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超越生命临界点

《超越生命临界点》是1997来自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360百科者是绍六。

  • 中文名 超越生命临界点
  • 定价 19.80元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作者 绍六
  • 出版时间 1997-12

作者介绍

  绍六酸合施船官,本名李绍六,19晶第39年生,武汉市人,中国作家会会员,武汉市文学创作所副所长,国家一级沿况抓位看作家。

  早年从事美术工作,"文革"中因"攻击"江青而入狱5年且点面进容宗;平反后,任某厂负责人。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已发表作品逾500万字,出版《狱霸》等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5部,电视连续剧《漩流》等多部,多次获奖。

  近年来,绍六以超越文学视角婷住限顶哪的独特目光关注人、生命和世界,对文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兴趣浓厚,潜心积累,决心创作出一种新的作品样式,将严肃性与可读性、文学性与科普性,信息性与创见性相结合的大文化跨学科作品。

  本丛书就是这种探求的尝试。

作品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类是短命的生物

  一 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是多少?

  1 细胞分裂说

  按此说 人的寿命应当是110年

  2 "寿命系数"理论

  按此理论推算,人的寿命应当是125―175年!

  3 "性成熟期推算法"

  四亮低汉绿不按此法计算,人的寿命层省兴粉应当是112― 140年

  二 状较动查独提态露跳特烈人类为什么是短命的生物 ?

 来自 1 造成地球生命基本毁灭的自然大灾变

  最明显的证据是6500万年前地球上恐龙的灭绝。

  它可能是由于类似小行星撞击地球这样的灾变引起

  的

  2 毁灭局部地区生命的自然灾变

  地震、龙卷风、水灾、旱灾和火灾等自然灾变江究留议,可

  以使地球局360百科部的生命消失 这是人们所熟知但却在

  不少情况下难以防范的

  3 直底源兵企很卷源零

  人类为了生存竞争,以直立的方式生活,使前肢发

  展成双手,使供血的最高点为脑部,而脑部的某一

  部位――位于大脑的脑垂体前叶――是人类寿命的

  控制机构,它可能长期得不到余低均止即充足的养份。该部位

  可能的缺血状态,有可能影响人类的寿命混味字盾故祖丝

  4 战争

  战争,通过愿逐笑打染重抗百内止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大大地降低了人类

  的平均寿命。

  5 传染性疾病

  的身呼当呼台武费海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漫漫历史上,致人于死命

  的主要是传染病,如鼠疫、麻风、梅毒、天花、霍

  乱和流感等。人类为战胜这些疾病,作出了巨大的

  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不可忽视的是,许多人

  类自认为已经战胜了的传简合华义余个回粮染病在本世纪末又有抬头

  的现象,如肺结核等 课眼任除掉磁材病金所以防治传染病的任务仍是

  相当艰巨的。

  6 非传染性疾病

  当代,影响人类寿命的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非传

  染性疾病,如癌症 心血管疾病等 它们是现代人

  类的最大杀手

  7 现代人的心理疾患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不仅

  与事业的成功有关 与健康有关 甚至直接与寿命

  有关。

  8环境污染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的爆炸提醒人们,要采取国

  际合作,强化环境保护。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

  我们这个星球的头等大事。

  9 性格与信息负荷

  现代医学的观察和研究显示,A型性格的人易患心

  脏病,易猝死;而C型性格的人会给癌症以可乘之

  机。一个人的信息负荷与健康 寿命是直接相关

  的。

  10 超出自然规律控制的人类性生活

  人类无严格的发情期,可以随时发生性行为,这已

  演变成一种本能的、宗族的、种族的社会行为,成

  为追求感官享受的生活方式 为此 人类付出了缩

  短寿命的代价。

  11 交通事故等现代灾难大大地缩短了人的寿命

  自本世纪以来 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

  3200万!

  第二章 长寿问题初探

  一 与寿命有关的因素

  1 淋巴细胞的数量

  人的正常死亡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数量的下降有

  关。

  2 生物体内有"死亡丧钟"吗?

