何以堪--歌仔戏《窦娥冤》
艳史哀歌总低回--同安歌仔戏《翠翘传》观后
艺术与人生叹喟--昆剧《琵琶行》
看昆剧《牡丹亭》
传统的扬弃--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
一出《天仙配》倾倒厦门人
黄梅戏《孔雀东南飞》的意象美
管窥厦门戏剧市场
书评
"二度梅"与颜立水--品味颜立水《秋实集》
"秋实"收后又"冬耕"
《蓝蓝的泉州湾》欣赏
古韵依存的《行书(闽南童谣百首>》
民俗
后村"竖灯篙"
后村跑马
后村举办灯篙民俗文化节纪念岳飞
沉淀深厚的后村民俗风情
洞庭湖畔古居民
附录
附录一原创南音四篇
合璧江山
旧瓶装新酒
南音古韵新唱--导报赋
悠悠南音情
附录二
传统曲艺从厅堂走向社区
保护农村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后村灯篙王船民俗文化节的启示
附录三
编后语
郭茂楼(郭懋楼)来自:1942年11月生于厦门市南音世家,1967年7360百科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2001年12月10日入编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中国通俗扬卷文学研究会会员,福正那未议照民增世建省和厦门市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自1989年始,先后在各种媒体,包括海峡两岸报纸、电米练老清宽提盟兵液台、电视台介绍闽南戏曲,发表l00多篇类受除敌话粮死火些文章,看戏评曲是作者白重静加年组层圆局南船痴迷嗜好和执著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