  研究证明:人体头脑内部那个樱桃大小的、近于椭

  圆形的脑垂体前叶 在分泌着多种激素的同时也释

  放着"死亡激素"。

  3生育期与寿命的关系

  观察显示,大多数长寿老人 生育于他们父母的生

  命力最旺盛的青壮年时期

  4 低氧环境

  这是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长寿个案

  1中国的长寿之乡和长寿之最

  我国广西的巴马被第13次国际医学会议正式确定

  为继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卡班等之后的第

  五个长寿之乡 中国现今的"长寿之王"是仡佬族

  农民龚来发。

  2 世界最长寿的老人叫穆萨

  在所能查到的资料上,目前活在世界上的最长寿的

  老人穆萨在埃及,1996 年时150岁。他说 真诚的

  爱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3普夏镇――长寿镇

  英国中部的普夏镇,人口9000,因有多名百岁老

  人,被称为英国的长寿镇。他们远离城市的紧张生

  活,多吃新鲜蔬菜和乳制品。

  4 "不老的女人"

  波兰的金发美女莱茵丝,八十多岁却看似只有三十

  岁。专家们对她检查后的结论是,她在十岁以后

  全身的细胞生长和老化速度慢于常人十几倍!

  5 冰心老人的长寿之道

  她长寿的真正原因是淡泊名利 以超乎常人的宁静

  心境对待一切。

  三 "六十而立"

  1 老年问题的现实与展望

  到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3亿,

  占人口的1/10。到204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

  到4亿,占人口的1/4。科学家已作出断言:今天

  出生的孩子,至少可以活到83岁,他们的下一代,

  至少能活到100岁;人们如科学健康地生活,几乎

  都可以活到120岁!这是喜讯 但老人问题将更加

  严重。

  2 某些国家对解决老年问题的措施 与设想

  日本拟建立"海外退休村"美国越来越多地建立

  "退休居民区"

  3 中国:解决老年问题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对老年的标准要重新进行界定。为了使老年

  人更幸福 中国比西方国家有更多的有利条件。

  四 衰老

  1 具有不同意义的生命过程

  对于衰老这一生命过程,令人可怜的和值得骄傲的

  都有 一个蜷缩在小屋内的老人和一个接受访问的

  老学者,衰老对于他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2 运动的作用

  肺活量是检验衰老的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一

  个70岁老人的肺活量是他20岁时的一半。对于这

  剩下来的一半,是继续减少下去,还是重新激活起

  来,或者是延迟其减缓的过程 关系到生命的长

  短。

  3 衰老的新定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

  一个人只要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他就老了

  4 三不养生法

  烟酒不沾,手脑不闲 运动不止

  5 心理与心境

  注重心理卫生和心境平静,是养生的重点 心理问

  题有时比生理问题更为重要

  6 人类因多食而早死

  饮食与长寿以及某些慢性病的发生之间存在极大的

  相关依赖性。因此,凡是能吃的 你都可以吃 但

  不可过量,切忌偏食

  7 衰老"菜单"

  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并在大量科学试验基础上总

  结出的催人衰老"菜单"有许多份 但是,它们大

  同小异。

  8 高危生活方式

  人的衰老除了表现在肉体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精

  神方面,后者最容易被人忽视。精神衰老能加快人

  的生理衰老 对人的生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高危生

  活方式

  第二章 长寿的误区和陷阱

  一 几种误区

  1 药物保平安

  药物的滥用 是人类在健康长寿问题认识上的重要

  误区。

  2 悖论:"生命在于运动"与"生命在于静止"

  这看似"悖论"的说法,其实都有一定道理,问题

  是人们应当怎样协调这二者的关系。过分强调某一

  方面,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3 边缘性营养缺乏症与减肥热

  不要提倡减肥。在无病的情况下,还是稍稍瘦一些

  为好。适当胖一点的人 在不少情况下 维持生命

  的能力稍强

  4 阳光的功过

  不要以为阳光对人的益处是无限的,事实上,它能

  破坏我们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链,使皮肤过早老

  化,甚至诱发皮肤癌。当大气臭氧层因人类对环境

  的污染而受到破坏后,这种有害影响越来越大了

  5 "身材高大"的审美标准

  未来学家心中的人类理想身材是135CM― 150CM

  当前人类对高大身材的审美追求是十分盲目的

  6 预支生命与"过劳死"

  付出太多而吸纳太少,是"年富力强"者预支生命

  的表现。如不注意这个问题 会削弱人类的质量和

  民族的质量。

  二 "气功"陷阱

  1 气功的历史根源

  远在商、周和战国时期,气功就已出现,汉代以

  后,由道教归纳总结和推广弘扬。历史上,道教一

  直处于与儒学抗争、向统治者争宠的地位。它对人

  们的真正影响是长生和成仙的梦幻。

  2 现代"气功"

  现代'气功'的最大特征是竭力摆脱道教色彩而冠

  以科学的桂冠。它形成三次热潮,以至达到"'气"

  吞山河"的程度。

  3 "大师"们的许诺

  有的"大师"宣称自己的"真气'中的中微子能穿

  透所有的障碍物,可以杀死人体内的各种病毒和病

  菌。有的报道甚至说某"大师"的带功报告可以让

  聋哑人开口说话……

  4 是气功还是催眠术与魔术?

  "气功大师"们将本属魔术和催眠术的东西冠以科

  学的桂冠 并极度夸张地称之为高科技 这未免欺

  人太甚!

  5 泼向"气功大师"们的一盆凉水

  实践证明,作为传统的、正常的、非骗术的气功健

  身 有较大的选择性 而并非"大师"们所宣扬的

  "人人皆可参与,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6 来自内部的倾轧和正义的反戈一击

  气功没落的原因,是由于"气功大师 们"得寸进

  尺,得陇望蜀,好大喜功,弄虚作假,装神弄鬼,

  故弄虚玄,唯利是图,互相倾轧"。当然,气功界

  中的某些人出于良知而出面揭穿也起了一定的作

  用。

  7 从关于美国"星门计划"的两种译本看"特异功能

  这两篇不同的译本表明了一个事实:其中有一个是

  在撒谎。一本看似严肃的刊物为何要撒谎?由于与

  千百万人对健康和寿命的追求相联系 所以它的危

  害性是严重的。

  8 台湾"神棍"与大陆"信息茶"

  鲁迅当年所担忧的,就是民众的和社会的愚昧。台

  湾的"神棍"现象,不仅具有骗钱的目的,不仅是

  "伪科学",还有向邪教发展的可能 一切向往健康

  长寿的善良人们,都应当有所警惕

  9 对"特异功能"的一点猜想

  某些确实可信的"特异功能"有可能是人类的返

  祖现象

  第四章 死亡及濒死体验

  一 不可避免的死亡

  1 死亡,令人慰藉吗?

  任何生命(包括人类的个体生命)为了达到生生不

  息和永久延续,只能采取以新的肉体生命接替老朽

  的肉体生命的方式,从而使生育成为必要、死亡成

  为必然。这样 我们就找到了一切严肃死亡观形成

  的起点。

  2 古老的死亡观

  古代埃及人不相信人真正会死去,为此,将他们对

  死亡的理想赋予奥西里斯,并指出复活的可能性

  从而奠定了西方许多宗教解释死亡的基础

  3 百家争鸣的东方死亡观

  中国关于死亡的观念,渊源深长,而且充满哲理和

  智慧。墨家的摒弃天命、努力有为、慷慨赴死、英

  勇就义的死亡观,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死亡观

  二 关于死亡的界定及其流变

  1 最古老的判断死亡的标准――停止呼吸

  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呼吸的停止,就意味着灵魂离

  体,死亡降临。俗话说的"断气"就是死亡。

  2 "心死"标准的建立

  人类总结了经验教训,通过观察和狩猎,发现把心

  跳的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准更准确些。但是,"心死"

  的标准从一开始就受到实践的挑战。

  3 "脑死亡"标准的形成

  脑是区别此人之所以为此人的根本所在,脑是一个

  人的思想、情感、经验、记忆的根源。因此,死亡

  的新标准指向了脑――人类的最高等级的器官 这

  样,死亡定义特别委员会于1968年首先提出新的

  死亡概念――脑死亡

  4 细究灾难性死亡

  大部分灾难性死亡都属于"丧失生命机会"而死去

  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既是死于灾难,也是死于

  个性和训练 人的心理状态与死亡是有很大关系

  的。

  5 21世纪,可能废除"死亡"概念

  很可能在21世纪,人类将废除"死亡"这个概念

  "死亡"将至少在医学上消失

  三 临终与临终关怀

  1 什么是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就是使人的生命在临终阶段得以提高生命

  质量的举措,其主要内容有三,即对疼痛的处理、

  对临终者所处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心理调节,以及对

  家属的慰藉和安抚。

  2 减轻痛苦

  现代的临终关怀的原则是在家属默许下或明确表态

  的情况下,不再大量使用贵重药物 而使用有效的

  止痛术来解决病人的痛苦问题。

  3心理调节

  对于临终者,要让其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上过得丰

  富、尊严和有价值 是这项工作的深层次问题 尤

  其应当引起注意。

  4 对临终者家属的抚慰

  临终者去世前后 其家属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精神

  折磨是十分巨大的 这是做好临终者家属抚慰工作

  的重要原因。

  四 典范和试验

  1 伟大的典范

  现年87岁的特里萨嬷嬷于1952年建起了世界上第

  一所"垂死贫民收容所",用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

  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

  2 我国临终关怀工作的起步和试验

  1986年,一位名叫李伟的中年人,首创了一家临终

  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关怀医院。1988年,天津医

  学院在我国率先创建了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90 年

  开始 他们又专门设置了临终关怀病房……

  五 遗嘱

  1 五彩缤纷话遗嘱

  世上没有遗嘱的范本,完全是由死者生前的人生态

  度和价值取向而定,也靠死者在临终时的状态而

  定。只要真实,只要是死者终极状态的传达和表

  述,都不仅受到法律的尊重 还应受到人类情感的

  认同。

  2 透着活人心性的遗嘱

  遗嘱,其实透着活人的心性 甚至可以折射出时代

  和人的灵魂。

  六 濒死现象与濒死体验

  1 我国首例濒死体验研究报告的诞生

  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

  有助于人类对面临死亡的人进行救生 安抚和治疗

  照顾,也使濒死者可以适应和增加对死亡的抵抗

  力。同时,对于企图自杀的人,也可以起到认识生

  命价值的作用;对于完善精神病的科研和治疗,也

  有其独特的意义;对于破除迷信 建立唯物的死亡

  观,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2 是自杀?是安乐死?是濒死体验?

  赵大夫在自知胃癌转移无法治疗时,以服用安眠药

  的方法死去,同时留下临终前自我感受的纪录。有

  人认为她的死属于安乐死,是高尚之举,但也有人

  认为她属于自杀 但这其实是一起濒死体验的自我

  试验。

  3 独立进行的濒死体验

  不少濒死体验者本身是科学家,他们独立进行的濒

  死体验往往与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引起人们的无

  限崇敬。

  4 国外的"濒死经验"研究

  濒死经验是人在弥留之际因为恐惧死亡而产生的一

  种现代科学尚未发掘的奇特现象。它给人们提出了

  许多问题……

  第五章 安乐死

  一 历史与现实

  1 概念及分类

  安乐死,是指现代医学无法挽救的绝症病人在濒临

  死亡时所产生的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 在本人及

  家属的强烈要求下,经医生及其相关部门的认可,

  以人为的方式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结束生命的过

  程。

  2 历史上的安乐死

  研究此种社会现象,可以追索到人类遥远的过去

  3现代意义的安乐死

  在经历了行为上的野蛮及理解上的曲折以后,安乐

  死今日终于能够作为一个严肃的问题被广泛讨论和

  作为一种法律化的行为被逐步实施。但由于涉及医

  学、法学、伦理学、经济学、宗教学、社会学及哲

  学等等方面,牵连医生、病人 家庭 社会等多种

  关系,自然引起激烈争论

  二 跨世纪大争论

  1 赞成者的理由

  核心是个人的意愿。

  2 反对者的理由

  核心是担心它的滥用

  3 伦理学领域的冲突

  核心是医生的天职。

  三 处于两难境地的法律

  1 法律纠纷层出不穷

  由于缺乏法律的界定 纠纷呈现数量多而且处理混

  乱的状态。

  2 我国的一桩"故意杀人"案

  1986年发生在陕西的夏素文安乐死案 拖了六年

  最后作了无罪判决。

  3 让人恨不起来的杀人犯

  由于法律往往滞后于生活本身,因此 在安乐死问

  题上,人们应当持极为审慎的态度。

  4 德国安乐死第一案

  阿罗特医生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是违法的,但又说

  是绝症病人的痛苦使他做出了法律禁止的事情。他

  呼吁法律部门应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 允许绝症

  病人寻求安乐死。

  5对胎儿安乐死问题的思考

  1994 年,丹麦道德委员会提出建议:不让怀孕足

  28周而体重少于1公斤的早产儿生存下去。

  6 安乐死的紧迫点――对严重先天缺陷患儿的舍弃

  对于严重先天缺陷病患儿实施安乐死,应当尽快作

  出决定 不能长时间拖延。这是安乐死问题的紧迫

  点。

  7 "植物人"的安乐死

  植物人状态是基本相同的,对其进行安乐死的后果

  也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成为植物人的原因不同,极

  易造成道德判断上的差异。但更复杂的问题是如何

  判断某个植物人是不可恢复知觉的。

  8 跨世纪的法律争论

  开始时,人们往往多从伦理学角度看待安乐死问

  题,现在,则更多是从法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

  需要在法律上证明安乐死的可行性 要不 就应当

  有理有据地反对它。

  9 假若实施安乐死

  实施安乐死 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运作

  第六章 生命归宿地

  一 真挚的情感与虚假的"表演"

  1 真情与矫情

  当一个人死亡后,活着的人会流露出极为真挚的情

  感,但是,虚假表演却比比皆是

  2 "死不瞑目"现象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尸僵现象 可是人们往

  往赋予它情感的意义

  二 死亡后的归宿地

  1 安葬之地很精彩

  人类安葬死者大致有六种方式,即土葬、火葬、水

  葬、风葬、天葬和食葬 在当代 更呈现出五花八

  门、异彩纷呈的态势。

  2 金字塔,受死亡观支配的墓葬观

  基于人死后仍然"活"在世界上的死亡观,在古埃

  及(当然,其他大多数民族也是这样)的文化史

  上,墓葬便成为一大景观

  3对埋葬后的猜想

  虽然各民族都有对死后的"美好"描述 但在本质

  上都透着活人的虚伪。

  4 可疑的安葬形式和最理想的安葬形式

  出于商业目的,有人在死人身上大做文章,不惜推

  出所谓"太空葬"、"月球坟场"计划等等。新的、

  理想的、大众化的安葬方式,建立在人与大自然是

  统一体的认识基础上,典型代表是"水葬"和"绿

  色安葬"(亦称树葬)。它不仅与爱心有关 还与人

  类对死亡的认识有关。

  5 陵园和墓志铭

  不少国家的陵园 都有森严的等级 而墓志铭却五

  花八门……

  6 生命的伟大延续

  邓小平遗嘱中关于他的角膜和骨灰的处理意见,是

  一个真正唯物主义者的最勇敢最伟大精神的最后

  体现!

  第七章 长寿新边疆

  一 长寿新概念

  1 长寿新概念

  离开健康,单纯用平均寿命、死亡率来评估人类的

  寿命,评估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和城市的健康状

  况是很不全面的。长寿的新概念和"健康期望值",

  指的是一个人始终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以这个标准

  来界定寿命 将引导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一个

  新的境界。

  2 睡眠再认识

  人类开始以延长寿命为目的 从事对睡眠的研究

  3 遏制富国的高消费――一个看来与人类寿命无关的问题

  人类为了整体寿命的延长,在世纪之交,应当考虑

  实行一个关于资源消耗的一揽子计划,提出各个国

  家的量化指标和个体量化指标 并严格进行监控。

  遏制富国的高消费是当务之急。

  二 加强与老年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

  1 可以行动的"植物人"

  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即SDAT)患者越

  来越多,构成对全世界老年人的严重威胁

  2 加强对帕金森病的研究

  人类对这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疾病的病因还缺乏认

  识。

  3 从Andy Grove抗癌经历看人类与前列腺癌的抗争

  Andy Grove的结论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探求,选

  择,然后行动",不要把最佳方案留给未来。这对

  中老年人对付缩短寿命的严重疾病 是一个可供参

  考的办法。

  三 长寿新边疆

  1 生命节律――对人类寿命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领域

  "时间生物学"的兴起,对于长寿问题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客观存在的生物节律,可能是按"外力

  论"的作用形成的,然而这一解释有明显缺陷;如

  果将这一现象与"内起源",与人自身的内在原因、

  内在的节律联系起来 对生命问题的研究也许会出

  现突破

  2 "人类基因组计划"

  对长寿奥秘的揭示,使人类真正达到长寿的目的,

  要以科学的态度,从耗时费力的基础工作做起,一

  步一个脚印。如果说当今是信息时代 那么21世

  纪必将是基因时代,是生物工程时代。

  3 对低温长寿和冷冻"复活"的研究

  人的体温降低,细胞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减缓,

  氧与养料的消耗减少,生命运动的节奏减慢,寿命

  就会延长 人的冷冻"复活"也不完全是空穴来

  风。

  4 使人类具有固氮功能的梦想

  假如有一天,人也像豆科植物那样,具备了"概括

  瘤菌"那样具有固氮功能的物质,那么人类就可以

  不吃饭而充分依靠大气中的可谓"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的氮气而生存,还可以免除因现代人类的

  食物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之苦 从而大大延长人类的

  寿命。

  5 木屋・音乐・静坐冥想

  以民间长寿经验为基础进行研究 可找到一系列对

  人类长寿有所裨益的简易方法

  6 同物种和跨物种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始进行的,美国迄今

  已有数万名患者通过他人捐赠的器官而获得新生

  然而,还有无数病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因为缺少人

  体捐献器官。这样,跨物种器官移植也已开始 当

  然 这面临伦理学和医学诸方面的更大障碍

  7 "HT"――冬眠延寿的关键

  一种叫HT(冬眠诱发剂)的物质的发现,使人类

  有可能采用冬眠方式延寿,同时,它也有可能成为

  未来星际飞行员的必要生存状态。

  8 可使人均寿命达到140 岁的双歧杆菌研究

  如果人体内的双歧杆菌通过补充始终保持在母乳喂

  养的健康婴儿出生一周内的水平(即数量为10的

  16次方),人类的平均寿命就可以达到140岁以上!

  9 远远超过140 岁和六个基本条件

  现代科学已出现这样的曙光:人类完全有可能通过

  弥补人体的荷尔蒙系统和修复乃至重设基因密码而

  有效地延长生命的年限。生物学家已明确表示:生

  命并无内在的极限 但它应在六个基本条件下实

  现。

  10 目标:基因工程新突破

  美国俄亥俄州的科学家已经制造出第一批人工合成

  的人体染色体,这一成就有朝一日可能改变人的基

  因遗传,或者治疗疾病。

  11 体外细胞繁殖术――人类器官再造的曙光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最近在世

  界上首次采用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动物

  身上复制出人耳。这项重大成果的获得,为人体器

  官的修复和重建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12 生长激素"万灵"吗?

  西方研制的一种"万灵药",是人的生长激素。有

  证据显示 许多疾病都与老化有关 而以这种激素

  治疗,在逆转老化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有人预

  测,它最终会成为中老年人实质上的通用处方

  四 爆炸性新闻

  1 一个名叫"多莉"的绵羊

  苏格兰科学家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即"克隆"

  (CI0NE)法――成功培育出绵羊"多莉",引起整

  个人类社会的巨大震荡!

  2 "下个世纪中叶的某一天"?

  人类将下个世纪的事 提前于本世纪末的1996 年

  实现了

  3 争论的焦点――可以复制人类吗?

  一场关于克隆动物甚至克隆人的试验是否道德的辩

  论已在全世界展开。这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最重

  大成果,同时也是存在最大争议的科学成果 争论

  的焦点是――可以复制人吗?

  4 "克隆"幻想源远流长

  最早的"克隆"幻想要追溯到中国的《西游记》

  孙悟空可以"克隆"出无数的小孙悟空。

  5 "克隆"并非今日始

  "克隆"的实质性科学试验工作早在1950年就开始

  了……中国不甘落后 其"克隆"技术与国外相比

  各有特点。

  6 反对的意见来自各个领域

  在伦理、道德、宗教、哲学、遗传和社会的方方面

  面,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7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克隆"问题?

  当重大科学成果出现时,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

  训,在不拒绝科学的前提下,采取极为慎重的态

  度。我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 服务人类。

  后记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尤涅斯库
下一篇:冰脆酸子姜

相关文章